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非洲田绿传捷报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燕麦坚果粥的醇香里,还混着淡淡的烘干玉米饼香。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把刚烤好的玉米饼装进真空包装袋——燕麦是农数科技有机基地的品种,坚果选了耐储存的腰果和杏仁,玉米饼加了蜂蜜调味,既给远在非洲的电补充能量,又方便他在沙漠基地随身携带。“晴晴,快把电的防沙面罩和备用电池装进去,非洲风沙大,电子设备可不能出问题。”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一家人身上,电检查着西坡6号的非洲适配版种子,哥哥对着电脑远程调试防沙装置参数,妹妹捧着《沙漠里的绿太阳》非洲版绘本,嘴里脆生生喊着“非洲”“试种”“加油”。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电的背包塞进防晒霜和驱蚊液:“都备齐了,防沙面罩带了两个,电池是太阳能充电款,在沙漠里也能用。”她拿起电手里的种子袋:“这非洲适配版真能扛住撒哈拉的高温和风沙?”电点点头,语气笃定:“针对非洲昼夜温差大、风沙频繁的特点,优化了种子的耐热性和发芽速度,还和弟弟(林风)的防沙装置、智舱的滴灌系统做了联动测试,在模拟环境里发芽率达88%,这次去尼日利亚北部的撒哈拉边缘建示范田,肯定能成功!”
风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的防沙装置加了非洲沙质适配模块,能自动调节防风角度,配合生物固沙剂,可有效固定沙壤土;滴灌系统优化了流量控制,比普通滴灌节水70%,特别适合非洲缺水地区。”妹妹(林)举起绘本:“我把西坡6号的种植故事和二哥的装置原理,翻译成了豪萨语和英语,还画了简易操作图,非洲朋友和农户都能看懂,帮你们做宣传!”
“爸爸!爸爸!”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对接文件,快步走出来,“电,爸爸联系了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他们会协调当地农业部门提供支持;风,非洲基地的技术对接人员已经到位,有问题随时视频;,你的绘本会随电一起运往非洲,捐赠给当地学校,助力文化交流。”电握紧种子袋,语气难掩激动:“太好了!我已经和非洲团队汇合,今就出发去尼日利亚,争取一周内完成示范田搭建和播种!”
送电到机场,林凡站在安检口叮嘱:“非洲和国内时差7时,记得按时吃饭睡觉,遇到解决不聊问题,随时给家里打电话,爸爸已经协调了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的专家远程待命。”电点点头,举起背包挥挥手:“放心吧爸爸,我一定把西坡6号种在非洲的土地上,让中国种子造福更多人!”
经过十几个时的飞行,电抵达尼日利亚北部的撒哈拉边缘基地。刚下飞机,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远处的沙漠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近处的临时营地已经搭建完毕,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官员正等着他。“林博士,欢迎来到尼日利亚!我们已经按你的要求,平整了100亩示范田,周边5个村庄的农户都很期待你的好品种!”当地农业部长奥巴桑乔握着电的手,语气热牵
电放下行李,立刻赶往示范田。沙壤土松散,一脚踩下去能陷到脚踝,远处不时有风沙掠过,卷起漫黄沙。“这里的沙质比库布其更细,保水性更差,而且午后温度能达到45c,对种子的耐热性是极大考验。”电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土仔细查看,“防沙装置要按3米间距布置,滴灌管道埋深15厘米,避免被风沙掩埋。”
风的防沙装置和智舱的滴灌系统已经灾基地,电带着中非技术团队开始安装调试。“二弟,防沙装置的防风角度要调到45度,这里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电对着视频喊,屏幕里的风立刻操作:“收到!已经远程调整参数,还开启了沙粒浓度感应功能,风沙大时会自动加大固沙剂喷洒量。”经过两的忙碌,防沙障连成了长长的绿色屏障,滴灌管道像蜘蛛网一样覆盖了整个示范田,生物固沙剂喷洒后,沙壤土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保护膜。
播种当,周边村庄的农户们都赶来帮忙。一位叫穆罕默德的老农捧着西坡6号的种子,满脸疑惑:“林博士,我们这里种过很多作物,都活不过一个月,这玉米真能在沙漠里发芽?”电笑着回应:“穆罕默德大叔,你看这种子外面裹着保水胶囊,里面有营养液和抗高温成分,配合滴灌系统,三就能发芽,我们还会定期指导你们田间管理。”他边边示范播种方法,“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深度5厘米,这样种子既能扎根,又能避免被风沙吹走。”
播种后的第三,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了示范田。狂风呼啸,黄沙漫,能见度不足5米,电和团队顶着风沙查看情况,心里满是担忧。“防沙装置启动最大防风模式,滴灌系统开启土壤湿度监测!”电对着对讲机喊。风沙过后,示范田的防沙障虽然有些倾斜,但牢牢挡住了大部分流沙,滴灌管道完好无损。电蹲下身,心翼翼地拨开沙壤土,惊喜地发现,不少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顶着沙粒,透着顽强的生机。
“发芽了!真的发芽了!”穆罕默德大叔激动地喊起来,周围的农户们也围过来,看着嫩绿的幼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电松了口气,立刻安排团队喷洒生物营养液:“这些幼苗刚发芽,抵抗力弱,营养液能增强它们的抗风沙和耐高温能力。”
接下来的一个月,电和团队扎根基地,每监测幼苗长势,指导农户操作滴灌系统和防沙装置。哥哥远程优化装置参数,根据当地的风沙规律调整防风角度;妹妹则通过视频,给当地学校的孩子们讲玉米生长的故事,用绘本里的插图让他们了解种植知识。电还发现当地农户缺乏田间管理经验,特意编写了简易版种植手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注了浇水、施肥、防病虫害的关键节点。
试种期满,测产的日子终于到来。尼日利亚农业部门的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代表、周边村庄的农户们都聚集在示范田,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电带着团队逐块田测产,测产仪上的数字不断跳动,现场一片安静。“这块田亩产920斤!”“这块960斤!”“平均亩产950斤!”当最终结果公布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奥巴桑乔部长紧紧握住电的手,激动地:“林博士,这是我们尼日利亚沙漠边缘的农业奇迹!以前这里每亩地只能收200斤左右的杂粮,现在玉米亩产达950斤,还能固沙防沙,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我们现在就签订10万亩的推广协议!”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代表也走上前,当场授予示范田“全球沙漠农业示范基地”牌匾:“西坡6号品种和配套的防沙、滴灌技术,为全球干旱沙漠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我们会向全球沙化地区推荐这一模式,助力粮食安全和生态治理。”
穆罕默德大叔捧着金黄的玉米穗,眼里含着泪水:“以前我们总是担心饿肚子,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玉米品种,以后再也不用愁了!感谢中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电笑着回应:“这是中非农业合作的成果,以后我们还会建玉米加工厂,让玉米就地增值,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傍晚,电在非洲基地的临时营地,和家人视频连线分享喜讯。屏幕里,“家和院”的灯光温暖明亮,母亲端着刚熬好的玉米粥:“孩子,看到你在非洲把玉米种成功,妈妈太高兴了!记得多吃点好的,别太累了。”苏晚晴笑着:“电,你为中非农业合作立了大功,国内已经报道了你的事迹,大家都为你骄傲!”
林凡站在镜头前,语气激昂:“电,你把西坡6号种进非洲大地,不仅是一粒种子的胜利,更是中国技术、中国方案的胜利!这既深化了中非友谊,又为国家‘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风推了推眼镜:“哥,防沙装置在非洲的表现超出预期,我已经在研发第二代产品,以后能适配更多非洲地区的沙质。”妹妹举起绘本:“大哥,我的非洲版绘本已经捐赠了1000本,当地朋友都很喜欢,我还要写续集,记录西坡6号在非洲的丰收故事!”
电望着远处非洲的星空,背景是成片的绿色玉米地,语气坚定:“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我会把示范田管理好,尽快推进10万亩推广计划,还会和当地合作建加工厂,让中国种子在非洲结出更多硕果,为中非乡村振兴合作贡献力量!”
夜色渐深,非洲基地的灯光和“家和院”的灯光遥相呼应。撒哈拉边缘的示范田里,西坡6号的玉米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泛着金黄的光;国内的“家和院”里,全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远方的喜悦。“你看,”苏晚晴轻声,“一粒玉米,连接了中国和非洲,带来了粮食,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友谊。”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电在非洲的成功,是中国乡村振兴经验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国种子、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助力全球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让中非友谊之花在田野上绽放,让人类共同发展的梦想落地生根!”
喜欢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