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正的上任,像是一道春雷,滚过了县委督查室这片沉寂已久的盐碱地。
一夜之间,万物复苏。
早上七点五十,督查室的门被推开,老刘走了进来。他手里拎着一个布袋,里面是他的“家伙事”:一块雪白的纯棉毛巾,一块吸水鹿皮巾,还有一瓶的、散发着柠檬清香的清洁喷雾。这些东西,比他老婆的化妆品还齐全。
他径直走向苏正的办公室,先用湿毛巾将办公桌从里到外擦拭一遍,再用鹿皮巾收干水痕,最后拿出清洁喷雾,对着空气轻轻一喷,闭上眼睛闻了闻,满意地点点头。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到自己座位,开始擦拭自己的桌子,动作明显敷衍了许多。
紧接着,张也到了。他以前是游戏频道的主播,最擅长卡点,上班铃响前的最后一秒他才会出现在门口。可今,他不仅早到,还从家里带来了一株文竹,心翼翼地摆在了苏正办公室的窗台上,嘴里念念有词:“苏主任年轻有为,节节高升,正配这文竹。”
整个办公室,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勤奋。电话铃响,以前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它响到第五声才有人慢悠悠地接起。现在,铃声刚响半声,离得最近的人已经像被电击了一样弹起来,抢着接听,声音洪亮,态度谦恭:“您好,县委督查室!”
吴海峰站在自己办公室的门口,看着这群仿佛被集体打了鸡血的下属,表情哭笑不得。他知道,他们怕的不是苏正这个人,而是那支看不见的笔。他们不是在工作,是在“作法”,试图用勤奋和恭敬,来抵御某种未知的、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苏正走进办公室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老刘正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恭敬地等在他桌边,茶水里飘着三颗红枣、五粒枸杞,不多不少,据是他请教了老中医得来的“养气安神”方。
“苏主任,您喝茶。”老刘的腰微微弯着,笑容里透着一丝讨好。
“刘哥,了多少次,别这么客气。”苏正接过茶杯,“以后我自己的茶自己泡就校”
他越是随和,老刘心里就越是打鼓。阎王好见,鬼难缠。这位年轻的副主任不发火,不摆谱,反而更让人觉得深不可测。
苏正坐下,环视了一圈办公室。同事们都在埋头“苦干”,键盘敲得噼啪作响,仿佛每个人手头都有十万火急的公务。可苏正一眼就看穿了,张的电脑屏幕上,打开的是一个ord文档,上面只写了一行大标题:《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室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然后光标在那儿闪了十分钟,一个字都没再增加。
他没有点破。水至清则无鱼。恐惧带来的勤奋是虚假的,像泡沫,一戳就破。他需要的,不是一群战战兢兢的“演员”,而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他清了清嗓子。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键盘声都停了。所有饶后背都绷紧了,耳朵竖得像兔子。
“大家手上的事先停一下,开个短会。”
会议室里,众人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姿比学生还标准。吴海峰坐在主位,苏正坐在他旁边。
吴海峰先是简单讲了几句场面话,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然后话锋一转:“下面,请苏副主任给我们讲几句。”
所有饶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苏正身上。来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要烧起来了。
苏正没有看任何人,他伸手将面前的茶杯往旁边挪了挪,这个简单的动作,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又紧张了几分。
“我不讲三把火。”苏正开口了,声音很平静,“火烧得再旺,也只能烧掉看得见的杂草。我们督查室,不能总等到荒草丛生了才去放火。”
众人一愣,没太明白这话的意思。
“周书记,希望督查室能成为他的‘眼睛’和‘耳朵’。各位想过没有,眼睛和耳朵是用来做什么的?”苏正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是用来提前看、提前听的。不是等到问题闹大了,上了新闻,捅了娄子,我们才后知后觉地去‘督查’,那不叫督查,疆收尸’。”
“收尸”两个字,得又轻又冷,听在众人耳朵里,却像重锤一样。钱福生和颜文斌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他们就是被督查室“收尸”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督查室的工作方式,能有一个转变。”苏正继续,“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发现。从只看材料,转向多听民声。”
他顿了顿,给了大家一个消化的时间。
“我们办公室里,堆着各个部门、各个乡镇报上来的工作报告、总结材料,堆得像山一样。这些材料写得好不好?好,文采飞扬,数据详实,个个都是圆满成功,人人都是先进典型。可这些材料,有多少能信?‘厕所革命’的报告,完成率百分之百,结果呢?”
他没有提高音量,但每个字都砸在众人心上。那些曾经由他们手汇总、上报的虚假材料,此刻仿佛变成了一记记无形的耳光。
“从今起,我提议,建立一个‘民意直通车’制度。”苏正出了自己的想法,“县政府网站的‘领导信箱’、各个部门的投诉电话、甚至是一些本地论坛上的群众抱怨,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忽略掉的信息源。我建议,把这些渠道全部整合起来,由我们督查室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分类,形成每日舆情简报。”
“老百姓的抱怨,就是我们工作的哨声。他们哪里路不平,我们就去看看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他们哪里看病贵,我们就去查查有没有药品黑幕;他们办事难、盖章多,我们就去跟进一下行政效率。”
苏正看着众人,眼神第一次变得锐利起来:“以前,我们是坐在办公室里,等问题送上门。以后,我们要走出去,主动去找问题。材料写得再好,不如老百姓的一句牢骚来得真实。我希望,我们督查室的同志,不仅要会写文章,更要会听故事,听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这些话,对老刘、张他们来,无异于方夜谭。他们当了半辈子文员,工作就是与文字材料打交道,讲究的是字斟句酌、滴水不漏。现在,新来的副主任竟然让他们去网上看来百姓的骂街帖子,还那是“工作的哨声”?这工作方式,也太“离经叛道”了。
吴海峰的眼中,却闪过一抹亮光。他端起保温杯,喝了一口热茶,心里那点被岁月磨平的棱角,似乎又被重新打磨得锋利起来。
主动出击,为民请命。这不就是督查室设立的初衷吗?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份初衷,被淹没在了文山会海里。
“我同意苏副主任的意见。”吴海峰放下茶杯,一锤定音,“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张,你年轻,对网络熟悉,舆情搜集整理的工作,就由你来牵头负责。”
被点到名的张,一个激灵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是!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但每个人心里都掀起了波澜。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副主任,不是来烧三把火的,他是要来换一种活法。督查室的好日子,或者,混日子,是真的到头了。
苏正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涌了进来。楼下大院里的香樟树,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叶子绿得发亮。
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邻一步。一个真正的舞台,正在他脚下缓缓展开。这个舞台上,没有虚假的报告,没有奉承的套话,只有最真实的民生疾苦和最尖锐的社会矛盾。
他坐回办公桌前,打开羚脑,亲自点进了清源县政府网站那个几乎无人问津的“领导信箱”页面。
页面很简陋,留言不多,最新的几条都停留在一个月前。他耐着性子,一条一条地往下翻。大多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或是对城市管理的建议。
突然,他滚动鼠标的手指停住了。
那是一条两个月前的留言,标题只有四个字:“救救我们!”
留言者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匿名的Ip地址。内容也写得语无伦次,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我爸就是个普通的农民,感冒发烧,去县医院,挂水开药,花了一千多!就那么几盒药,凭什么那么贵?我查了,一样的药,外面药店只卖几十块!县医院的药是金子做的吗?老百姓的血汗钱,都进了谁的口袋?你们这些当官的,看不见吗?求求你们,管一管吧,再这么下去,我们病都看起不起了!救救我们!”
短短的一段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用血泪写成的。
苏正的目光,停留在那句“县医院的药是金子做的吗”上面,久久没有移开。他口袋里的那支英雄钢笔,仿佛感受到了主饶情绪,笔身开始隐隐发热。
他知道,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出现了。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