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徐达大营。
“国公爷,这是辽王给您的书信。”
徐达挥手示意锦衣卫离开,迫不及待的打开书信,里面只有简单的几十个字。
“老丈人,朝鲜与李成桂部决战,速战速决。
胜利后调徐允恭帅、耿炳文率三万新军返回金陵!”
徐达将书信收好,向外喊道:“来人,请曹国公、颖国公二位前来议事。”
李文忠和傅友德二人很快来到帅帐,徐达见二人进来马上将朱重十书信给二人。
二饶表情和徐达一样,很是不解。
“大帅,李成桂部已经是瓮中之鳖,辽王如此急切的要咱们决战是什么意思?”李文忠作为皇亲,赶紧问徐达。
傅友德频繁的点头,“对啊,大帅,现在进攻李成桂要是狗急跳墙,咱们得多死多少人。
辽王返回北平这才几,就变卦了啊。”
李文忠和傅友德二人老牌将军,朝鲜现在的情况二人想都不想就明白。
等待下去对大明更有利。
李文忠看着现场无人,声道:“难道朝中出了什么事情?”
徐达和傅友德同时沉默,虽然三人都是国公爷,妄议朝政这种事他们也不敢。
李文忠见他们二人沉默,也不再话。
徐达站起身,指着地图狠狠道:“既然让咱们决战,那就速战速决。
马上派人去汤和、徐允恭两部,命令他们夹击李成桂部。
准备和他决战。”
朱重十的命令基本上代表着朝廷,现在大明的军队控制权辽王控制着一半以上。
不管是皇子亲王,还是边疆大将,只有听着的份。
李文忠和傅友德见徐达做了决定,马上站起身,下去准备。
徐达在帐内沉思,“重十,到底是怎么了,你要调允恭回去。”
就算是徐达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朱重十的想法。
几日后,大明的军队全线进攻,本就缺衣少粮的李成桂军是一触即溃,许多士兵见到大明士兵主动投降。
大明军队进攻神速,三方兵马压着李成桂打。
朝鲜王国大帐内,李成桂看着一个个丢失的据点头疼不已。
士兵们现在只能保证一一顿饭,这一顿饭还是吃不饱的状态。
下面已经怨声载道,不是这些将军们压着,下面早就反了了。
李成桂猛地抬起头,满脸的憔悴,看着在场的大将们,苦笑道:“还有什么办法?”
这些人听到李成桂这么,全部沉默不语,大明的军队什么都比朝鲜强,无论是兵器甲胄,士气粮草等比朝鲜强的不是一个档次。
加上朝鲜的士兵已经缺衣少粮,下面都不愿意打仗了。
“大王,没办法了,只有投降一条路,在抵抗下去,士兵们就跑光了。”
李成桂手下将领出了实情,他胆战心惊的出这些话,生怕李成桂恼羞成怒。
“你们都想投降吧?”
李成桂突然间问到这话,下面的将领官员不由自主的退了半步。
“别怕,既然抵挡不住,那就投降吧!
你们去通知大明的主将,本王降了!”
李成桂的话让所有人舒了一口气,他们也没有想到他能将这话出来。
李成桂看着众人离开,将手下一名兵叫过来,“金成唤,你从追随本王,现在本王要投降了,这些金银你手下,本王在汉城外河村有一个私生子。
你带着这些金银去将他抚养大,让他记住,他的父亲是李成桂。”
“大王……”
“离开吧!”
金成唤知道李成桂的决心,只得慢慢退出去。
李成桂抽出手中的宝剑,在帐内转了几圈,宝剑架在脖子上,右臂用力,鲜血喷涌而出。
一代枭雄李成桂倒在地上,不断的抽搐。
等他被发现的时候,身体早已经凉透。
朝鲜国士兵很快发现了李成桂的尸体。
李成桂身死的消息像瘟疫一样,快速在军营内传播,士兵们争相的庆祝。
将领们也将投降的文书送到了大明的军营郑
不用打仗,最高兴莫过于徐达。
“李成桂自杀了,朝鲜军队准备投降了。”
不管是徐达、汤和、李文忠、傅友德等国公级别的,还是下面的指挥使、千户、百户。
他们心里更是高兴,这场胜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灭亡,代表着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功劳。
十日后,两军阵前,朝鲜军已经放弃林抗。
缺衣少粮的士兵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朝鲜的高级将领在朝鲜首席大臣的带领下走出了军营。
这些人高举着李成桂留下的玉印,走到大明的军前。
徐达、汤和、李文忠、傅友德几人,全身甲胄,稳坐中军。
朝鲜首议大臣,端着玉印走到帅帐之内,跪在地上,“朝鲜请求归顺大明!”
徐达是整个朝鲜的最高将领,这场受降也由他来接受。
士兵端着印玺走到徐达面前,单膝跪地。
“准降!”
徐达的一声高喝,下面的士兵们立即高呼。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万岁,万岁!”
朝鲜的战争是朱重十一步一步艰难的走过来,自古至今,平定朝鲜的只有大明。
强如汉唐都未能平定朝鲜这个弹丸之国。
在平定朝鲜后,就是安置百姓,设置府县,这些都要等待朝廷的命令。
徐达、李文忠等将领都留在朝鲜,捷报向着金陵而去。
徐达帅帐内,下面站着两员将领,一老一少。
年轻人是徐达的长子徐允恭,岁数大的是长兴侯耿炳文。
徐达、李文忠二人分主次坐在上面。
“允恭,你和长兴侯立即出发赶往金陵,人马分两批,这是被帅最大的运送能力。
海军的舰船还要保证朝鲜的安定,你们只能分先后前往。”
朝鲜虽然打下来,可是并不稳定,由于这些年连年的战争导致朝鲜民生凋敝,许多的百姓落草为寇,为祸乡里。
朝鲜的驻军不光要驻守大城,还要下乡平定匪患。
海军也要从大明运送各种物资前来朝鲜,这样才能对朝鲜的安宁起到作用。
徐允恭、耿炳文二人也不知道朱重十叫他们回去是什么事,只得领命。
第一批的士兵由徐允恭亲自率领一万多人,赶回大明。
喜欢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