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无论如何,七月十六日,朱祁镇就率领着大军们出发了。”李今越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语气平淡:“其实咱们都知道,当时宣府东北几乎已经空了,当时,朱祁镇正好路过,可他并没有发现,可见当时朱祁镇确实没有太在意情报工作。随即,大军继续前进,在路过宣府时未做停留,行至阳和时看到此前阵亡的明军尸体,随驾亲征的将士们的当即士气一落千丈。”
“史载为‘丙午,车驾次阳和城南,时伏尸满野,众益寒心’(《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顺带一提,《顺日录》当时的记载是:‘未十日,兵士已乏粮矣。方秋,禾稼遍野,所过一空。将至大同,僵尸满野,寇亦开避待我深入。’”
听到这里,朱棣的火气又“噌”地冒了上来:“所以!朱祁镇那孽障!连后勤也不曾做好!导致军队缺粮!”
他戎马一生,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斜是何等铁律!五时间就出发,这简直是拿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当儿戏!
李今越对垂是十分无语,随即点零头,可却又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嗯,毕竟,五左右的时间,想完全保障后勤工作,确实挺难的。”
“不过讲真的,就五的时间,明军能整备八万战兵,十二万左右的辅兵和民夫,确实很有实力了。”
“而且实话,大军出征半个月左右就能从北京走到大同,而且还携带有神机营的火炮,这也明当时的明军虽然缺粮,但也没缺到影响军队正常运转的地步。讲真,在古代的环境,五左右的时间,后勤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十分可以了。”
听到这番中肯的评价,朱棣更是无语。
他明白李今越的意思,大明的底子是厚的,军队的执行力是强的,后勤官吏的能力也是在线的。
问题不在于他们,而在于那个高高在上,连准备时间都不给的皇帝!
特么的,朱祁镇这孽障,但凡多给点时间准备,明军也不至于这样!
但朱棣此刻也没时间多想,他疲惫的摆了摆手,示意李今越继续。
“随后,军队抵达大同,朱祁镇又进行了人事安排。石亨作为败军之将,被降为事官,‘募兵自效’。原大同总兵朱冕战死,这个空缺便由随征的广宁伯刘安补上,并命都督佥事郭登作为参将,辅佐刘安。”
李今越叹了口气:“唉,这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两个幸运儿了。”
“而此刻呢,也先的大军早已经退避三舍。毕竟,人家可没有蠢到和这样数倍于自己的明军硬碰硬。”
“咱们也知道,蒙古部队,多为骑兵,相较于明军,也先的部队机动性会更加具有优势,所以这一战的主动权,显然是掌握在也先手中的,明军很难捕捉到也先部队的主力。”
朱棣抿了抿嘴,没有话,毕竟这是不争的事实。
“直到现在,朱祁镇可能总算是想明白了,自己这次出征大概是毫无意义了,注定是徒劳无功,那现在也只能班师回朝了。”
“当时,从大同回北京的路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北路,也就是来时的路,从大同过宣府,入居庸关。第二条是南路,走蔚州入紫荆关。”
李今越到这里,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其实在这个时候,朱祁镇无论走哪条路都是没问题的。当然,前提是得像个正常人一样走。”
朱棣闻言心脏猛的一抽,他感觉自己快要心肌梗塞了。
合着!他喵的这个孽障在行军路线上都能整出幺蛾子吗!!!
“结合多部史料咱们可以知道,最早的时候,明军是准备走宣府方向回京的。史书中也明确的记载了大军每驻扎的地点:‘庚戌,车驾东还。是夕,次双寨儿,为营方定……辛亥,车驾次滴滴水。’”(所有驻扎点时间都是来自明实录的记载)
“直到这里,明军的行军路线还十分正常。可下一个明军的驻扎地点却突然变了。”
李今越的语调变得玩味起来。
“这时候,可能是因为王振想要邀请朱祁镇前往他的家乡蔚州显摆一下,所以,明军的行动方向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壬子,车驾次洪州方城’。洪州,是前往蔚州的必经之路,明军抵达这里,也意味着他们决定改道紫荆关,朝着南路的路线推进。”
“可就在明军抵达洪州的第二,明军的驻扎地点又来了一个大转弯,‘癸丑,车驾次白登’。”
“这就十分奇怪了,”李今越的语气里满是无语:“我们都知道,洪州是在大同东南方向,是改道紫荆关的关键节点。”
“而白登呢,在大同城东北方向,是明军回师时北路的必经之地。你这临时再度改道基本就等于前面走到洪州的路线全白走了,直接走了一段折返的冤枉路。”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史料我们大概可以知道,是王振半路又‘恐蹂其乡禾,复改道宣府。’”
“他怕大军踩了他老家的庄稼,又改主意了!”
而此刻,李今越没有去看朱棣张黑如锅底的脸,只是继续道:“其实当时改道南路,也是大臣们支持的。《国朝献征录》就记载:‘登语学士曹鼐、张益曰:驾还,宜从紫荆关。鼐等入奏,已得请从紫荆矣。俄折而东,竟从居庸。’可见当时,大臣们也是比较支持走紫荆关的,他们对于朱祁镇的临时再度改道同样非常惊讶。”
朱棣已经彻底不出话来了,他喵的!朱祁镇这是在干什么!!!你特么这么跑来跑去的,就任由那个太监是带着几十万大军郊游吗!这不是在白白浪费将士们的体力吗!
然而,朱棣还是看朱祁镇了。
李今越接下来的话,才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离谱:“然后,接下来就是一段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懂的操作了。”
“‘甲寅,车驾次怀安城西。升都指挥使孙安为后军都督佥事,仍旧镇守。乙卯,车驾次万全峪。丙辰,车驾次阳和北沙岭。丁巳,车驾次宣府。’”
“这段是最为混乱的,咱们都知道,怀安在宣府西边,按理来,朱祁镇要回京应该继续向东走,可他到了怀安后的第二却出现在了万全峪,而万全峪在阳和东南,也就是朱祁镇当时并没有向东继续走,而是掉头向西,然后第三又跑到了阳和卫,最后第四他才又回到了宣府。”
此刻,朱棣人已经麻了。
麻得不能再麻了。
心也冷了,冷得不能再冷。
当年自己的好大侄要强行削他藩,想弄死自己的时候,他的心都没这么冷过。
他现在是终于明白,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
特么的就朱祁镇就这么折腾大军!白白消耗大军的体力!这要是被瓦剌军撞上,这仗要特么的怎么打!
“而在过了宣府后,朱祁镇的大军总算是确定了路线,一路向东。可半路却听到了瓦剌大军来袭的军报,他当即在原地驻扎,派遣恭顺侯吴克忠应担”
“这次明军派出的兵力具体是多少史料没写,但根据推测应该不到一万。可吴克忠过于轻敌,进入了瓦剌的伏击圈。瓦剌军占据高处,向下射箭,明军死伤殆尽,吴克忠殉国。”
“史载:‘吴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其子瑾,极力御虏。虏据山颠,矢石交下,官军死伤溃亡殆尽,克忠犹下马跪射,矢尽,贼围之,克忠以枪杀数十人而死,克勤亦死,惟瑾得脱归。’”
“唉,身陷敌阵,死战不降,枪杀数十人以身殉国,虽然有勇无谋,也称得上一句壮烈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不由得沉默了。
“而败报传来,朱祁镇又派出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大军迎战。《皇明从信录》,朱勇带的是三万骑兵,但我觉得这个法实在有些夸张了,不太可能。但明军在这一战中损失了绝大部分的骑兵机动部队,应该是真的。”
“根据记载:‘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虏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
“本来如果只是单纯的伏击,瓦剌想以他们的部队完全吃掉这四万人,是不太可能的。可朱勇、薛绶都早早阵亡。要知道,在古代战场上,没有了指挥的部队,往往就会群龙无首,兵败如山倒。比如,淝水之战,苻融阵亡;萨尔浒之战,杜松战死;郾城之战,兀术麾下主将阵亡,都无不述着这个道理。”
听到这些话,朱棣疲惫地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结局,哪怕李今越不,他也猜到了。就朱祁镇这个御下的能力,加上前面带着大军到处跑的能力,这场仗,不输才是奇了。
李今越的声音继续传来:“两场败仗吃下来,失去了大部分机动部队的朱祁镇这下彻底慌了,他赶紧下令撤军东返。而在回京的路线上,有一个怀来卫,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只要进入怀来,朱祁镇就安全了。可朱祁镇却在行到土木驿的时候停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估计是,朱祁镇到土木驿的时候本来就已经是下午了,加上明军本就长途跋涉,跑了不知道多少的冤枉路,疲惫不堪,难以在黑之前赶到怀来卫。”
“第二个原因嘛……”李今越轻笑一声,“根据史书的记载:‘至是,振以军失利,惭恚,即止于土木。’是王振因为军队作战失利,又惭愧又生气,就停在了土木堡。”
“反正无论是哪种原因,他们都停在了土木驿,只能等待第二再出发。”
“然而,也先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李今越的语气陡然转冷。
“当,瓦剌就发挥了骑兵的高机动优势,一路长驱直入,来到了土木驿的南侧高地,切断了明军唯一的水源。”
“而此刻,阿剌知院也率兵直扑麻峪口。麻峪口守将郭懋没有逃跑,可他也只是苦苦坚持了一个晚上便被击溃。”
“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早上,瓦剌军就已经完成了对明军的合围。”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