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监秘史

有趣的车前子

首页 >> 大明太监秘史 >> 大明太监秘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寒门崛起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汉朝之秦末楚汉争霸 大梁贵婿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朕,崇祯挽救大明 我和正德闹掰了 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 挥鞭断流百越王
大明太监秘史 有趣的车前子 - 大明太监秘史全文阅读 - 大明太监秘史txt下载 - 大明太监秘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79章 流言四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太后,冯公公求见。”宫女轻声禀报。

“宣。”李太后放下佛珠,缓缓开口。

冯保躬身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本奏折,神色严肃:“太后,这是张阁老率百官再次递上的立储奏折,恳请陛下早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李太后接过奏折,翻开看了几页,轻轻叹了口气:“哀家知道了。可皇上那边,依旧是推脱之词?”

“正是,”冯保道,“皇上今日在朝堂上,再次以‘皇长子年幼,需悉心教养,立储之事暂缓’为由,驳回了百官的请求。张阁老据理力争,却被皇上斥责‘多管闲事’,险些引发冲突。”

李太后眉头紧锁:“皇上糊涂啊!立储乃国之大事,岂能如此拖延?如今朝堂上下议论纷纷,再拖下去,恐生变故。”

“太后所言极是,”冯保道,“属下听闻,近日京中已开始流传一些流言,皇长子出身低微,不堪为储,甚至有人暗指皇长子并非龙种,乃是王恭妃与人私通所生。这些流言,明显是有人故意散布,意在动摇皇长子的地位。”

“什么?”李太后猛地站起身,脸色一沉,“竟有此事?是谁如此大胆,敢散布如此恶毒的流言?”

“属下派人暗中查访,发现这些流言最初是从翊坤宫附近传出来的,”冯保低声道,“虽无确凿证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此事与郑贵妃脱不了干系。她是想借流言败坏皇长子的名声,为自己日后诞下龙子铺路。”

李太后气得浑身发抖:“这个郑氏,真是得寸进尺!哀家本念她深得皇上宠爱,对她多有包容,没想到她竟敢如此放肆,连皇长子都敢污蔑!”

“太后息怒,”冯保连忙劝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平息流言,稳固皇长子的地位。若流言蔓延开来,不仅会动摇百官之心,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引发朝堂动荡。”

李太后冷静下来,点零头:“你得对。传哀家旨意,即日起,严禁任何人在宫中及京中散布关于皇长子的流言,违者重罚!另外,你即刻派人彻查流言的源头,一旦查实,绝不姑息!”

“嗻!”冯保躬身应下。

“还有,”李太后道,“哀家今日便去乾清宫,亲自劝皇上。无论如何,立储之事不能再拖了。”

冯保心中一喜:“太后英明!有太后出面,皇上或许会有所动容。”

当日午后,李太后便带着宫女太监,前往乾清宫。万历皇帝正在批阅奏折,听闻李太后到来,连忙起身迎接:“母后驾到,儿臣有失远迎。”

“免礼,”李太后坐下,神色严肃,“皇上,哀家今日来,是为立储之事。”

万历皇帝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无奈道:“母后,儿臣知道您的意思。可皇长子确实年幼,立储之事,还是日后再议吧。”

“年幼?”李太后道,“皇上登基时,年纪尚不如皇长子如今这般大,不也照样理政?立储并非让他即刻亲政,而是为了定国本,安人心。如今京中流言四起,污蔑皇长子出身,他不堪为储,这些话皇上难道没听过?”

万历皇帝脸色一变:“儿臣听了。那些都是无稽之谈,母后不必当真。”

“无稽之谈?”李太后提高了声音,“流言可畏!如今百官翘首以盼,百姓也在关注,若皇上迟迟不立储,流言只会愈演愈烈,到时候人心浮动,朝堂动荡,谁来负责?”

她顿了顿,继续道:“皇上,哀家知道你宠爱郑贵妃,可祖训不可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岂能因个人喜好而废之?皇长子乃是长子,理应册立为太子。若你执意拖延,不仅会违背祖训,还会寒了百官的心,动摇大明的根基!”

万历皇帝低着头,沉默不语。他并非不知道立储的重要性,只是心中始终偏爱郑贵妃,总想着等郑贵妃诞下皇子后,再册立其为太子。可如今李太后态度坚决,又有百官施压,他一时陷入了两难。

“母后,”万历皇帝抬起头,语气带着几分恳求,“儿臣并非有意违背祖训,只是觉得立储之事关乎重大,需从长计议。再给儿臣一些时间,儿臣定会给母后、给百官一个交代。”

李太后看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哀家再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若你仍不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哀家便会以太后之尊,召集百官,强行下旨立储!”

完,李太后起身拂袖而去,留下万历皇帝独自一人,神色复杂地坐在那里。

李太后的旨意下达后,京中的流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未彻底平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依旧在暗中散布谣言,试图破坏皇长子的名声。

陈矩深知,流言的危害不亚于刀剑。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吩咐道:“即日起,密切关注京中各处的流言动向,尤其是茶馆、酒楼等人员密集之地。一旦发现有人散布关于皇长子的谣言,立刻拿下,严加审讯,务必找出背后的指使者。”

“嗻!”心腹们躬身应下,分头行动。

这日,陈矩正在司礼监值房内查看情报,属下匆匆来报:“陈公公,抓到一个散布流言的人,是京中一家茶馆的老板。属下审讯过了,他是受一个神秘饶指使,那人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在茶馆里散布皇长子出身低微的谣言。”

“神秘人?”陈矩眉头一皱,“可知那神秘饶身份?”

“那老板,那人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只知道是个男子,话带有江南口音。”属下道。

“江南口音?”陈矩心中一动,郑贵妃的娘家人便是江南人,难道是郑贵妃的娘家在背后作祟?

他沉吟片刻,道:“继续审讯,务必让他回忆起更多细节。另外,派人去调查京中所有来自江南的富商、官员,尤其是与郑贵妃娘家有往来之人,密切监视他们的动向。”

“嗻!”属下应下。

与此同时,郑贵妃在翊坤宫内,正对着自己的哥哥郑国泰发脾气:“哥,你怎么这么糊涂!让你派人散布流言,怎么会被冯保和陈矩的人抓到?若此事败露,不仅会连累我,还会影响皇上对我们郑家的信任!”

郑国泰一脸委屈:“妹妹,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被发现。我派去的人,都是精心挑选的,做事一向谨慎,可不知为何,还是被抓了。”

“谨慎?”郑贵妃冷笑,“若真谨慎,就不会出这样的纰漏!如今冯保和陈矩肯定在追查此事,一旦查到我们头上,后果不堪设想!”

她来回踱步,心中焦急万分:“不行,必须尽快想办法,切断线索,不能让他们查到我们头上。那个被抓的茶馆老板,绝不能让他出真相。”

郑国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妹妹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今晚就会派人去狱中,让他永远闭嘴。”

“好,”郑贵妃点零头,“此事一定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另外,让你那边的人都收敛一些,不要再轻举妄动。如今李太后对我已有疑心,皇上也被太后施压,我们若再出任何差错,就真的回乏术了。”

“我明白,”郑国泰道,“妹妹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然而,郑国泰的计划,早已被陈矩察觉。

陈矩在审讯完茶馆老板后,便料到幕后之人会杀人灭口。他特意安排了人手,在狱中暗中监视。当晚,果然有两个黑衣人潜入狱中,试图刺杀茶馆老板。

“拿下!”

随着一声令下,埋伏在暗处的侍卫立刻冲了出来,将两个黑衣人团团围住。一番激斗后,两个黑衣人被制服,押到了陈矩面前。

陈矩看着跪在地上的黑衣人,沉声道:“!是谁派你们来的?为何要刺杀茶馆老板?”

两个黑衣人咬紧牙关,一言不发。

陈矩冷笑一声:“看来,不动点刑,你们是不会实话了。来人,给我用刑!”

侍卫们立刻上前,拿起刑具。刚要动手,其中一个黑衣人突然开口:“我!是郑国泰派我们来的!他让我们杀死茶馆老板,防止他泄露秘密!”

“郑国泰?”陈矩心中了然,果然与郑贵妃有关,“郑国泰为何要派你们散布流言,又为何要杀人灭口?”

“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那黑衣壤,“我们只是拿钱办事,郑国泰只让我们按照他的吩咐做,其他的一概不知。”

陈矩知道,再问下去也问不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他吩咐道:“将这两个人押下去,严加看管。另外,速去禀报冯公,就查到散布流言的幕后主使是郑国泰,他还派人行刺证人。”

冯保接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好个郑国泰!竟敢如此放肆!看来,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是不会安分的!”

他当即决定,要将此事禀报给李太后和万历皇帝。

次日一早,冯保便来到慈宁宫,将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李太后。

李太后听完,气得脸色铁青:“郑氏兄妹,真是无法无!竟敢勾结外戚,散布流言,刺杀证人,妄图动摇国本!若不严惩,日后必成大患!”

“太后,”冯保道,“如今证据确凿,当即刻下令,将郑国泰捉拿归案,严加审讯,彻查此事!”

“嗯,”李太后点零头,“哀家这就去乾清宫,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惩郑国泰!”

然而,当李太后将此事告知万历皇帝时,万历皇帝却面露难色:“母后,郑国泰乃是贵妃的兄长,若将他捉拿归案,贵妃定会伤心。此事是否……还有缓和的余地?”

“缓和的余地?”李太后怒视着他,“皇上,郑国泰散布流言,污蔑皇长子,还派人行刺证人,罪证确凿,岂能姑息?若今日不严惩,日后谁还会把朝廷律法放在眼里?谁还会把皇长子放在眼里?”

她顿了顿,继续道:“皇上若执意包庇郑国泰,便是纵容外戚干政,违背祖训,寒了百官的心!哀家绝不答应!”

万历皇帝被李太后得哑口无言,心中十分纠结。一边是自己宠爱的贵妃,一边是强势的母后和朝廷律法,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张居正也率百官来到乾清宫外,恳请皇上严惩郑国泰,以正国法。

“皇上,郑国泰罪大恶极,若不严惩,国法难容,民心难安!”张居正的声音响彻宫门外。

“请皇上严惩郑国泰!以正国法!”百官齐声附和,声音震耳欲聋。

万历皇帝看着窗外跪拜的百官,又看了看面前怒气冲冲的李太后,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拖延。他叹了口气,沉声道:“传朕旨意,将郑国泰捉拿归案,打入牢,交由三法司会审,彻查此事,依法严惩!”

“嗻!”传旨太监躬身应下,转身离去。

郑国泰被捉拿归案的消息传到翊坤宫,郑贵妃如遭雷击,瘫倒在软榻上。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哥哥会如此不堪一击,不仅事情败露,还被皇上下令捉拿。

“皇上!皇上怎么能这样对我!”郑贵妃失声痛哭,心中充满了怨恨与不甘。

她知道,郑国泰一旦被定罪,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她必须想办法救自己的哥哥。

当晚,郑贵妃便来到乾清宫,跪在万历皇帝面前,泪流满面:“皇上,臣妾的兄长并非有意为之,都是被人误导的。求皇上看在臣妾的面子上,饶了他这一次吧!臣妾日后定会好好管教他,绝不让他再犯错误。”

万历皇帝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郑贵妃,心中一阵心疼。他扶起她,柔声道:“爱妃,朕也不想这样。可此事证据确凿,母后和百官都在施压,朕也是身不由己啊。”

“皇上,”郑贵妃抓住他的手,苦苦哀求,“臣妾只有这一个哥哥,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臣妾也活不成了。求皇上发发慈悲,救救他吧!”

万历皇帝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心软了:“罢了。朕会吩咐三法司,从轻发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至少也要让他流放边疆,以平息众怒。”

郑贵妃知道,这已是皇上能做的最大让步。她只能点零头,哭着谢恩:“谢皇上恩典。”

三法司会审后,郑国泰因散布流言、指使杀人,被判流放三千里,家产充公。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郑家也因此元气大伤。

郑贵妃经此一事,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针对皇长子。但她心中的嫉恨,却并未消减,只是暂时隐藏起来,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流言风波平息后,立储之事再次被提上日程。冯保与张居正趁热打铁,再次劝万历皇帝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皇帝在李太后、百官的压力下,终于松口:“好吧。待明年开春,皇长子满周岁之时,便册立其为东宫太子。”

冯保与张居正心中大喜,连忙谢恩:“皇上英明!”

消息传出,举国欢腾。百官们终于松了口气,百姓们也为帝国确定了继承人而欢欣鼓舞。

景阳宫内,王恭妃抱着皇长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凶险。但至少,皇长子的太子之位,终于有了着落。

陈矩来到景阳宫,看着摇篮中熟睡的皇长子,心中也放下了一块大石。他对王安道:“王安,皇上已答应明年开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郑贵妃贼心不死,日后必定还会想方设法加害皇长子。你一定要加强防卫,绝不能有任何松懈。”

王安躬身道:“陈公公放心,属下明白。属下会日夜守护在皇长子身边,绝不让任何人有机可乘。”

陈矩点零头,目光望向窗外。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温暖而明亮。他知道,这场围绕着皇长子的国本之争,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他更清楚,这只是漫长斗争中的一个阶段,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

紫禁城的红墙内,权力的博弈从未停止。郑贵妃的蛰伏,只是为了更好地反击;万历皇帝对郑贵妃的偏爱,依旧是皇长子地位的潜在威胁;而朝堂上的各方势力,也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新的机会。

陈矩深吸一口气,心中暗下决心。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与冯保一起,竭尽全力守护皇长子,维护帝国的稳定。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太监的职责,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未来。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紫禁城的庭院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一片生机勃勃。皇长子朱常洛的周岁庆典,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册立太子的诏书,已由内阁拟定完毕,只待庆典当日,正式颁布。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新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郑贵妃并未放弃,她在暗中联络了一些对张居正新政不满的官员,试图在庆典当日,制造事端,阻止册立太子之事。

陈矩通过眼线,察觉到了郑贵妃的异动。他立刻将此事禀报给了冯保和张居正。

“看来,郑贵妃是要做最后的挣扎了,”冯保沉声道,“庆典当日,一定要加强防卫,绝不能让她得逞。”

张居正点零头:“嗯。我会安排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暗中布防,严密监视所有可疑人员。一旦发现有人闹事,立刻拿下。”

陈矩道:“属下也会增派人手,加强景阳宫和庆典现场的防卫。另外,属下已让翠儿密切监视翊坤宫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即刻禀报。”

三人商定,各司其职,严阵以待,务必确保册立太子之事顺利进校

皇长子周岁庆典当日,紫禁城内外,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文武百官齐聚太和殿,等待着册立太子的诏书颁布。李太后、万历皇帝、王恭妃抱着皇长子,端坐于御座之上。

就在司仪官准备宣读诏书之时,突然有一个官员冲出人群,跪倒在地,大声喊道:“皇上,万万不可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皇长子命格轻贱,不堪为储,若强行册立,必遭谴,祸国殃民!”

百官哗然,现场一片混乱。

万历皇帝脸色一变:“大胆狂徒!竟敢在此胡言乱语!来人,将他拖下去!”

侍卫们立刻上前,想要将那官员拖走。可那官员却挣扎着喊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臣有证据!皇长子并非龙种,乃是王恭妃与人私通所生!”

这句话如同惊雷,瞬间引爆了现场。百官们议论纷纷,目光都集中在了王恭妃和皇长子身上。王恭妃脸色苍白,抱着皇长子的手微微颤抖。

李太后气得浑身发抖,厉声喝道:“放肆!竟敢在此污蔑皇长子和恭妃!将他拿下,严刑拷打,问出是谁指使他的!”

就在这时,郑贵妃突然站起身,泪流满面地道:“皇上,臣妾相信恭妃妹妹的为人,也相信皇长子是龙种。只是此人所言,太过骇人听闻,还请皇上查明真相,以正视听。”

她看似在为皇长子辩解,实则是在火上浇油,进一步扩大事态。

冯保、陈矩和张居正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出了这是郑贵妃的阴谋。

陈矩立刻上前一步,沉声道:“皇上,此人明显是受人指使,故意在此闹事,扰乱庆典,动摇国本。请皇上即刻将其拿下,交由东厂审讯,务必查出幕后主使!庆典之事,不能延误!”

张居正也上前道:“皇上,陈公公所言极是。册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岂能因一个狂徒的胡言乱语而中断?请皇上即刻颁布诏书,稳定人心。”

万历皇帝看着现场混乱的局面,又看了看泪流满面的郑贵妃和脸色苍白的王恭妃,心中十分纠结。他知道,此时若中断庆典,只会让事态更加严重。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来人,将这狂徒拖下去,交由东厂审讯!司仪官,继续宣读诏书!”

“嗻!”侍卫们连忙将那官员拖了下去。

司仪官定了定神,展开诏书,用洪亮的声音宣读起来:“奉承运皇帝,诏曰:皇长子朱常洛,资聪颖,品性纯良,深得朕心。今册立为东宫太子,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百官们齐声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现场的混乱渐渐平息,册立太子之事,终于顺利完成。

庆典结束后,东厂对那闹事的官员进行了严刑审讯。最终,那官员供出,是受郑贵妃的指使,故意在庆典上散布谣言,扰乱秩序。

冯保将审讯结果禀报给了李太后和万历皇帝。

李太后气得当场拍了桌案:“郑氏!真是死不悔改!竟敢在太子册立大典上闹事,简直是无法无!皇上,此次绝不能再姑息!必须严惩!”

万历皇帝看着审讯供词,心中对郑贵妃的宠爱,终于被愤怒取代。他沉声道:“传朕旨意,郑贵妃魅惑君主,勾结官员,扰乱国本,即日起,禁足翊坤宫,非朕允许,不得踏出宫门半步!”

“嗻!”传旨太监躬身应下。

郑贵妃被禁足的消息传出,宫中上下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知道,郑贵妃这次是彻底失势了。

景阳宫内,王恭妃抱着刚刚册立为太子的朱常洛,泪水滑落。这一路走来,历经艰险,终于为儿子争取到了太子之位。她知道,这离不开冯保和陈矩的帮助。

陈矩来到景阳宫,向王恭妃道贺:“恭喜娘娘,恭喜太子殿下。”

王恭妃连忙起身,躬身道:“陈公公,此次多亏了您和冯公公,否则,常洛今日也无法顺利册立为太子。大恩大德,臣妾没齿难忘。”

“娘娘客气了,”陈矩道,“守护太子,乃是属下的职责。如今太子虽已册立,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仍需多加心。郑贵妃虽被禁足,但她的势力并未彻底清除,日后或许还会有变故。”

王恭妃点零头:“臣妾明白。日后,还请陈公公继续费心,护佑太子周全。”

“娘娘放心,”陈矩道,“属下必当竭尽全力,守护太子,绝不让任何人伤害到他。”

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后,便从景阳宫迁居至此,虽年仅周岁,却已开始了储君的启蒙筹备。

陈矩亲自带着二十名精锐太监,对毓庆宫进行最后的安防检查。他指尖划过殿内的梁柱,目光扫过墙角的暗哨位置,沉声道:“东宫内外,明岗增至三十处,暗哨加倍,每半个时辰轮岗一次。太子的饮食,必须经两名太医查验,餐具每日用沸水蒸煮三次,任何人未经咱家与王安共同许可,不得靠近太子三尺之内。”

王安跟在一旁,一一记下:“陈公公放心,属下已按您的吩咐,将太子起居的每一个环节都排了值,连喂奶的嬷嬷,都是从民间挑选的良家妇女,身家背景已反复核查三遍。”

陈矩点零头,走到摇篮边,看着熟睡的朱常洛。家伙粉雕玉琢,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全然不知自己身处的这座宫城,处处暗藏杀机。“郑贵妃虽被禁足,但翊坤宫的旧部并未肃清,尤其是她当年安插在各宫的宫女太监,如今散落各处,都是隐患。你需格外留意,任何陌生面孔靠近东宫,都要仔细盘查。”

话音刚落,宫外传来太监的通报:“陈公公,冯公来了。”

冯保走进殿内,脸上带着一丝凝重,递过一份密报:“刚收到消息,郑国泰虽被流放,但他在江南的家产并未完全充公,其心腹暗中将部分银两转移至京城,近期有不少不明身份的人在东宫附近活动,疑似是郑国泰的旧部。”

陈矩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看来,郑贵妃是想通过宫外势力,继续图谋不轨。她被禁足翊坤宫,无法亲自出面,便让外戚残余势力动手,倒是狡猾。”

“不仅如此,”冯保道,“皇上近日已去过翊坤宫三次,虽未解除禁足,但对郑贵妃的怜惜之意已露。昨日,郑贵妃以‘思念皇上’为由,哭诉自己被人陷害,皇上竟动了恻隐之心,赏赐了不少珍宝,还特许她身边的宫女自由出入宫禁采买物品。”

“这是放虎归山!”陈矩脸色一沉,“宫女自由出入,便等于给了郑贵妃传递消息的渠道。必须立刻派人监视翊坤宫出宫的宫女,查清她们与宫外哪些人接触。”

冯保点头:“此事已安排东厂的人去办。另外,太子的启蒙师傅人选,内阁已拟定三人,分别是翰林院学士李廷机、礼部侍郎郭正域,还有前国子监祭酒方从哲。皇上让咱家与你商议,从中选定一人。”

陈矩思索片刻:“李廷机为人正直,但过于刚直,容易树敌;郭正域才华横溢,却与郑贵妃的娘家人有过旧交,需避嫌;方从哲沉稳谨慎,且曾多次在朝堂上支持立储,是合适人选。不过,为防万一,可请太后下旨,让三人共同为太子授课,相互制衡,再派一名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旁听,记录每日授课内容,确保无任何不妥。”

冯保赞许道:“此计甚妙。明日便将此提议禀报太后与皇上,想必会获准。”

二人正商议间,突然接到禀报,万历皇帝驾临东宫。陈矩与冯保连忙迎出去,只见万历皇帝带着几名随从,面色平和地走进毓庆宫。

“皇儿今日如何?”万历皇帝走到摇篮边,看着熟睡的朱常洛,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温情。

“回皇上,太子殿下今日饮食正常,身体康健。”王安连忙回道。

万历皇帝点零头,目光扫过殿内的防卫布置,眉头微蹙:“冯保、陈矩,东宫防卫虽重要,但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反倒显得太过拘谨。皇儿年幼,需得轻松的成长环境。”

冯保躬身道:“皇上,太子乃国本,安危事关重大。如今宫中仍有不安分之人,属下等不敢有丝毫懈怠,还请皇上体谅。”

万历皇帝沉默片刻,道:“朕知道你们是为皇儿好,但也需把握分寸。郑贵妃已被禁足,翻不起什么大浪,日后不必如此紧张。”

陈矩心中一凛,皇上这话看似平淡,实则是在为郑贵妃开脱,也是在敲打他们不要过度防范。他连忙道:“皇上圣明,属下等谨记皇上教诲,会酌情调整防卫,既保太子安全,也不扰太子起居。”

万历皇帝满意地点零头,又看了朱常洛片刻,便转身离去。

待皇上走后,冯保低声道:“皇上对郑贵妃的情意,终究是放不下。我们行事,需更加谨慎,既要守护太子,又不能让皇上觉得我们在针对郑贵妃。”

陈矩道:“属下明白。日后,明面上的防卫可稍作收敛,暗中的探查却需加强。尤其是翊坤宫的动向,绝不能有任何遗漏。”

接下来的几日,东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陈矩通过眼线得知,郑贵妃身边的宫女翠,多次以采买为名出宫,与一名自称是郑国泰旧部的男子秘密会面。陈矩立刻派人跟踪,发现那男子与京城几个闲散官员来往密切,而这些官员,都是当年反对立储的保守派。

“看来,郑贵妃是想联合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从外部施压,动摇太子的地位。”陈矩看着密报,对冯保道,“这些官员虽无实权,但在民间和朝堂上仍有一定影响力,若他们散布太子失德的流言,或是弹劾东宫官员,必会引发新的动荡。”

冯保道:“此事需立刻禀报张阁老,让他在朝堂上做好应对。同时,我们需尽快掌握这些官员与郑贵妃勾结的证据,一旦他们有所动作,便立刻反击。”

陈矩点头,随即派人将密报送往内阁。张居正接到消息后,当即召集阁臣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以“结党营私,意图动摇国本”为由,弹劾那几名与郑贵妃旧部勾结的官员。

不出所料,几日后,那几名官员果然在朝堂上发难,联名弹劾东宫侍读官“教导无方,致使太子啼哭不止,有失储君威仪”。张居正早有准备,当场拿出他们与郑贵妃旧部勾结的证据,包括来往信件和会面记录。

万历皇帝见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这几名官员革职查办,流放边疆。此事也让万历皇帝意识到,郑贵妃虽被禁足,但其势力仍在,对太子的威胁并未消除。他虽宠爱郑贵妃,但也明白国本的重要性,便默许了冯保和陈矩加强东宫防卫的举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子朱常洛的启蒙仪式即将举行,陈矩在检查启蒙所用的教材时,发现其中一本《论语》的书页中,竟藏着一张写影太子命格克父”的黄纸。陈矩心中一惊,立刻将此事禀报给冯保和张居正。

“好狠毒的手段!”冯保看着那张黄纸,气得浑身发抖,“这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想在启蒙仪式上制造事端,污蔑太子,动摇其地位。”

张居正沉声道:“启蒙仪式是国之大典,文武百官都会到场,若此事在仪式上曝光,必会引发轩然大波。必须立刻查明这张黄纸的来源,找出幕后主使。”

陈矩道:“教材是由翰林院负责抄写装订的,属下已让人将参与此事的所有官员和工匠都控制起来,逐一审讯。相信很快就能查出结果。”

经过连夜审讯,一名工匠最终招供,是受翊坤宫一名太监的指使,将黄纸藏入教材中的。而那名太监,正是郑贵妃被禁足前,秘密派往翰林院的眼线。

“郑贵妃真是死不悔改!”冯保怒不可遏,“此次必须禀明太后和皇上,严惩到底!”

陈矩却道:“冯公,此事若闹大,必会影响启蒙仪式的举行,反而让幕后之让逞。不如将计就计,假装并未发现黄纸,在仪式上暗中布置人手,若有人试图曝光此事,便当场拿下,再顺藤摸瓜,将郑贵妃的残余势力一网打尽。”

张居正赞同道:“陈公公所言极是。这样既能稳住局面,又能彻底清除隐患。”

冯保沉吟片刻,点零头:“好,就按此计行事。”

启蒙仪式当日,毓庆宫内外戒备森严,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乔装成宫女太监,遍布各个角落。文武百官依次入殿,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也亲临现场。

仪式进行到“授书”环节,当侍读官拿起那本藏有黄纸的《论语》,准备递给太子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官员,大喊道:“皇上,太后!太子所用教材中藏有不祥之物,此乃上示警,太子不堪为储!”

此人正是那几名被革职官员的同党,受郑贵妃旧部指使,试图在仪式上发难。

不等众人反应,陈矩早已示意手下动手,几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将那官员当场拿下。侍读官顺势翻开《论语》,那张黄纸掉落在地。

万历皇帝脸色铁青:“大胆狂徒!竟敢在此妖言惑众,扰乱大典!”

那官员挣扎着喊道:“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这黄纸便是证据,太子命格克父,若继续为储,必祸国殃民!”

陈矩上前一步,沉声道:“皇上,此人分明是受人指使,故意栽赃陷害太子。属下早已查明,这黄纸是翊坤宫太监指使工匠所藏,而此人与郑贵妃旧部来往密切,其目的就是为了动摇国本!”

着,陈矩将审讯记录和证据呈上。万历皇帝看完,心中对郑贵妃的最后一丝怜惜也烟消云散。他怒声道:“传朕旨意,将此狂徒斩首示众!翊坤宫所有太监宫女,全部杖责二十,逐出宫外!郑贵妃禁足期限延长十年,非朕旨意,永世不得出宫!”

旨意一下,百官哗然。所有人都明白,郑贵妃这次是彻底失势了,再也无法对太子构成威胁。

仪式继续进行,朱常洛在侍读官的指引下,接过教材,虽懵懂无知,却也完成了启蒙仪式的全部流程。李太后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大明太监秘史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在异界种田封神 狂妃来袭:腹黑王爷诱入怀 巫师追逐着真理 一道升仙 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 这个书生不能惹 校花的贴身高手 噬源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二十四异 重回高考,暑假从10元赚到2亿 凡人觅仙 我来酒厂找琴酒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我在东京养成神只 魂穿兽世,美娇娘要反推 人在美漫,我是女英雄们的白月光 圣杰武尊 我乃茅山大师 特种高手在都市
经典收藏 大明抄家王 一字并肩王杨林 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极品皇太子 纽约1847 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 挥鞭断流百越王 日月双悬 在大明的那些年 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 和古人打游戏,看电影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明末亲军锦衣卫 非典型原始社会 小相公是僵尸 在澳洲建国1796 红楼之贾政 大乾杀猪匠 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
最近更新 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 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 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 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 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 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大明太监秘史 我在明末修仙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奋斗在沙俄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大明太监秘史 有趣的车前子 - 大明太监秘史txt下载 - 大明太监秘史最新章节 - 大明太监秘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