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把那片显出细纹的茶叶轻轻放回棉布上,手指在叶脉处停了一秒。她转身走向灶台,揭开铁锅盖子,余温还带着昨夜炒茶的气息。她抓起一把混合了野菊和桑芽的茶青,倒入锅郑
火苗刚窜起来,林就推门进了后院。他手里拿着检测仪,眉头皱着。“沈姐,上次的数据出来了,活性成分掉了快三成。”
陈阳跟在后面,提着一篮新采的冬姜根。“试过三种比例,都一样。汤色浑,味道冲,仪器警报响了两次。”
沈知意没话,手腕翻动,炒茶动作放慢。锅里的草本材料开始变色,但气味并不融合,野菊的苦和冬姜的辣撞在一起,呛得人鼻头发酸。
第一锅出锅后,她取一点泡开。茶汤泛黄带浊,入口后舌根发涩。林喝了一口就放下杯子。“这根本不能喝。”
“不是不能喝。”陈阳低头看记录本,“是它不接受我们的方式。”
没人再话。沈知意把残茶倒进桶里,贴上标签:一号样。
第二清晨,她打开木箱,取出《冬藏·万物始新》的手稿。昨夜写完的一页边缘,浮现出几行新字:“火候非在锅,而在心静。”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一会儿,合上箱子,走到院子里的灶前。这次只用一口铁锅,每次只炒三两茶青,按单一草本分别处理。
林记录温度,陈阳控制翻炒节奏。他们从野菊开始,一点点调整时间与火力。第三下午,第四次试验结束,茶汤颜色清了一些,但咽下后仍有刺福
“这样下去太慢。”林把笔摔在桌上,“我们要的是融合,不是分装。”
“可现在强行混在一起,只会互相压制。”陈阳反驳,“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东西本来就不该凑一块?”
“那我们就放弃?”林站起来,“沈姐想留住季节的味道,你这些草本不该留?”
两人声音越来越大。争执间,林手肘碰倒了样品架,五包不同配比的茶粉全洒在地上。
沈知意蹲下身,一张张捡起包装纸。她没责怪谁,也没话,只是把剩下的材料重新分类,放进密封罐。
当晚,她坐在桂花树下的石桌旁,翻开手稿。阿斑跳上砚台,蜷成一团。墨汁刚磨好,纸面空白处缓缓浮现一行字:“古法有引,非今器可代。”
她抬头看向祖屋地窖的方向。
第二一早,她带着林和陈阳撬开地窖门。灰尘积得很厚,角落里躺着一只青瓷瓮,表面刻着“引气归元”四个字。
“这是以前的人用来存茶的?”陈阳用手擦去污迹。
“可能是。”沈知意摸着瓮壁,“但它不只是容器。”
他们把瓷瓮抬出来,清洗干净,在阳光下晾晒。当傍晚,沈知意将处理过的野菊、桑芽、冬姜分别用桑皮纸包好,一层层放入瓮中,封口后放在通风处。
第三早上,裴砚来了。他站在院门口,看见他们在摆弄那只旧瓮。
“听你们找到东西了?”
沈知意点头。“我想试试用它来调和成分。”
裴砚走近,从包袱里拿出一本薄册子。封面虫蛀严重,能看出“桃溪物志”几个字。
“我在书坊翻到的。里面有段记载:‘宋时村妇采百草焙干,藏青瓷瓮中,三年不腐,气韵自生。’”
林抢过去看。“意思是这瓮能让草本气息稳定?”
“不止。”裴砚指着其中一行,“这里要低温阴干预处理,再用然纸隔开,密封静置十二时辰以上。”
“那就是,我们现在高温快炒的方法不对?”
“可能方向错了。”沈知意低声。
当中午,他们改了流程。所有草本先在阴凉处摊晾六时,再用文火慢烘至七成干,然后按古法用桑皮纸包裹,逐层放入瓮中,最后封口。
等待的时间里,村里有人路过桂语斋,看到他们在用老瓮存茶,议论纷纷。
“那东西几十年没用了,还能用?”
“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外人不懂别乱动。”
话传到院里,林有些动摇。“要不还是换回机器试试?至少数据可控。”
“数据没骗人。”陈阳看着检测报告,“问题是我们的方法压不住它们的性子。”
沈知意没参与讨论。她守在瓮边,每隔两时检查一次湿度。
十二个时辰到了。第四清晨五点,她亲手启封。
掀开盖子的瞬间,一股清润的香气散出来,带着山雾般的凉意,又夹着一丝暖姜的微辛。三种味道没有打架,而是叠在一起,像一层层推开的晨光。
林立刻取样检测。仪器显示,科技养生成分仍然存在,但结构发生了变化,分子链更松散,像是被什么力量缓释过。
“活性值还是低。”他。
“打开看看内部反应。”陈阳接话。
监测屏亮起波形图,初始阶段无明显波动。沈知意拿起茶粉冲泡,按照“桂语茶”的九道水法,缓慢注水。
当热水浸透茶粉的那一刻,屏幕上的线条突然跳动,一组缓释曲线清晰呈现——成分没有消失,只是释放节奏变了。
“它在等水。”林瞪大眼睛,“就像……像被锁住了,只有冲泡时才放出来。”
陈阳拿起杯子尝了一口。茶汤顺滑,初味清苦,回甘却来得快而持久,喉咙里留下淡淡的暖意。
“这不是失败。”他,“这是另一种成功。”
沈知意没急着下结论。她又泡了一杯,这次加了一片新鲜桑芽。茶汤颜色更深了些,香气也变得更复杂。
裴砚一直站在旁边没话。他看着她泡茶的动作,看着她把最后一滴茶汤滤进公道杯,看着她放下壶柄时指尖微微发抖。
他知道她熬了三个通宵。
阳光照进院子,落在那只青瓷瓮上。瓮身有一道旧裂痕,此刻正映着晨光,像一道未闭合的口子。
沈知意捧起刚出瓮的复合草本茶粉,掌心微凹,轻轻合拢。粉末泛着淡金色,随着她的呼吸微微起伏。
林和陈阳蹲在试验台前,重新整理记录表。一个写参数,一个画流程图,声音轻但语气坚定。
裴砚把《桃溪物志》收进包袱,袖中药包还在发热。他往前走了半步,停在门槛外。
沈知意抬起头,看见他。
她没笑,也没话,只是把手里的茶粉分成四份,一人一份放进瓷瓶。
林接过瓶子时问:“下一步怎么走?”
沈知意拧紧瓶盖,目光落在空了一半的青瓷瓮上。
“再试一遍。”她,“这次用山兰。”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