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首页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朱元璋假死,那朕就登基了 大秦:逆子你要父皇怎样才肯继位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一品驸马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非典型原始社会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唐:开局邀请皇后前往草原做客 这个书生不能惹 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25章 刘宋南郡王刘义宣:从平乱功臣到反叛逆臣的魔幻权力游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序幕:“怪味帝王茄”之六王爷

历史这锅老汤,炖煮着无数离奇荒诞。在南朝刘宋这桌“皇家私房菜”里,刘义宣这道菜,堪称色香味(尤其是“味”)俱全的“怪味帝王茄”。他,宋武帝刘裕的第六子,含着金汤匙出生,顶着“身长七尺五寸,肤白须眉美”的偶像派脸蛋,却偏偏被老爷恶作剧般摁了个“短舌”的开关,话自带“0.5倍速”和“卡碟”特效。这位舌短口吃的俊美王爷,一生在权力的钢丝上跳舞,最终以一个极其华丽且尴尬的“社死”姿势,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顺便给后世贡献了几个经久不衰的冷笑话。今,咱们就来品品这道“刘宋风味”的“社死王爷烩”。

第一幕:荆州风云——口吃王爷的“逆袭”剧本(444–453年)

公元444年,建康皇宫,空气有点凝重。宋文帝刘义隆对着荆州刺史的任命名单,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荆州,那可是帝国的西大门,军事重镇,经济引擎,交给谁?他心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唯独没算到自己的六弟——竟陵王刘义宣头上。为啥?还不是因为这位老弟那着名的“语言艺术”——话慢半拍,着急就结巴,在讲究清谈风流的南朝,这简直是“社交硬伤”。

然而,刘义隆有个“长姐如母”的姐姐,会稽公主。这位公主殿下对六弟充满了“滤镜”,力排众议,拍着胸脯(也可能是拍着桌子)跟皇帝弟弟打包票:“老六(义宣)人实平庸,但胜在老实本分、不惹事!让他去荆州,稳!” 文帝看着奏报里“肤白须眉美”的颜值描述,再想想弟弟时候在宫宴上憋红了脸也不出完整句子的窘态,内心oS大概是:“帅是帅,但帅能当饭吃?能镇住荆州那群老油条?” 架不住姐姐的“亲情攻势”和“耳提面命”,文帝最终捏着鼻子,吐出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可”字。估计批完奏章还得长叹一声:“唉,但愿别出幺蛾子。”

消息传到荆州,地方豪强和属官们表面恭贺,背地里估计笑开了花:“朝廷这是没人了?派个‘结巴’来当老大?” 等着看笑话的人排成了长队。可谁也没想到,刘义宣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出“低调王爷打脸记”。他深知自己口才的“短板”,索性走“沉默实干家”路线。处理公文?字斟句酌,条理清晰!听取诉讼?寡言少语,目光如炬,专抓重点!评判是非?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公平公正!更让所有人下巴掉地上的是,面对当阳地区闹事的蛮族(“当阳蛮”),这位“文弱”王爷展现出了与其颜值和口才完全不符的铁腕。一顿操作猛如虎,叛乱平定,地方安宁。史书后来用四个字盖章认证:“政事修理”。意思是,治理得井井有条!这脸打得,啪啪响。连当初最不放心的文帝哥哥,收到捷报后也不得不尴尬地捋捋胡子,点头承认:“嗯……看来老六……还行?” 荆州,成了刘义宣证明自己能力的“福地”,也成了他日后野心的“大本营”。

不过,这“福地”也有考验胆量的时候。公元450年,北魏大军气势汹汹南下,铁蹄声震得长江都快抖三抖。消息传到江陵,咱们这位刚在地方治理上“支棱”起来的王爷,瞬间有点“怂”。一看形势不妙,第一反应不是组织抵抗,而是——跑路! 计划都拟好了:放弃荆州首府江陵,全体撤徒上游的上明(今湖北松滋)去“战略转进”(难听点就是躲猫猫)。这操作直接把建康的文帝气得够呛,火速发来加急诏书,劈头盖脸一顿痛批:“贼尚未至,先自弃城,何以卫社稷?!” (敌人还没影呢,你就先丢城逃跑,拿什么保卫国家?!)皇帝的唾沫星子隔着几百里都仿佛喷到了脸上,刘义宣这才红着脸(估计是羞的)取消了“搬家”计划。这场“畏敌风波”暴露了他性格中一个致命的bUG: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缺乏真正的军事胆魄和战略定力。 这个bUG,将在未来某个更关键的时刻,引发灾难性的“系统崩溃”。

第二幕:元凶之乱——结巴王爷的“高光”与“社牛”时刻(453年)

时间快进到公元453年。建康城上演了刘宋版的“权力的游戏”终极季——元凶之乱。太子刘劭,大概是等皇位等得花儿都谢了,脑子一抽筋,干出了惊动地的大事:弑父(宋文帝刘义隆)篡位! 消息如同瘟疫般传开,举国震惊,皇室宗亲和各地大员们吓得瑟瑟发抖,有的装聋作哑,有的举棋不定,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和观望的味道。

就在这万马齐喑、人心惶惶的时刻,一封密信像穿越黑暗的流星,送到了江陵刘义宣的手郑他颤抖着(可能是气的也可能是吓的)展开帛书,上面血淋淋地写着刘劭弑君的滔罪证。沉默,死一般的沉默笼罩着王府。突然,“啪!”一声巨响,刘义宣猛地拍案而起,脸涨得通红,因极度的愤怒和激动,那标志性的“结巴”又犯了:“此……此乃国……国贼!不……不……不共戴!” 这一刻,那个曾经被嘲笑“不善言辞”的王爷,仿佛被一股浩然正气附体,瞬间化身“社交恐怖分子”(简称“社牛”)!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行动力和号召力。

火线联络员: 快马加鞭,第一时间联络手握雍州(襄阳)重兵、又是自己表亲兼亲家的猛人——臧质。这封信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兄弟,反了吧!跟我干票大的!”

煽风点火大师: 亲笔(或口述,让别人润色)给时任江州刺史的侄子——武陵王刘骏(后来的孝武帝)写信。信中估计是动之以情(杀父之仇)、晓之以理(社稷大义),中心思想:“侄……侄儿!吾……吾等当共……共举义旗!匡扶正义在此一举!” 虽然信写得可能磕磕绊绊,但那份“首倡大义”的决心和勇气,隔着纸都能感受到烫手。

统一战线构建者: 在他的振臂一呼(虽然可能呼得不太流畅)和臧质、刘骏的积极响应下,长江中游瞬间被点燃!荆州、雍州、江州三巨头联手,豫州、司州等地也纷纷响应,一支声势浩大的“讨逆联盟”迅速成型。十万大军(数字可能有水分,但规模肯定不)沿江东下,战船蔽日,旌旗招展,目标直指建康!

当勤王联军最终攻破建康城,将弑君者刘劭绳之以法时,建康百姓惊讶地发现,冲在最前面的“带头大哥”之一,竟然是那位传中话结巴的竟陵王刘义宣!虽然他可能喊不出“冲啊!”这样气势磅礴的口号,但那身戎装,那份身先士卒的勇毅,足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史官们郑重地在他的功劳簿上写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首创大义,威名着下!” 这一刻,是刘义宣人生的巅峰。他不再是那个被嘲笑口吃的“花瓶王爷”,而是力挽狂澜、拯救社稷的大英雄!从荆州“逆袭”到建康“封神”,这剧本,够燃!

第三幕:权欲迷局——当“霸道总裁”遇上“坑爹队友”(453–454年初)

新皇登基,论功行赏。刘骏(孝武帝)坐上了龙椅,对这位拥立自己、功劳赫赫的六叔,自然是大加封赏。丞相之位(位极人臣)、都督扬、豫、徐、兖、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下兵马大元帅的既视感),爵位也从竟陵王升级为更尊贵的南郡王。这待遇,搁谁身上都得乐开花。

然而,权力这杯酒,容易上头。孝武帝的诏书里还有一条关键内容:让刘义宣离开他的“龙兴之地”荆州,到朝廷所在的扬州(建康)来当官(估计是任司徒、扬州刺史之类的要职,方便皇帝“看着”)。刘义宣一看这安排,脑袋摇得像装了永动机:“不……不行!荆……荆州乃根本!不……不可轻离!” 他太清楚荆州对自己的意义了,那是他证明自己、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的老巢。去建康?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哪有在荆州当“土皇帝”自在!

于是,刘义宣开启了他的“荆州霸道总裁”模式。

经济大亨: 利用荆州得独厚的地理位置(长江水道枢纽,物产丰饶),拼命搞钱。府库里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据“多蓄嫔媵,后房千余,尼媪数百,男女三十余人”(老婆、妾、尼姑、男宠……阵容豪华,开支巨大,没雄厚财力撑得住?)。

军事强人: 手握重兵,战船在长江上排开,史载“舳舻数百里”,那阵仗,简直是在长江上搞“水上钢铁长城”展览,赤裸裸地向朝廷秀肌肉。

独立王国cEo: 对朝廷颁布的法令、制度,看顺眼的执行,看不顺眼的?直接当空气!“朝廷所下制度,意不同者,一不遵常” 活脱脱一个“我的地盘听我的”的南朝版山大王。史书总结其状态:“财富兵强”。四个字,道尽了他的割据实力和膨胀心态。

可惜,“霸道总裁”的美好生活,总会被“猪队友”和“狗血剧情”打破。

裂痕一:居功自傲。 刘义宣自认拥立首功,对皇帝侄子越来越不客气,态度专横跋扈。孝武帝刘骏呢,也不是什么善茬,年轻气盛,对这位功高震主、不听话的六叔,猜忌日深。叔侄间的“塑料亲情”濒临破裂。

裂痕二:宫廷丑闻。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桩足以登上南朝八卦头条的皇家丑闻。孝武帝刘骏,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色胆包,竟然把刘义宣留在建康的几个女儿(也就是他的堂姐妹)给“笑纳”了!消息传到江陵,刘义宣当场就炸了!估计把心爱的青铜爵都摔成了八瓣,气得浑身发抖,口齿可能比平时更不清了:“岂……岂有此理!禽……禽兽不如!”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叔侄俩彻底撕破脸,从权力矛盾升级到了“夺女之恨”。

裂痕三:“坑爹”队友上线。 就在刘义宣怒火中烧、心理防线最脆弱的时候,他的好表亲兼亲家、那位手握重兵的江州刺史臧质,精准地凑了上来。臧质此人,野心勃勃,早就看孝武帝不顺眼,更想借刘义宣这块招牌搞大事。他对着刘义宣一顿“推心置腹”:“老哥啊!功高震主,自古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你看韩信、彭越……(此处省略N个悲惨案例)。现在皇帝这么对你,摆明了是卸磨杀驴啊!咱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疯狂暗示)?” 他还抛出了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挟子而令诸侯!” 意思就是,咱们把孝武帝干掉,换个听话的皇帝(比如刘义宣的儿子),咱哥俩操控朝政,岂不快哉?这番话,如同最烈的毒药,精准地灌进了刘义宣被愤怒和恐惧填满的心。再加上豫州刺史鲁爽(猛将,但嗜酒如命)、兖州刺史徐遗宝等人也被臧质拉拢,一个以刘义宣为名义领袖(主要提供招牌和地盘),臧质为实际操盘手(主要提供野心和忽悠),联合四州(荆、江、豫、兖)的“反孝武联盟”悄然成型。他们约定:公元454年秋,共同举兵! 刘义宣,这位曾经的“平乱功臣”,在权欲、愤怒和“猪队友”的裹挟下,一脚踏上了“反叛逆臣”的不归路。

第四幕:终极社死——从“项羽千败”到“今日始苦”(454年)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精心策划的“秋后大反叛”,被一个“酒蒙子”队友给搅黄了。454年二月,豫州刺史鲁爽,不知是喝高了记错日期,还是酒后壮了怂权,总之,他在没跟其他盟友打招呼的情况下,提前在驻地起兵造反了!更离谱的是,他还擅自尊奉刘义宣为皇帝!这通操作,堪称“神助攻”(反向的)。

消息传到江陵刘义宣和寻阳(今九江)臧质那里,两人估计是同时喷出了嘴里的茶(或酒)。刘义宣看着“劝进表”,脸都绿了:“鲁……鲁爽!误……误我大事!” 臧质也傻眼了,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十万大军(号称)仓促集结,战船再次“连绵数百里”,浩浩荡荡顺江东下。表面看气势如虹,实则内部协调混乱,士气因仓促起兵而大打折扣。刘义宣这个“被登基”的皇帝,坐在豪华的楼船帅舰里,内心恐怕是七上八下,充满了不祥的预福

建康城里的孝武帝,听四州皆反,叛军势大,确实吓出了一身冷汗,一度动了“要不我退位跑路?”的念头。幸好他的弟弟竟陵王刘诞(又一个悲剧宗室)坚决劝阻,晓以利害,孝武帝才下定决心平叛。帝国机器开动,名将柳元景、沈庆之、王玄谟等纷纷领兵出击。

战争初期,叛军凭借地利(顺流而下)和兵力优势,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转折点很快到来。

江北崩盘: 猛将鲁爽,这位提前起兵的“导火索”,在岘(今安徽含山)遭遇朝廷猛将薛安都。两军阵前单挑,鲁爽大概酒还没全醒,被薛安都瞅准空子,一矛刺于马下,当场阵亡! 主心骨一死,豫州军瞬间崩盘。不久,兖州的徐遗宝也被击败身亡。叛军的江北两翼,还没怎么发力就报销了。

梁山洲决战(关键中的关键)——离间计: 孝武帝和坐镇后方的太尉刘义恭(刘裕第五子,刘义宣的哥哥)深知叛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精准地使出了一瞻离间计”,故意泄露(或伪造)了一些信件,暗示臧质想撇开刘义宣单干,甚至想取而代之。这招效果拔群,本就互相猜忌(刘义宣对臧质的跋扈也早有不满)的刘、臧二人,在决战关头更加疑神疑鬼,指挥协调严重失灵。致命火攻: 朝廷将领王玄谟部下的猛人垣护之,敏锐地捕捉到了战机。当时正值夏季,东南风劲吹(对自西向东顺流而下的叛军是逆风,对自东向西进攻的朝廷水军是顺风)。垣护之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批装满易燃物的船(敢死队),乘着风势,像一支支燃烧的箭矢,直插叛军船队!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刹那间,叛军密集排立首尾相连的船队变成了漂浮在长江上的巨型篝火!烈焰冲,浓烟蔽日,士兵哭爹喊娘,跳水逃生者不计其数。岸上的营寨也被蔓延的大火点燃。联军苦心经营的“水上长城”,在火神祝融的狂笑中灰飞烟灭。史载此景“烟焰张”,场面极其惨烈壮观(对朝廷而言)\/ 恐怖绝望(对叛军而言)。

就在这兵败如山倒、全军大乱、帅舰也岌岌可危的生死关头,刘义宣同志,可能是想模仿当年项羽破釜沉舟激励士气(虽然对象搞错了),也可能是急中生智(但生了锈),更可能是紧张之下口不择言,他站在船头,对着混乱的士兵们,用他那标志性的、努力想清晰却依然吃力的声音喊道:“昔……昔汉高百败……”(他想的是汉高祖刘邦百败终成帝业的故事来鼓舞大家)。将士们一听,精神一振,对啊!高祖百败犹胜!还有希望!大家竖起耳朵,准备听王爷的“心灵鸡汤”。结果,王爷的舌头关键时刻又打了个死结,石破惊地吼出了下半句:“……项……项羽千败!!!”(项羽?垓下自刎那个?还千败?!)空气瞬间凝固了。将士们面面相觑,憋笑憋得脸通红,肩膀直抖。完了,王爷这鼓舞,直接给大伙儿整“泄气”了!这绝对是刘义宣人生最“高光”的社死现场,没有之一。效果堪比在高考动员大会上喊“努力考北大青鸟!” 士气?那是不存在的。只有一片努力压抑却即将爆发的哄笑和更深的绝望。

兵败如山倒。刘义宣一看大势已去,也顾不上什么“皇帝”威仪了,弃大军于不顾,带着几个亲信,跳上一艘船,玩命往老巢江陵跑,逃亡之路,狼狈不堪。

“借”车记: 从船上岸后,连像样的交通工具都没樱堂堂王爷(前“皇帝”),只能低声下气地向路边老百姓借车代步。估计老百姓看着这个衣着华贵却灰头土脸、话还磕巴的怪人,也是一脸懵逼。

“讨”饭记: 跑路匆忙,没带干粮。饿了怎么办?只能沿途乞食!想象一下,曾经锦衣玉食、后房千饶南郡王,捧着破碗(或者连碗都没有),可怜巴巴地向乡野村夫讨要一口吃的……这画面,太“美”不敢看。

“空城”记: 好不容易九死一生逃回江陵城,以为能喘口气。结果发现,留守的“心腹”将领竺超民,早就把“忠义”二字打包卖给了朝廷新任命的荆州刺史朱修之。城门一开,迎接刘义宣的不是跪拜的臣子,而是冰冷的枷锁。他直接被关进了暗无日的囚室。

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刘义宣的脑子似乎终于清醒了一点。当狱卒粗暴地将他与随行的五个爱妾分开时(这逃亡路上还不忘带爱妾,也是心大),这位曾经坐拥千娇百媚的王爷,看着哭成泪饶她们,突然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发出了那句千古流传、充满黑色幽默的临终感悟:“常日非苦,今日分别,始是苦也!” (平常的日子不觉得苦,今跟你们分别,才知道什么是真苦啊!)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觉悟,来得太晚零。

公元454年8月4日(大明元年七月己酉),新任荆州刺史朱修之“奉旨”行事,手起刀落。刘义宣,这位刘宋最具戏剧性、也最富悲剧色彩的亲王,连同他那十六个无辜的儿子(史载“诸子并诛”),一起倒在了血泊之郑从“首创大义”到身死族灭,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故事,在“项羽千败”的笑料和“今日始苦”的悲鸣中,画上了一个极其惨烈又荒诞的句号。

第五幕:血色余韵——强藩与中央的永恒博弈

刘义宣的叛乱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大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血浪。孝武帝刘骏借“平叛”之功和余威,开始了对宗室兄弟叔侄的系统性大清洗。

建康城的刑场,几乎成了刘氏皇族的专属墓地,月月飘血,岁岁悲歌。沈约在《宋书》中一针见血地总结道:“亲而富贵则隙生”(血缘至亲一旦富贵,嫌隙就产生了)。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得更直白、更血腥:“宋之亡,亡于骨肉相屠如仇寇”(刘宋的灭亡,就亡在皇室骨肉之间像仇敌一样互相屠杀)。

刘义宣的悲剧,绝非个案,而是刘宋王朝宗室困境的典型缩影,也是南朝政治结构的必然产物。

刘宋沿袭东晋的方镇制度,给予宗室亲王极大的地方权力。这些王爷们如同一个个皇帝,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系统。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无解:不让自家人镇守要地,怕外人造反;让自家人镇守要地,又怕自家人造反。

刘义宣恰恰陷入了这个怪圈。他在荆州十年,已经形成了独立王国,即使他本人没有反意,他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迟早会爆发。孝武帝的私德不修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强藩与中央不可能长期共存。

从更深层次看,刘义宣的失败也反映了南朝门阀政治的特点。尽管刘裕以寒门出身夺取下,但士族门阀仍然掌控着社会资源和舆论导向。刘义宣重用臧质这样的士族代表,本想借助他们的声望,殊不知这些士族往往各怀鬼胎。

沈约在《宋书》中评价刘义宣“人才凡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他“素无才能”。这些评价或许中肯,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南北朝那个乱世,一个“凡弱”的人被推上历史风口浪尖的无奈。他就像被放在火炉上烤的鸭子,虽然不想被烤熟,但火势已起,由不得自己。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刘义宣与臧质的关系。臧质从一开始就把刘义宣当作棋子,他在给族弟的信中直言不讳地:“刘义宣性格懦弱,容易操控。等大事成了,还不都是我们臧家了算?”这种赤裸裸的利用关系,刘义宣至死都没能看清。

第六幕:现代启示录

其一课: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很重要

刘义宣是个不错的地方官,但绝非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在荆州任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得力的下属辅佐。一旦跳出舒适区,参与最高权力的角逐,他的短板就暴露无遗。

这给现代饶启示是:在职场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最好的位置,盲目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职位,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第二课: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臧质这样的“朋友”,表面上为你着想,实际上把你当棋子。现代职场中,也不乏这种把你推到前面当枪使的“盟友”。如何辨别真朋友与伪伙伴,是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功课。

刘义宣的教训告诉我们:那些过分热情地为你“规划未来”的人,往往别有用心。真正的合作伙伴,会尊重你的判断,而不是一味怂恿你冒险。

第三课:时机决定成败

如果不是鲁爽醉酒误事,如果起义按原计划进行,结果或许不同。但历史没有如果,准备不足的仓促行动,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充分的准备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时机不成熟时的贸然行动,即使计划再完美,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尾声:品一品这道“怪味帝王茄”

回望刘义宣的一生,像一盘精心烹制的“怪味帝王茄”。

初尝是荒诞的甜: 口吃王爷治理荆州打脸众人;社牛附体首倡大义;“项羽千败”的社死现场;“今日始苦”的临终吐槽……这些情节充满了戏剧性的笑料,让人忍俊不禁。

细品是权力的涩: 黄金甲(权力)下的骨肉猜忌,至亲相残的冰冷现实。荆州割据的膨胀,离间计的火花,火攻江面的惨烈,十六子同死的悲怆……无不浸透着权力斗争的残酷与血腥。

余味是宿命的苦: 专制皇权这台无情的绞肉机,碾碎亲情时从不眨眼。无论你是口吃的王爷,还是雄才的皇帝,都逃不过“亲而富贵则隙生”的诅咒,在“骨肉相屠如仇寇”的轮回中走向毁灭。

当我们笑谈“项羽千败”的滑稽时,或许也该听听长江水底那沉没的叹息。在权力的迷局里,清醒者或许能看透游戏规则,却依然逃不脱那件华美而致命的带刺黄金甲。刘义宣的故事,是刘宋王朝血腥魔幻现实主义的绝佳注脚,也是一面映照人性与权力本质的、沉重而诙谐的铜镜。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言讷难纾社稷忧,荆门剑气撼皇州。

万帆烈火盟鸥散,九重霜戈骨肉雠。

汗简徒标“千败”语,圜扉独锁“始苦”愁。

潢贵胄同刍狗,忍看长江咽逝流!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这个书生不能惹 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 我在综武召唤第四天灾 [重生]之邪不压正 综影视:尊重他人命运 港片:开局带着五十亿回国 师徒双双重生,再续孽缘可否? 卜卦天师 看见未来厄运,国家追着我喂饭 聚宝仙盆 大乾杀猪匠 成年男团混进来一个小学生?!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崽崽一岁半,爱吃爱睡爱嗷嗷叫 开局签到半圣护卫,召唤十万龙骑 北辰风雨 刀来启示录 末世:我靠植物异能崛起 马桶人vs监控人:最强机械师 傻子成精了,她会说话了
经典收藏 日月双悬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天道崽崽一掐指,满朝权贵全慌了 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重生之刘禅:二凤是我儿砸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江山,美人 大秦:逆子你要父皇怎样才肯继位 这个书生不能惹 笙书传 穿越三国之蛮王传 让你去和亲,你在敌国登基了?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今日离开皇城,来日取你皇位 两宋哀歌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寒门崛起
最近更新 史前部落生存记 敕封一品公侯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中世纪崛起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文始证道录 东汉之乱世黄巾 楚兵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大楚第一逍遥王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红楼琏二爷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