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三月初五夜,乾清宫暖阁的烛火晕开暖黄光晕,地龙将寒气挡在窗外,连空气里的龙涎香都少了几分朝堂的肃穆,多了些家常暖意。崇祯刚换下朝服,玄色常服的腰带还没系紧,便见周玉凤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走进来,瓷碗边搭着块素色棉巾,是她亲手绣的缠枝莲纹。
“慢些换,别扯着伤口。” 周玉凤把莲子羹放在案上,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玉带,指尖轻轻触到他腕上的旧疤 —— 那是上个月去京营看秦良玉练兵时,他一时兴起拉弓试射,没留意弓弦绞到手腕留下的。当时她闻讯赶去,看着太医包扎时渗出的血,心里揪得慌,如今再摸到这道浅疤,语气里仍带着疼惜:“今日朝会议了大半日粮道,定是累着了,先喝口莲子羹垫垫。”
崇祯顺势坐在榻边,拉着她的手让她挨着自己坐下,指尖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 —— 那是在河南赈灾时,跟流民一起缝甲衬、翻粮袋磨出来的。往日里,他总被朝堂的焦头烂额裹着,与她之间隔着 “陛下” 与 “皇后” 的称谓,连贴心话都少了几句。可自她去河南赈灾,他夜里看塘报时总忍不住惦念她的安危,如今人在眼前,那些曾经的疏离与愧疚,倒像被暖阁的热气蒸化了,只剩寻常夫妻的亲昵。
“今日跟徐光启议黄河水运,倒不算累。” 崇祯舀了勺莲子羹递到她嘴边,见她口咽下,才继续道,“不过有你在河南理顺了流民的事,温玉薇她们去潼关也有个依仗,朕心里踏实多了。从前总觉得,你在后宫只需安稳度日,如今才知,朕身边最懂朕、也最敢替朕扛事的,还是你。”
周玉凤的脸颊泛起微红,轻轻推了推他的手:“陛下这些做什么,臣妾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倒是太子,今日还问起你,想跟着王承恩去看看粮道,也学学怎么辨查贪官 —— 他长大了,也该学着替陛下分忧了。”
提到朱慈烺,崇祯的眼神亮了几分:“朕也正有此意。等过几日粮道的事稳些,便让他跟着王承恩去济宁看看漕船检修,再去河南见见黄四娘怎么调度流民。让他知道,这大明的江山,不是靠坐在东宫读书就能守住的,得亲眼见百姓的苦、见官员的贪,将来才能做个清明的君主。”
两人正着,暖阁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是王承恩捧着个紫檀木匣子进来,躬身时连呼吸都放轻了:“陛下,娘娘,东厂刚从河南、山东传回密报,有几件事得即刻禀奏。”
崇祯收敛了笑意,接过木匣打开,里面是两封用蜡封好的密信,还有一张画着漕船的草图。王承恩在一旁低声禀报:“陛下,河南怀庆府知府张谦,上个月把朝廷拨的四万石赈灾粮,偷偷卖给了粮商,流民们只能啃树皮度日;山东济宁漕运官李茂,私吞了五千两漕船维修费,现在港里的十五艘漕船,船底全是裂缝,一装粮就得漏水;还有工部营缮司郎中赵德,收了漕商三千两银子,把这些漏船都报成‘完好可用’,要是真用它们运粮去陕境,半道就得沉。”
周玉凤凑过来看密信,见上面写着张谦把赃银藏在 “府衙后院的枯井里”,李茂的赃银埋在 “自家地窖的青砖下”,气得指尖发颤:“这些人怎敢如此!岳家军在商州只剩三日粮草,孙承宗在西安苦苦支撑,他们竟还敢贪墨救命的粮、救命的钱!”
“朕看他们是活腻了!” 崇祯的声音骤然冷硬,指节因攥紧密信而发白,“王承恩,传朕旨意 —— 即刻调东厂三百番役、锦衣卫五百缇骑,分三路奔赴河南、山东、京师,把张谦、李茂、赵德这三个蛀虫连同其亲族一并拿下,不得走漏一人!”
王承恩躬身应道:“奴才遵旨!只是他们的亲族…… 还请陛下示下处置之法。”
“处置之法?” 崇祯的目光扫过案上《大明律》,语气没有半分容情,“张谦、李茂、赵德三人,明日午时押至济宁漕运码头,当着百姓和漕工的面,凌迟三千六百刀,一刀都不能少!要让所有人看看,贪墨军粮、延误军情,就是这个下场!”
他顿了顿,话语更显凛冽:“至于他们的三族 —— 男丁凡年满十五者,尽数斩首,首级挂在粮道沿线驿站示众;未满十五者,流放极北苦寒之地,永世不得回京;女眷无论老幼,贬入教坊司为奴,或发配边疆给戍卒为婢,断了他们繁衍后代的念想!”
周玉凤虽也恨贪官,却也被这严厉处置惊了一下,随即明白他的用意 —— 粮道关乎前线生死,唯有以最狠的手段震慑,才能让后续管粮、运粮的官员不敢有半分贪念。她轻声道:“陛下此举,是为了保住粮道、护住岳家军,百姓们定会明白陛下的苦心。”
“百姓明白最好,不明白也要让他们看清!” 崇祯的语气稍缓,拉着她的手道,“这些蛀虫贪走的,本就是百姓的赈灾粮、将士的救命粮,今日让他们血债血偿,既是告慰流民,也是给前线将士一个交代。”
王承恩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奴才这就去安排,定让张谦三饶下场,传遍京畿、河南、山东三地,让所有官员都提心吊胆,不敢再动贪腐的心思。”
“还有空缺的职位,” 周玉凤适时提醒,“怀庆府知府可让李之芳兼任,他在河南赈灾时清廉能干;济宁漕运官让杨一鹏派心腹接任,他熟漕运事务;工部营缮司那边,让张国维兼管,他治水时最是严谨,断不会让漏船蒙混过关。”
崇祯点头:“明日早朝,朕就把这些职位补上,再让新提的官员对着太祖画像立誓 —— 敢走张谦三饶老路,便同他们一般下场!另外,朕还要给清廉官员加俸禄,六部尚书加倍,地方知府加七成,县令加五成,钱从查抄的赃银里出,让清官能安心办事,不用为生计发愁。”
周玉凤闻言,眼底泛起水光,靠在他肩上轻声道:“陛下既用重刑肃贪,又用厚禄养廉,是真的把大明的江山、百姓的生计放在了心上。”
崇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目光落在案上的密信上,语气坚定:“有你在身边,有王承恩盯着蛀虫,有徐光启、杨一鹏他们办实事,这大明的难关,咱们一定能渡过去。”
王承恩见二人情意和洽,悄悄退了出去,转身便传下旨意 —— 今夜的京师、河南、山东,注定要为这些蛀虫的覆灭,亮起捕拿的灯火。而乾清宫暖阁的烛火,却依旧亮得安稳,映着一对帝后并肩的身影,将往日的疏离与愧疚,都融在了这夜色的暖意里。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