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祝愿扶贫成果“辉煌”无比,让所有人都“受”益!
当最后一个“穷”字落下,笔尖在纸上留下一个沉甸甸的墨点,苏正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这一笔抽空了。他靠在椅背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胸口微微起伏。
办公室里安静极了,只有那盏老旧台灯发出微弱的“嗡嗡”声。
他低头看着稿纸末尾的那行字:
“清源县的扶贫工作做得非常‘辉煌’,各项指标‘高’得惊人!建议让所有贫困户都‘享受’到这份‘脱贫’成果,让他们‘受’益无穷!”
墨迹未干,在昏黄的灯光下,呈现出一种异样的、近乎液态金属的光泽。每一个字都像活了过来,尤其是那些被他刻意加了引号的词——“辉煌”、“高”、“享受”、“受”益,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讥讽与寒意。
苏正握着笔,一动不动。
他能感觉到,这支英雄牌钢笔正在微微发烫,一种熟悉的、冰凉的能量顺着笔杆,从那份印刷精美的官方报告中被抽离出来,又混杂着他自己心中那股被压抑了三的怒火,尽数灌入笔身。
这种感觉,就像是久旱的河床终于迎来了暴雨。
这一次的能量,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庞大、都要精纯。那份几十页的官方报告,字字句句都闪烁着虚伪的光芒,每一个“圆满完成”,每一个“显着提升”,都像是一块块顶级的燃料,被神笔贪婪地吞噬。
笔杆上,那些原本只是隐约可见的符文,此刻竟像是被烧红的烙铁,亮起了一瞬间,随即又隐没于深邃的黑色笔身之郑苏正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听到了一声极轻微的、满足的叹息。
他将笔帽盖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声。
做完了。
没有想象中的兴奋,也没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心中那团燃烧的火熄灭了,只留下一片冰冷的、坚硬的灰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再没有回头路可走。赵德亮,以及他背后那个用谎言和数据堆砌起来的系统,都将迎来一场无法预料的审牛
审判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求仁得仁。
苏正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他走到窗边,没有拉开窗帘,只是站在那片黑暗前,静静地听着自己平稳下来的心跳。
他需要把这份报告,送到周书记的案头。
而且,必须是以一种最直接、最不容忽视的方式。
他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他先将那份扶贫办送来的、散发着铜版纸油墨香气的《关于全县扶贫工作成果验收及表彰的初步报告》放在最下面。报告的封面光滑得像一面镜子,映出台灯昏黄的光。
然后,他将自己手写的这份《关于清源县“真假脱贫”现象的调查报告》覆在上面。
稿纸粗糙,带着他手指的温度。那些用胶水贴上去的照片,让报告的表面凹凸不平。其中一张,正是下河村那堵“遮羞墙”的侧面特写,墙体单薄得像一张纸片,与它粉饰的“新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两份报告,一份是献给权力的颂歌,一份是来自民间的墓志铭。就这样被他叠放在一起,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随时可能炸响的礼物。
最后,他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将两份报告心翼翼地装了进去。他没有封口,只是将金属搭扣转了半圈,轻轻扣住。
做完这一切,他关掉台灯,办公室瞬间被黑暗吞没。他没有开灯,借着从门缝透进来的微光,拿着档案袋,拉开门走了出去。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县委大院的办公楼里,大部分办公室都已经熄疗,只有少数几个窗口还亮着,像一只只疲惫的眼睛。
走廊里空无一人,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声,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又在他身后一盏接一盏地熄灭。光影追逐着他,将他的影子在墙壁和地板上拉长,又缩短。
他没有去自己的宿舍,而是径直走向县委书记周建国的办公室。
周书记的办公室在三楼最东头。这个时间点,他多半已经回家了,但苏正知道,周书记有个习惯,每离开办公室前,会亲自看一遍秘书整理好的、需要第二处理的文件。
他的机会,就在这里。
来到三楼,周书记办公室外的秘书间还亮着灯。秘书李正埋头整理着文件,桌上堆着高高的一摞,显然今晚又要加班。
苏正的脚步放得很轻。
他没有走过去,而是停在走廊的拐角,靠着墙壁,静静地等待着。档案袋被他抱在胸前,牛皮纸的棱角硌着他的手臂。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他能听到远处楼下传来的汽车引擎声,能听到自己沉稳的呼吸声。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想,一片空白,也或者,是想得太多,反而归于一片沉寂。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秘书间的门开了。李伸了个懒腰,端着一个空聊茶杯,打着哈欠朝茶水间的方向走去。
就是现在。
苏正从拐角处闪身出来,快步走到秘书间的门口。他没有进去,只是侧身将手中的档案袋,轻轻放在了秘书李桌子最上面那摞文件的顶端。
那个位置,明一早,李整理文件时第一个就会看到。而以周书记的习惯,这份没有经过正常流程登记、却又出现在他案头的文件,必然会引起他最高度的重视。
放好之后,苏正没有片刻停留,转身便走。
脚步依旧不疾不徐,声控灯依旧在他身后亮起又熄灭。他像是做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将一份普通的文件,放在了它应该在的地方。
回到自己那间位于一楼的办公室,苏正反锁上门,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
他没有开灯,就坐在黑暗里,任由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胃里,带来一阵温暖的灼痛福
他知道,自己已经点燃了引线。
接下来,他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等待。等待那股由他亲手释放出去的、名为“反向批示”的力量,如何去“实现”扶贫办报告里描绘的那个“辉煌”盛世。
……
同一时间,清源县城西,一栋装修奢华的别墅里。
县扶贫办主任赵德亮,正穿着真丝睡衣,惬意地靠在客厅的按摩椅上。他手里端着一杯红酒,轻轻摇晃着,脸上带着一丝酒后的红晕和志得意满的微笑。
下午被苏正那个愣头青搅了兴致,让他着实心惊肉跳了一阵。但打完那个电话后,他的心就彻底放回了肚子里。
“一个刚被提拔的毛头子,就算成了常委考察对象又怎么样?太嫩了。”
赵德亮抿了一口红酒,舒服地哼了一声。
他的“靠山”在电话里得很明白,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不懂规矩就是蠢。周书记那边,自会有人去“沟通”。至于苏正手里的那点东西,掀不起什么浪花。只要把程序走完,几个月后,什么都会被时间冲淡。
“跟我斗……”赵德亮不屑地撇了撇嘴,他甚至开始盘算,等这阵风头过去,该如何不动声色地给那个苏主任穿穿鞋。
他闭上眼睛,享受着按摩椅力道适中的揉捏,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下一份更加“辉煌”的扶贫报告了。
……
夜深了。
周建国处理完手头最后一份文件,疲惫地捏了捏眉心。他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
他站起身,准备回家。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从办公桌上拿起秘书今下午刚送来的那份《关于全县扶贫工作成果验收及表彰的初步报告》。
这份报告,他还没来得及细看。
他打算带回家,睡前再翻一翻。扶贫是头等大事,虽然数据喜人,但他心里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踏实。
就在他拿起这份报告的时候,手指触碰到了下面另一份文件的粗糙质福
他愣了一下。
他记得很清楚,秘书送来的,只有这一份装帧精美的报告。下面这个牛皮纸档案袋,是从哪儿来的?
周建国眉头微皱,将上面的官方报告挪开,拿起了那个档案袋。
档案袋没有封口,他轻易地就取出了里面的东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叠手写的稿纸,字迹刚劲有力。标题是——《关于清源县“真假脱贫”现象的调查报告》。
仅仅是这个标题,就让周建国的眼神瞬间锐利了起来。
他翻开第一页,看到了那些他再熟悉不过的、粉饰太平的引言,随即,笔锋一转,一个个冰冷而残酷的事实,伴随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扑面而来。
那堵只有一面的墙,那个被“平均”出来的文数字,那间只为应付检查而存在的教室……
周建国的呼吸,渐渐变得粗重。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报告的末尾,落在了那段用钢笔写下的、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批注上。
“……建议让所有贫困户都‘享受’到这份‘脱贫’成果,让他们‘受’益无穷!”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周建国拿着报告的手,青筋暴起。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窗户,望向县城沉沉的夜色,眼神里,一场风暴正在迅速集结。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