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延安东路与成都路交汇的高架桥。这个高架桥有有一根特别显眼的柱子,上面是盘满了整个柱子的龙。
你随便上个出租车,伸手指向它:真禅个可就问对人喽!这根‘龙柱’的故事,那可长了去了……”
这根柱子这么有名,不是因为这柱子多好看,而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特别了。比周围的桥柱都要粗一圈不,整个柱身都裹着亮闪闪的白钢,上面盘着古铜鎏金质感的九条龙。
这些龙在阳光下呈现金色,在夜间灯光下还会因为反光不同呈现亮金色或暗金色,不管是白还是晚上,都透着股气派。
九条张牙舞爪的金龙沿着柱身盘旋而上,龙爪扣进混凝土里,龙须飘扬。最绝的是每条龙姿态都不一样。
有仰长吟的,有俯身探爪的,有回头吐珠的,正好凑成九龙戏珠的格局。老司机都会压低声音告诉你,“别看其他桥墩光秃秃的,唯独这根非要刻满九条龙,你想想为什么?跟你啊,是必须得是九条才行,少一条都不行!”
可你去查官方解释,每次都这是市容美化,是当时的市长提议,设计师赵志荣搞的“九龙戏珠”创意,寓意上海像巨龙腾飞。
但老上海人都知道,这话听个乐呵就行,真正的故事,藏在1995年那个尘土飞扬的夏里,可比官方辞带劲多了。
1995年的上海,正在大搞城市建设,那叫一个热闹。
到处都是工地,脚手架密密麻麻,打桩机、搅拌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大伙都铆足了劲想赶紧把这些新鲜玩意儿建起来,让交通更顺畅。那时候的上海人,出门要是不沾点灰,都不好意思自己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份子。
延安东路和成都北路这儿,是规划里“申”字形高架的中心枢纽,它是整个高架路网的心脏,一点都不夸张。
东西向的延安路高架要贯穿市区,南北向的成都路高架要连接城郊,四条匝道像血管一样从这儿延伸出去,往浦东、往浦西、往上外环、往下市区,所有往来的车流都得在这儿分流、汇合。
位置的重要性,也直接决定了这地方桥柱的重要性。
按设计要求,这根主柱得是直径五米的巨型独柱,要独自扛起四条匝道的重量,底下的桩基更是得像钢钉一样,牢牢扎进地下几十米的持力层,稳稳托住整段桥面的压力。
用工程师的话,这柱子得是 “顶梁柱里的顶梁柱”,不仅要经得住常年累月的车流碾压,还得扛住风吹雨打、热胀冷缩的侵蚀,必须实打实的 “扛得住事”。
负责这个标段的项目经理老赵,当时五十出头,头发好些都白了,是个跟钢筋水泥打了二十年交道的老江湖。
老赵十七岁就进了工程队,跟着师傅学扎钢筋、看图纸、测水准,进土木工程这行二十六年了,是圈里响当当的 “老江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可偏偏这根桥柱,把这位老江湖难住了。
连续半个多月,老赵泡在工地上,盯着打桩的进度。
老赵以前烟瘾大得很,一两包烟不离手,口袋里总揣着打火机,没事就掏出来点一根。可现在,口袋里的烟盒还是满的,打火机都快生锈了,他愣是没心思抽。
不是他不想抽,是愁得脑子嗡嗡响,连掏烟的念头都快忘了。有时候工容给他一根烟,他夹在手里半,才想起没点火,最后又默默还给人家,满脑子都是 “这桩怎么就打不下去”。
按设计要求,这根主桩得实打实扎进地下三十多米深的持力层,才能扛住四条匝道和未来日复一日车流的重量。
一开始的进度确实很顺,用的是德国进口的重型打桩机,据光机身就有几十吨重。
操作打桩机的老王是个老手,调试好了参数,把马力开到最大,液压锤就“哐!哐!哐!” 的往下砸,砸的脚下的地面都跟着微微颤动。
老赵站在旁边,手里攥着个安全帽,时不时抬头看看桩管下沉的幅度,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老赵还在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照这劲头,最多再有三就能把这根主桩搞定,月底不仅肯定能完成任务,不定还能超额完成。到时候自己给兄弟们申请点奖金,大伙好好搓一顿。
旁边的技术员李也凑过来打趣:“赵经理,遇上这么顺的活儿,咱们这标段不定能评上先进!” 老赵笑着摆手,嘴上着 “别大意”,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可就在桩管还差三米左右就要达到设计深度、所有人都以为稳聊时候,怪事发生了。
那下午的太阳毒得厉害,工地上大家都蔫蔫的,话都没力气,只有那台打桩机还在不知疲倦地轰鸣。
突然,“哐!” 一声沉闷的巨响炸开,跟之前砸在土层里的清脆声响完全不同,震得打桩机的机械臂都跟着晃了晃。
老王在操作室里浑身一震,手底下的操纵杆都跟着抖了一下。他一开始还以为是碰到了浅层的孤石,赶紧又往下加力。
可液压锤再砸下去,不仅没听到预想中的穿透声,反而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从地下往上顶。桩管不仅没往下沉,反倒被顶得往上退了半寸。
“邪门了!” 老王对着对讲机喊了一嗓子,“赵经理,不行啊,打不下去了,桩管往上顶呢!”
老赵一听这话,心里 “咯噔” 一下,安全帽都没顾上拿,拔腿就往打桩机那边跑。
跑到机器旁,老赵扒着操作室的门框,死死盯着里面的深度仪。屏幕上的数字停在 “28.7 米”,正好卡在离设计深度还差三米的临界点,不管老王怎么操作,那数字就跟焊死了似的,纹丝不动。
“怎么回事?再试一次!” 老赵有干这行二十多年了,还从没见过桩管往上顶的怪事,心里难免也是又慌又纳闷。
老王点点头,深吸一口气,重新握紧操纵杆,把液压锤的马力调到最大。
“哐 ——!” 又是一声闷响,比刚才还要沉,打桩机的机械臂猛地往下一压,又瞬间弹了回来,传来一阵剧烈的抖动,整个机身都晃了晃,差点把老王从操作座上颠下来。
老王赶紧松开手,抹苦着脸对老赵喊:“赵经理,真不行!底下跟有块钢板顶着似的,砸不动,还往回顶!”
老赵盯着桩管,脸色越来越沉。他这辈子信奉的就是现代工业的力量,钢筋水泥、重型机械,再硬的骨头都能啃下来,怎么可能栽在一根破桩上?
“换冲击钻!” 老赵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三个字。
喜欢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