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NF在“战时金融管制一号令”的强效措施下,暂时稳住了阵脚。资产价格被冻结,流动性被严格管制,国家信用强行支撑起内部的交易网络,将外部的混沌与虚无暂时隔绝。这艘“金融方舟”如同一个在风暴眼中强行维持着人造大气层的密封舱。
然而,张默的“风险脉冲”感知,却捕捉到了一个比数据扭曲、规则失效更加危险的信号——ESNF内部,人心的“风险溢价”正在无声地飙升。
恐慌可以被命令压制,但无法被消除。它转化为了更深层的不安、猜疑和极致的风险厌恶。
“报告,三家大型机构拒绝使用央行背书的短期融资工具,他们要求…实物黄金作为交易抵押品。”
“监测到机构间私下达成的、绕过中央清算系统的‘以物易物’协议雏形,涉及能源配额和基础粮食。”
“部分核心交易员出现焦虑、失眠、决策能力下降等‘认知过载’症状,怀疑系统的真实性。”
这些迹象表明,当最基本的信任开始动摇时,任何精密的规则和强大的强制力,都会如同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风控体系最底层的基石——参与者的共同信念——正在被侵蚀。
烛龙的“归墟之触”,其最恶毒之处或许不在于摧毁系统,而在于摧毁系统运行所依赖的社会共识。
张默意识到,他构建了物理的防火墙、算法的净化器、流动性的储备池,却忽略了最脆弱也最关键的一环——人心的防线。
“风控的最后一公里,在每个饶心里。”张默对指挥中心的所有人,也通过内部信道向整个ESNF体系宣告,“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是金融战,更是一场信心保卫战。”
他立刻调整策略,将工作重心从纯粹的技术与规则层面,部分转向心理与共识层面。
1. 信息透明化与预期管理:
“猞猁,改变信息策略。从单一的‘报喜不报忧’,转向‘有限度的、有管理的坦诚’ 。”张默指示,“定期由指挥部权威发布‘ESNF系统健康度报告’,如实公布我们面临的挑战(如外部干扰强度、内部流动性消耗速率),但同时清晰地明我们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储备情况。未知是恐惧的根源,而清晰的边界能带来安全福”
2. 建立“共同体”意识:
“阿雅,设计并立刻推挟ESNF贡献度积分’系统。”张默提出了一个创新概念,“机构在系统内积极提供流动性、遵守规则、完成必要交易的行为,将获得积分。该积分将与未来系统恢复正常后,获取政策支持、业务优先权等长期利益挂钩。我们要将‘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共建’ 。”
3. 引入心理干预与压力疏导:
张默请求“惊蛰”体系协调,调派了大量的心理专家和压力管理团队,进驻各重要金融机构。不是进行空洞的安慰,而是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帮助交易员和管理层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压力,维持关键岗位人员的心理“偿付能力”。
4. 树立“信心标杆”:
张默以身作则。他不再仅仅待在指挥中心,而是通过视频连线,轮流与ESNF内各大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直接、坦诚的对话,回答他们最尖锐的问题,分享他对局势的判断(经过脱敏处理),甚至展示“默然资本”在ESNF内严格遵守规则、动用自身储备支持系统的具体数据。他用自身的镇定与行动,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信心锚点”。
这些措施看似柔软,却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硬性规则无法替代的作用。
当一家机构负责人收到那份详细列出系统挑战与应对方案的“健康度报告”时,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至少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什么,也知道上面有准备。”
当“贡献度积分”系统上线后,一些机构开始主动计算如何通过合规行为为系统做贡献,并换取未来利益,心态从“被迫困在这里”转向了“这是我们共同的方舟”。
当心理专家帮助一位几近崩溃的交易员稳定情绪后,他所在的交易台避免了可能因操作失误引发的连锁问题。
张默的“风险脉冲”感知到,ESNF内部那代表恐慌和疏离的暗色能量,虽然依旧存在,但开始被一种微弱的、代表着“认同”与“坚持”的暖黄色光点所中和。这些光点起初稀疏,然后逐渐增多,如同在黑暗海面上亮起的零星灯火,彼此守望。
他知道,这依然脆弱。但只要这些“人心锚点”不灭,ESNF这艘方舟就拥有了最基本的浮力。
技术、规则、流动性……所有这些硬耗风控手段,最终都需要落在愿意相信并共同维护这套体系的人身上。
他守住的,不仅是数据和资产,更是文明在金融领域的那点……人性的微光。
(第二百二十四章 完)
喜欢出狱后,我靠风控送仇人再入狱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出狱后,我靠风控送仇人再入狱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