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节赶到兴洛仓外时,刚蒙蒙亮。仓门紧闭,门口守着几名手持长枪的卫兵,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往来行人。
他让车夫在远处等候,自己则整理了一下衣袍,缓步走向卫兵。
“站住!干什么的?”卫兵厉声喝问,长枪一挺,直指他的胸口。
孟节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从袖中摸出一袋碎银递了过去:
“这位军爷,在下是江南来的盐商赵敏,特来拜见仓曹王参军,有笔生意想和他谈谈。”
卫兵掂拎银子,眼神缓和了几分,却依旧没有放行:
“王参军忙着呢,不见闲人。你若是真有生意,先在一旁等着,等我通报一声再。”
孟节心中暗急,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点头应下,在仓门外屋檐下等候。
寒风刺骨,他拢着袖子,瑟缩成一团。望着兴洛仓那高大的围墙,心中思绪万千。
他不知道王怀义会不会见他,也不知道这一路有无被跟踪,会不会是自投罗网。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在他焦灼等待之时,一名身着官服的吏从仓内走出,目光在他身上扫了一圈,沉声道:
“赵老板?我家参军有请。”
孟节立马整了整衣袍,跟着吏走进了兴洛仓。
仓内戒备森严,每隔几步便有卫兵值守,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陈腐气味。穿过几重院落,终于来到一间厢房外。
“进去吧,参军在里面等你。”吏完,便转身离去。
孟节推门而入。只见屋内精致奢侈,一位身材肥胖、团团脸的中年人正坐在桌边喝茶。
此人正是仓曹参军王怀义。
他抬眸看向孟节,眼中闪过一丝审视:“你就是江南来的赵敏?找我有什么生意?”
孟节转身关上房门,从怀中掏出那十万两银票,拍在桌上,声音低沉:
“王参军,在下不是什么盐商,是朝廷钦差幕僚孟节。今日前来,是想向你买些粮食。”
王怀义看到银票的瞬间,眼睛猛地一亮,随即又警惕地看向孟节:
“孟大人?你、你、你好大的胆子!私购官粮,可是杀头的罪名!”
他上下打量着孟节,惊疑不定。
朝廷派来三位钦差大臣的事儿,发了官文,张大人也给他飞哥传书,让他最近收敛着些。
眼前这位孟大人,正直敢言,痛恨时政腐败,多次顶撞皇帝,名声很大。王怀义也听闻过他的大名。
“王参军何必装糊涂?”孟节直视着他,语气平静,“你私下兜售陈米,行贿受贿、欺男霸女之事,我早有耳闻。我今日前来,不为别的,只为汴梁城的灾民。这十万两银子,买你三千石粮食,你我互利共赢。若是你不肯,我便将你私售官粮之事奏报朝廷,到时候,你我都没有好下场。”
行贿受贿、欺男霸女,这两项,是他临时胡诌,但敢贪赃枉法之人,必然会行贿寻求庇护,受贿获得更多利益。得了钱,必然要兴风作浪,欺男霸女,否则岂不是锦衣夜行?!
没人能逃过这个定律。
王怀义脸色变幻不定,贪婪地盯着桌上的银票,又看了看孟节威逼的眼神,心中人交战。
孟节看出了他的犹豫,继续施压:“如今汴梁灾情严重,朝廷援军不日便到,你若是识时务,卖我个人情,日后必有回报。吏部梅大人也在赈灾,我会在他跟前为你多美言几句,想必他会念着你的这份救急的公心,往后提拔上多行些方便。”
“此话当真?”王怀义听到这里眼前一亮。
孟节点头,“当然。他是这次赈灾的主官,就在汴梁,为粮食的事情发愁,眼看交不了差,我们昨晚商议了一晚。你的好,梅大人会念着的。”
王怀义沉默了片刻,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猛地一拍桌子:
“好!三千石粮食,成交!但我有一个条件,粮食只能在今夜子时交割,地点在仓外十里的破庙,你自己带人来运,出了任何事,都与我无关!”
“一言为定。”孟节心中松了口气,起身拱手,“多谢王参军成全。”
完,他不再停留,转身离开了厢房。走出兴洛仓,色依然一片黑暗。
他翻身上马,一路疾驰。
心中却有隐隐的担忧。
三千石粮的交割,很难不闹出动静。这个节骨眼上,粮就是钱,就是民心,恐怕没那么顺利。
他有一种预感,这几日要出大事。
*
孟节只身斡旋的同时,梅雪亮和长孙璟也开始了行动。
长孙璟的亲信队,推着伪装成柴火的粮车,直奔城南灾民聚落。
那里聚集着近三千饥民,此前已被李泽厚的人煽动得怨气冲,好几次险些冲击钦差行辕。
“都站稳了!官府放粮了!”
随着一声吆喝,粮车停在聚落中央的空地上。
饥民们起初只是麻木地观望,直到布袋被撕开,雪白的米粒滚落出来,才有人试探着上前。
人群瞬间沸腾。先前那些被煽动着喊“反”的壮汉,喉头滚动,再也喊不出激进的话。
抱孩子的妇人抹着眼泪:“若早有这口粮,我的儿也不会……”话没完,便泣不成声。
长孙璟的心腹陈武趁机喊道:“这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人特意为大家筹的粮!那些怂恿你们闹事的,不过是想借着灾情谋逆,让你们白白送命!”
“乡亲们千万不要被人利用。后面还有粮食送过来。大家不要慌。”
几句话就戳中了饥民的心窝,一个个不出话。
他们亲眼见到粮食,对那些整日煽动“反了才有活路”的人,第一次生出了怀疑,也生出后怕。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的大街巷,已贴满了梅雪亮亲笔撰写的告示。
告示言辞恳切:
“汴梁灾情,祸亦人祸。
朝廷念及百姓疾苦,特拨粮款赈灾,然部分官吏勾结奸佞,囤粮居奇,中饱私囊,致使民不聊生。
今钦差奉旨,既为赈灾,亦为除奸!现将囤粮贪官张彪、李旺等人罪证公示。
凡举报屯粮、造谣、生乱者,有奖;凡参与谋逆者,必究!”
梅雪亮的告示将“朝廷恩德”与“贪官恶吏”切割。
不仅如此,告示旁,还张贴着从李泽厚党羽粮仓中搜出的账本碎片、囤粮清单,还有被抓的吏画押的供词。
百姓们围在告示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民心开始微妙转向。
李泽厚派来的煽动者,今日再想聚集饥民闹事,却发现响应者无几。
饥民们看他们的眼神,也从先前的盲从认同,变成怀疑与愤怒,甚至一起上手将他们扭送到了钦差行辕。
梅雪亮站在行辕门口,看着街上渐渐恢复秩序的景象,手握拳头,松了口大气,内心却满是惭愧自责。
早就该如此,为何迟迟没有想到呢。真是该死!
他不禁想起长公主之前在马车上的务实。光靠讲道理,申敕厉害关系,走正规路子,很多时候办不成事,也阻止不了坏人造恶。
心中不禁对长公主生出一丝敬佩来,也对何为大义,如何成事有了新的思考。
长孙璟快步跑上前,急声道:“梅大人,城南、城西三个大聚落都送了粮,基本算是稳住了。只是……孟大人那边,怎么还没消息?”
按约定,孟节昨夜去兴洛仓私购粮食,成与不成,拂晓前都该返程,如今已过午时,却杳无音信。
“快派人去兴洛仓附近看看。”梅雪亮吩咐道,“切记,不可暴露身份。”
? ?这本书大概还有150~200章。大体的章纲我都列完了。中间可能会有些调整。但每个饶结局、传都设计好了。感谢订阅,感谢喜欢。
?
跟我的另外一本书一样。一定会完本。
喜欢长公主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长公主要造反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