慈禧太后的上谕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被更深的寒意淹没。
军机处值房灯火通明,文报如雪片般飞来,无一不是坏消息:武昌告急!荆州震动!陈扶昊大军势如破竹,沿途州县望风披靡!
养心殿的压抑气氛达到了顶点。
慈禧太后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急报,听着军机章京们颤抖的诵读声,只觉得一阵阵眩晕袭来。
曾国藩的奏报?还在围攻京,进展缓慢!
李鸿章的?苏州战事胶着,陈坤书顽抗!
催促的上谕如同泥牛入海,前线的烽火却越烧越旺,直逼湖南腹地!
“够了!” 慈禧太后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上的玉簪都跳了起来。
她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 还有什么人!还有什么兵! 哪怕只有一个营!一个哨!也给本宫派到湖广去! 堵不住陈逆,本宫要你们这些军机何用?! 要这大清何用?! 啊?! 啊! ”
这近乎咆哮的质问,如同重锤砸在军机大臣们的心上。
奕?脸色惨白,文祥嘴唇哆嗦着,宝鋆更是恨不得钻到地下去。
值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太后粗重的喘息声。
就在绝望即将再次吞噬所有人时,军机章京颤抖的声音响起:“ 禀……禀太后,迎…有浙江提督鲍超的折子……”
“鲍超?!” 慈禧太后猛地抬头,这个名字像一道微弱的光刺破了黑暗。
“他不是在家养病?!他不是……他的霆军不是……”
她想起那个以凶悍着称的将领和他的精锐部队,但随即又想起霆军因欠饷哗变、解散大部的惨痛往事。
“是……是的,太后。”
文祥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声音都变流。
“鲍超确实在籍(家)休养。但……但他的霆军旧部,尚有部分散在浙江、安徽一带! 他本人……他本人折中恳请,愿即刻启程,招募旧部,星夜驰援湖广! 还迎…还有广西右江镇总兵冯子材……”
文祥语速极快,仿佛慢一点这最后的希望就会溜走。
“冯子材所部,虽在广西剿匪,但离湖广较近!臣等……臣等斗胆以为,或可急调冯子材部,即刻北上,与鲍超会合,先期阻击陈逆!”
慈禧太后眼中那点微弱的光瞬间炽烈起来,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希冀:“ 快! 快把折子拿来! 还有冯子材的! 立刻! ”
她几乎是抢过折子,不顾仪态地展开急读。
鲍超的折子写得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为国效力的急切和对昔日部众的感召;冯子材的奏报则简洁有力,表示“闻警即行,星夜兼程,必赴国难”。
“好!好!好!” 慈禧太后连了三个“好”字,手指却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她猛地将折子拍在案上,对着噤若寒蝉的军机处厉声下令:
“即刻! 以六百里加急! 传本宫懿旨! 浙江提督鲍超! 接旨后,即刻动身! 无论用何手段,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重竖霆军大旗,招募旧部精锐! 即刻率部取道江西,星夜驰援湖南! 总兵冯子材! 接旨后,即刻率所部得力官兵,脱离广西战事,取道湖南,与鲍超会合! 务必要在陈逆进入湖南腹地之前,将其阻击于湘南! 告诉他们二人! 朝廷知道他们忠勇! 朝廷…… 朝廷会记着他们的! 无论付出何等代价,务必迟滞陈逆! 援军…… 朝廷会尽快调派!”
她的声音在“朝廷会尽快调派”这句时,不可避免地低了下去。
所有人都明白,所谓的“尽快调派”,不过是句空话。
鲍超和冯子材,就是此刻唯一能抓住的、也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臣等遵旨!” 军机大臣们齐声应道,声音里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更深的忧虑。
慈禧太后疲惫地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她独自一人坐在御座上,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鲍超……冯子材……” 她喃喃自语,这个名字代表着最后一线渺茫的希望。
鲍超的霆军早已名存实亡,他能招募到多少旧部?
冯子材的部队又能有多少?
面对革命军那号称三十万、气势正盛的大军,这两人两部,无异于螳臂当车!
但,除此之外,她真的无计可施了。 “老爷……”
她闭上眼睛,内心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就看他们……能不能多撑几日了…… 就看曾国藩……能不能快一点了……”
养心殿的灯火,在无边的黑暗中,显得如此微弱,却又如此固执地亮着,仿佛在为这支即将开赴绝境的孤军,做着最后的祈祷。
曾国藩于营帐之中,展开朝廷急报,眉头紧皱,面色愈发凝重。
其身旁诸将见状,皆大气不敢出,只静静候着。
良久,曾国藩长叹一声,将急报重重置于案上,那声响在寂静的营帐中显得格外清晰。
“朝廷竟未调湘军、淮军、楚军主力前往湖南湖北,而是令鲍超召集霆军旧部,与冯子材前往湖北牵制革命军。”
曾国藩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心中皆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大帅,这……”有将领欲言又止,眼中满是疑惑与担忧。
曾国藩微微摆手,目光如炬,沉声道:“朝廷此举,实乃无奈之举。然吾等肩负攻克京之重任,不可有丝毫懈怠。传我命令,各部即刻行动,赶挖地道,务必逼近京城墙之下。水师全力封锁长江,断敌水上退路及补给,不得有误!”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诸将领命而去,营帐外顿时响起一片忙碌的声响。
士兵们纷纷挥动工具,奋力挖掘地道,尘土飞扬。
水师战船则在长江之上穿梭往来,严密封锁江面,炮口对准京方向,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曾国藩深知,此时唯有尽快拿下京,方能稳定局势,为朝廷解湖广之危。
他亲自巡视各营,督促工程进度,激励将士士气。
“兄弟们,京乃长毛老巢,攻克京,乃吾等多年之夙愿。如今朝廷有难,吾等更当奋勇向前,不负圣恩!”
他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士兵们听了,无不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夜幕降临,京城外依旧灯火通明。
地道之中,士兵们轮番作业,汗水湿透了衣衫。
水师战船上,将士们严阵以待,警惕地注视着江面动静。
曾国藩站在高处,望着京方向,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不仅关乎朝廷命运,更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
“加速挖掘,务必在十日内完成地道!”曾国藩再次下令,语气愈发急牵
他明白,时间紧迫,每一刻的延误都可能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危机。
在曾国藩的严令督促下,湘军将士们齐心协力,日夜奋战。
地道逐渐向京城墙逼近,水师封锁也愈发严密。
京城内的太平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守城将士们紧张地注视着城外动静,心中充满了不安。
喜欢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