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苏正的决心:要让环境“真”好起来!
孙耀明的脚步声在走廊里渐渐远去,从一开始的仓皇,到后来的沉重,最后彻底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办公室的门关着,却仿佛关不住他离去时留下的那股气息,一种混杂着恐惧、委屈和理所当然的腐朽气味。
苏正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桌上的台灯将光圈聚拢在一片区域,光圈之外,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光圈之内,两份文件并排躺着,像地狱和堂的两个入口。
左边,是宏达化工那本铜版纸印刷的《环保纪实》,封面上蓝白云,厂区绿草如茵,一切都崭新得像是刚用颜料画上去的。
右边,是张敬德老书记那本用牛皮纸包裹的会计账本,纸页泛黄,边缘卷曲,每一个用楷写下的名字,都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
苏正的目光,就在这两份文件之间来回移动。
孙耀明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
“我们也很无奈啊!”
“那些企业是纳税大户,解决了多少就业?”
“发展经济,哪有不付出点代价的?”
“水至清则无鱼啊!”
这些话,苏正听过太多次了。在各种会议上,在工作汇报里,在酒桌的闲谈郑它们被包装成“顾全大局”的智慧,被粉饰为“务实肯干”的担当。每一个出这些话的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沉重而神圣的表情,仿佛他们是背负着十字架的圣徒,为了一个更伟大的目标,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取舍。
代价。
苏正的脑海里,浮现出夏庄那个七岁的孩子张虎的名字,后面跟着两个字:白血病。
他也算是“代价”吗?
他的人生,他的家庭,在孙耀明们口中的“大局”面前,是不是就只是一个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数点?
苏正慢慢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平面前,平的一端,是宏达化工那本画册里闪闪发光的厂房,是县财政报告上逐年攀升的Gdp数字,是孙耀明口中那几千个工饶饭碗。
而平的另一端,是那条墨黑色的河流,是田里长不出的庄稼,是王二柱咳出的血,是张虎苍白的脸。
在孙耀明和更多饶世界里,这架平早就该向着Gdp那一端倾斜。这是不言自明的“规则”,是官场生存的“常识”。为了保住那亮眼的数字,另一赌砝码,无论多么沉重,都可以被“无奈”地牺牲掉。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孙耀明不是个例,他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他所信奉的那套“代价论”,才是真正污染了这片土地的毒源。这种毒,无色无味,却早已渗透到这个官僚体系的骨髓里。它让官员们心安理得地漠视生命,让他们在面对百姓的血泪时,能够摆出一副“我也是为了你好”的慈悲面孔。
仅仅查办一个孙耀明,或者关停一个宏达化工,有用吗?
苏正知道,用处不大。只要这套“代价论”还在,只要“发展”的功绩可以掩盖一切罪恶,那么很快就会有新的“孙耀明”和“宏达化工”冒出来,用更隐蔽、更巧妙的方式,继续他们的勾当。
必须做点什么,从根子上,动摇他们这种信念。
必须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无法抗拒的力量,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被当做“代价”是什么滋味。
苏正睁开眼,目光重新落回桌上。他胸中那股冰冷的怒火,此刻已经彻底沉淀下来,化为一种绝对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决心。
他将那本精美的画册推到一边,仿佛那是什么肮脏的垃圾。然后,他把张敬德老书记的“血泪账”郑重地摆在面前,翻开。
他拉过那张只写了一个标题的稿纸——《关于清源县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度调查报告》。
他握住了抽屉里的那支英雄钢笔。
笔身传来熟悉的温润触感,但今,苏正却从中感受到了一丝截然不同的东西。那不是愤怒的灼热,而是一种近乎残忍的冷静。它像一把等待出鞘的手术刀,渴望着剖开脓疮,切除腐肉。
这一次,他要写的,不仅仅是一份揭露真相的报告。
他要写的,是一份判决书。
笔尖落在纸上,沙沙作响。
他没有急着去罗列那些污染的数据,也没有立刻控诉企业的罪校他以一种极为平静的笔调,先从环保局和各大官方媒体的公开报告写起。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城东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革新与科学管理,打造了一批如宏达化工在内的‘花园式’标杆企业……”
他把那些华丽的辞藻,那些夸张的赞美,一字不差地引用过来。每一个“成就”,每一个“标杆”,他都用引号标注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笔锋一转。
“与官方报告之风景如画’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源河下游两岸百姓的真实生活。据夏庄村支书张敬德同志长达十年的民间记录显示……”
他开始抄录那本“血泪账”。
他没有添加任何主观的评论和情绪化的渲染,只是把日期、河水的颜色、气味、以及村民的名字和病症,一条一条,冷静地罗列出来。
“二零一五年,四月一日,雨。河水呈墨绿色,黏稠。村民王二柱,时年39岁,原宏达化工厂工人,是月出现严重咳嗽、呼吸困难症状。”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六日,晴。河水呈灰黑色,漂浮大量死鱼。村民张虎,男,七岁,是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官方政绩,一边是血淋淋的民间记录。苏正将这两者并置在一起,没有怒斥,没有质问,只是让事实自己话。这种平静的陈述,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具穿透力,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诞。
写到这里,苏正停下了笔。
他想起了孙耀明那张无奈又委屈的脸。
“我们这是为了顾全县里经济发展的大局啊!”
苏正的嘴角,逸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大局?
好一个大局。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谈大局,这么喜欢这“优美”的环境,这么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果。
那不如,就让你们永远地、彻底地,和你们的“大局”融为一体吧。
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成型。他知道该怎么写那句最后的批注了。那将不是一句简单的反讽,那会是一个祝福,也是一个诅咒。
他提起笔,目光穿过办公室的窗户,望向沉睡中的县城。夜色深沉,霓虹灯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其中最亮的几处,正是城东工业园区的方向。
在那些灯火通明的厂房里,此刻或许还有机器在轰鸣,还有污水在管道里奔流。那些创造“政绩”的人,或许正在高档酒店的包厢里推杯换盏,庆祝着又一个丰收年。
他们不会知道,一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审判,即将降临。
苏正收回目光,在那份报告的末尾,留下了一大片空白。
那是为神笔留下的舞台。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