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和尚当初年十八之时在国清寺慧远禅师座下出家受具足戒的。也就是此比丘和尚是道济和尚的师傅。
这慧远禅师为何人乎?
慧远禅师(1103-1176),号“瞎堂”,又号“佛海”,南宋着名禅僧,圆悟克勤法嗣,是与大慧宗杲禅师同时代的临济宗领袖人物之一。慧远生于北宋徽宗崇宁年间,俗姓彭,十三岁就出家当沙弥,隶属眉山药师院,剃发师是宗辩法师,十五岁的时候就受了具足戒,五年之后耻束估和到成都大慈寺听习经论,四年后回峨眉山灵岩寺随黄龙派第五代绍徽禅师学禅三年,有所开悟。
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克勤禅师(1063-1135)回到成都,主持昭觉寺,慧远随之修习,因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开悟。五年(1135年)春,眉山太守邀请其到象耳山主持开法,慧远拒绝。不久,克勤圆寂,慧远和尚扁舟出川,时年三十二岁。慧远和尚初抵淮南,住滁州龙蟠山寿圣禅院,主持了八年,后迁滁州琅琊山开化禅院,再到婺州普济禅院,衢州子湖山定业禅院、报恩光孝禅院欢断永,再到潭州南岳山南台禅院。慧远和尚禅学造诣日臻化境,住南台禅院时,座下禅僧如龙王琏、方广行等都是一时龙之才,一开始对这位“师叔”并不服气,“因请升座,设三十余问,皆佛祖淆讹险节关捩,学者罕到之处。师随机开答,辞旨深奥,议论超诣,始大叹服,琏即率其属环拜云,此膝不屈于人久矣。”
绍兴二十年(1150)前后,宗杲和尚(1089-1163)从衡州再谪梅州,听闻慧远禅师的偈颂,不觉惊骇道:\"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二人开始通书交往,宗杲将圆悟所付法衣转赠慧远,并极口称赞慧远道德,为之题真。从此慧远禅学造诣名满下。
慧远再迁住台护国寺、国清寺、鸿福寺。住持于国清寺时的几年后,宗杲和尚去世。
道济和尚离开师傅慧远禅师多年,便想去看望慧远大和桑道济和尚已经是得五眼六通的罗汉真人,知晓师傅慧远禅师在世的世缘已剩下只有几年的时间,曾为师开度自己,怎么不该看望看望。
于是道济和尚便一路步行,来到浙江省台州市台县城关镇的国清寺,想去探望探望慧远大和桑
这国清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而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广大。隋代的高僧“智者大师”(智顗)在国清寺创立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唐朝时鉴真东渡的时候曾经朝拜过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台宗,后尊浙江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后来因为唐武宗灭佛运动之下,国清寺受火毁,在唐朝会昌年间寺院荒废残败。后来即重建。唐朝大中五年(851年)着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济公和尚来到了国清寺,在大雄宝殿右侧,看了看那里的梅花,据那株梅花树是由隋代高僧、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种植的。然后济公又去看了看隋塔,这隋塔是隋朝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唐武宗时期会昌法难时受损,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修葺。此报恩塔,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
济公和尚观览了隋塔之后,来到了方丈楼拜见慧远大和桑
慧远大和尚闻有僧人来访,于是出门问候。道济和尚见到慧远和尚,方出自己是道济,过来看望慧远和桑慧远和尚闻言,道:“风尘仆仆而来,为师未备茶水斋饭招待,已过午时,也不知你用过食否。”
道济和尚回道:“师傅自不必那样客气,道济只是想来看看师傅,离别多年,在他方寺院也是想念您。”
慧远大和尚道:“你现在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人称活佛济公,咋也有功夫来这里看望我?”
道济和尚:“一日恩师,终身为师,徒弟只是想岁月变迁无常,故来看望慧远师傅。”
慧远大和尚道:“你已是六通真人,得道解脱者,老衲心想你定是料得我住世时年不多,想着师徒一场,故来看望。其他你也不必跑来跑去看我,过些年我大概会受当今皇帝召入你近处讲法主持,到时也可你我想见。”
慧远大和尚拉着道济和尚入了禅室,二人交谈禅机。慧远大和尚让侍者沙弥准备了茶水在桌子上面,然后沙弥离开禅室。
于是师徒二人交谈。道济和尚问:“师,佛性如何处之?”
“佛性本有,\"以岁月磨之\",即是要下不间断的\"工夫\",”慧远大和尚:“工夫不到不方圜,言语不通非眷属\",虽然\"禅非意想,道绝功勋,但是非意想不是禅,绝功勋亦非道\"。信取、悟得内心如来宝藏,\"脚蹋实地,把得定,作得主,逐物却物,布置临时,向上转去。\"故参禅学道,力在转处。迥绝诸缘,休息万虑,善念恶念,不入思惟,佛法世法,了无记忆,放舍身心,到大休歇之地,如万丈悬崖撒手,等同虐空,亦不起生死妄念分别之相,才有一丝毫头见刺,以智慧剑,和声截断,无令相续,终不肯向光影里着到,甘处下流,不被诸境所惑,不与诸缘作对。”
慧远大和尚又道:
“学道如学射,久久自中的,一句透关,万机俱丧迹。只那丧迹处,咬定牙关,
痛领将去,何难之有哉?只恐力不及、志不坚,透不尽、见不彻,飜入骨董袋里,卒未能撩。速须退步自看。
但此\"工夫\",不是有为有作之功,是无功之功,透顶透底、彻骨彻髓见到了,\"不依倚一物。不与诸尘作对。亦不起凡圣情量\",日常如此行持,即是\"工夫\"。如前面提到过的,慧远住南台禅院时,门下禅人\"设三十余问,皆佛祖淆讹,险节关捩,学者罕到之处\",他们所问,既有初见佛性的见地,更多是打磨\"本有之性\"的工夫,\"工夫\"不到,必定是要被人问住的,而且也无法辨别禅宗公案的关键之处。”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济公传奇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