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 “四一二政变” 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政权,与武汉国民政府经历短暂分裂后重新合作,于 1928 年 4 月发起 “二次北伐”,目标是推翻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的北京政权,实现全国形式上的统一。至 5 月初,北伐军(主要为蒋介石率领的第一集团军)一路北上,顺利攻克泰安、兖州等地,兵临山东首府济南,奉系军阀部队节节败退,中国统一进程出现重要进展。
而日本对中国山东早有觊觎 ——1914 年一战期间,日本就以 “对德宣战” 为名强占山东,1919 年巴黎和会更是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引发中国 “五四运动”。1928 年北伐军北上时,日本担忧中国统一后会损害其在山东的殖民利益(如胶济铁路控制权、矿产资源掠夺权等),于是以 “保护日侨” 为借口,蓄意出兵干涉中国内政。
早在 1928 年 4 月 19 日,日本内阁就决定派遣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进驻山东,从青岛、大连等地调兵,抢先于北伐军进入济南。至 5 月初,驻济日军已达万余人,不仅在济南城内划定 “警备区”,修筑工事、架设机枪,还禁止中国军队进入济南核心区域,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从摩擦挑衅到血腥屠杀:
1. 日军蓄意制造摩擦
1928 年 5 月 1 日,北伐军先头部队进入济南,军纪严明、秩序井然,与济南民众关系融洽。然而,驻济日军却不断蓄意挑衅:
5 月 2 日,日军以 “北伐军士兵靠近日侨区” 为由,无故扣押北伐军士兵,双方发生规模冲突;
同日,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福田彦助向国民政府提出 “最后通牒”,要求北伐军撤出济南周边地区,遭到国民政府拒绝 ——此时的日军已完成军事部署,蓄意扩大冲突。
2. 血腥屠杀与外交羞辱
1928 年 5 月 3 日,日军以 “中国军队破坏日侨财产” 为借口,向济南城内的北伐军和无辜民众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世界的 “五三惨案”:
军事屠杀: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对北伐军驻地、平民街区进行无差别射击,甚至动用坦克、重炮轰击。北伐军因未做好大规模作战准备,虽有抵抗但损失惨重,仅当就有千余名中国士兵和民众遇害;
外交暴行:日军公然违背国际法,闯入国民政府驻济南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等 17 名外交人员捆绑殴打。蔡公时因怒斥日军暴行,被日军割去耳鼻、挖掉双眼,最终与其他外交人员一同被杀害,交涉署也被日军焚毁;
持续暴行:此后数日,日军在济南城内展开疯狂屠杀,焚烧房屋、抢劫财物,甚至对妇女实施暴校据不完全统计,济南惨案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超过 6000 人,受伤 2000 余人,财产损失达数千万元。
3. 国民政府的妥协与日军的进一步侵略
面对日军的血腥暴行,国民政府当时采取了 “妥协退让” 政策 —— 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北伐军 “避免与日军冲突”,绕道济南继续北上;另一方面请求英美等国 “调停”,但西方列强出于自身利益,对日本暴行采取纵容态度。
日军则得寸进尺,于 5 月 11 日完全占领济南,随后在山东各地扩大军事控制,进一步巩固其在山东的殖民统治,直至 1929 年 3 月,在全国反日浪潮压力下,日本才被迫与国民政府签订《济案协定》,但协定中并未追究日军责任,反而要求中国 “保障日侨安全”,实质是对中国主权的再次践踏。
1933年(民国22年),日本关东军纠集伪满和内蒙古伪军发动了热河战役,兵锋直达河北最北端长城一线,这就是中国抗战史中所称的“长城抗战”。虽然中国军队大多数参战部队奋勇抵抗,但终因实力不济被日军突破长城各口。
5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协议规定中国军队撤至长城线以南、平津以北地区,冀东地区22个县成为没有中国军队防守的“非武装区”。协议还使得伪满洲国的南部“国境”直抵河北北部,大量国土沦入敌手。
1935年(民国24年),为从政治、经济上将华北地区从中国分离出去,日本驻华特务机构、关东军、津驻屯军多次召开会议策划具体实施方案。随后数月,日方在河北、津多地策划事端,引发局势紧张。
喜欢重生1931,我有一座军事仓库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重生1931,我有一座军事仓库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