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准备篡位时,未得到母亲娄昭君支持。
晋阳勋贵中,支持他的只有一半。
汉人大臣完全支持高洋代魏。
为了拉拢父亲高欢的老部下,高洋让表哥段韶与他们谈判后,封了七位异姓王:章武王厍狄干、咸阳王斛律金、安定王贺拔仁、安德王韩轨、扶风王可朱浑元、陈留王彭乐、河东王潘乐。
彭乐是高傲曹死后,当世公认第一猛将。
543年的邙山之战中,是他故意放走宇文泰。
史籍记述此事时,都采用春秋笔法,只道是彭乐傻乎乎被宇文泰忽悠了,不提真正原因。
其实,彭乐怎会被宇文泰忽悠?他只不过是装傻充愣、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高欢生前曾提醒高澄,要提防彭乐见利忘义,脚踏几只船。
高澄继位后,考虑到这位“彭叔叔”从自己少年时,就与自己亲近。又考虑到他个人战力强,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极高。
既然老爹彭乐的原则是利先于义,高澄便决定用厚利笼络彭乐,使其成为自己铁杆同盟。
高澄升彭乐为司徒公,让他担任军权最大的并州刺史。
高澄死后,高洋继位。
高洋与这位战神彭乐的关系很一般,可以没有交集。
按照表哥段韶与彭乐的谈判,高洋将彭乐爵位由汨阳郡公晋为陈留郡王,荣衔由司徒升为太尉。
但是,彭乐的并州刺史之职,在高洋眼里是重大隐患。
为了削弱彭乐、贺拔仁等这些高澄系勋贵的兵权,高洋与段韶、杨愔、高德政等人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
高洋为了堵住朝野悠悠之口,先拿晋阳相府开刀。
晋阳相府由尔朱荣建立,经高欢~高澄~高洋传下来,曾是北魏、东魏、北齐的真正中央枢纽,权力远远大过皇宫。
高洋裁撤丞相府,只保留丞相府两个军事职能机构骑兵曹、外兵曹,将它们独立出去,改为骑兵省、外兵省。
骑兵省大都督由白建担任,外兵省大都督由唐邕担任。这二人都是晋阳人,是高洋早年随父驻扎晋阳、担任并州刺史时的亲信幕僚。
这位白建有个后人叫白居易,就是唐朝那位有名大诗人。
裁撤晋阳丞相府,矫正了皇宫与三省衙门的关系,使国家权力体系回归正轨,不再别扭。
保留骑兵省和外兵省,又分化了旧勋贵们的军权。
一举两得。
高洋深知,父亲同辈的勋贵们,多数与大哥高澄交好。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高澄死因存有怀疑态度,不买自己账。
高洋决定找个人开刀,杀一儆百。
这个人最后被定为并州刺史彭乐。
551年2月,也就是高洋称帝大半年后,襄州刺史刘章手下军士抓到一个西魏人,从他身上搜出宇文泰写给彭乐的信。
由信中内容可以判断出,彭乐和宇文泰之间的联络有很多次。
高澄死后,彭乐产生了投靠宇文泰之意。
刘章将信使连同信件押送到邺城,交给高洋处理。
高洋下旨诏彭乐到邺城议事。
彭乐到邺城后遭到拘押、审问,后以谋反罪被诛杀。
彭乐死后,高洋开始启用勋贵二代代替老人,担任重要职务。
比如,段韶由真定县男晋灞城县后,加特进。
斛律光晋西安县侯,升晋州刺史。
高归彦、可朱浑和担任邺城禁卫军正副统领。
——这几人都是高洋心腹。
在初步解决了晋阳军事勋贵威胁后,在对待汉族世家、汉人大臣的态度方面,高洋采取与高澄很不一样的做法。
他顶住母亲娄昭君和鲜卑贵族压力,立汉人之女李祖娥为后。
李祖娥来自河北赵郡李氏,是赵国名将李牧后人。
高洋大哥高澄,抢了河北渤海高氏高慎老婆李昌仪为妻。
那位李昌仪也是来自赵郡李氏。
李昌仪与李祖娥关系很好。高洋死后,二人给高洋的托孤重臣李愔招来杀身之祸。那是后话。
高洋坐稳皇位后,还干了几件影响深远的事:
考核百官、整顿吏治。使得官吏奉法,行政面貌焕然一新。
敬儒兴学、重视史学。《诗》、《礼》、《春秋》成为当时显学。
关注民生、减免赋税。铸造常平五铢钱,推行均田法。
借鉴《麟趾格》,修改魏法,制定了《北齐律》。
《北齐律》是后来隋唐法律制度的蓝本。
为了提升皇宫卫队战斗力,加强皇帝安保,高洋在禁军中挑选猛士,组建了一支特别卫队。
这支卫队军士个个号称以一敌百。
里面的鲜卑军士一万人,授“百保鲜卑”称号。汉族军士一万人,授“勇士”称号。
“百保鲜卑”全是骑兵,擅长野战冲杀。汉族“勇士”以步车兵为主,擅长防御、掩护。
高洋组建了这支2万饶亲卫后,亲率他们平山蛮、征契丹、讨柔然、惩突厥,所向披靡,取得11次大胜,未尝一败。
柔然国之所以最后被突厥击溃,就是因为刚被高洋的大军重创不久。
高洋率军教训突厥,突厥可汗见识到北齐军厉害,立马上表称臣。
征服了北方几大势力后,高洋开始把战略重心向南转移。
此时正值南梁内乱不止,西魏宇文泰抢占了南梁的襄荆地区,扶持萧詧建立了傀儡政权“后梁”。随后又攻破江陵城,杀死李元帝萧绎。
西魏在南梁吃得盆满钵满之前,东魏也占据了南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但那是大哥高澄的功绩。
高洋也想抢建一份功业,与大哥比一比。
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后,经段韶提醒,高洋想起了北齐手中的一张王牌:萧渊明。
547年,东魏大丞相高欢去世,高澄接班,东魏南道大行台侯景叛乱,率军南下投梁。
梁武帝萧衍派豫州刺史萧渊明,率10万大军赴彭城接应侯景。
东魏高澄则以高岳为大都督,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大行台,领兵讨伐侯景、对抗萧渊明。
慕容绍宗与萧渊明在彭城东南的寒山决战。
结果,南梁军完败,萧渊明等40多名将领被俘,10万大军战死一半、被俘一半,极少数逃回南梁。
侯景投梁后之所以又叛梁,就是因为萧衍答应高澄,同意以侯景换萧渊明。
侯景换萧渊明这事没有办成,萧渊明就一直在东魏\/北齐作俘虏。
经过侯景这么一折腾,几年时间,南梁皇帝萧衍饿死了,太子萧纲继位后被侯景弄死了,侯景篡位后也被杀死了,萧衍之子萧绎宣布登基后被西魏军(萧詧)杀死了……
繁荣幸福、富庶强大的南梁国,被萧衍和侯景彻底整垮了。
高洋派人出使南方,对南梁当时的最高军事将领王僧辩表示:只要王僧辩接受萧渊明登基称帝,则北齐愿作南朝政权的坚实后盾。
西魏在南梁扶持了萧詧,王僧辩若想自己当家做主,接受高洋的方案是最佳选择。
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幸好遇见神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