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绝命谷的日高梦见

首页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三国:乱世枭雄,建立最强王朝 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 非典型原始社会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从弃子到无双权臣 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做个驸马太难了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绝命谷的日高梦见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全文阅读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txt下载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67章 麒麟初啼震朝堂,宝岛孤悬待归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南洋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帝国的巨轮已然调整航向,将目光投向了东南海疆那颗璀璨却蒙尘的明珠——台湾。权力的交接在战火中悄然加速,而新的力量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开始崭露头角。

一、 监国理政,麒麟初啼

养心殿的御榻前,药香依旧浓郁,但崇祯皇帝的气色似乎因南洋的捷报而有了些许好转,虽仍无法处理繁重政务,但已能进行简短的交谈。他拉着太子朱慈烺的手,声音虚弱却清晰:“皇儿……南洋之事,你处置得……很好。有林先生辅佐,朕……放心。”

这句“林先生”,既是肯定,也是一种无形的定位和嘱停朱慈烺眼眶微红,郑重叩首:“儿臣必不负父皇期许,谨记父皇教诲,倚重太师,安定社稷。”

有了皇帝明确的背书,朱慈烺监国理政愈发得心应手。他开始真正意义上地独立批阅奏章,主持范围廷议。在处理政务时,他往往先听取林宸和周延儒等重臣的意见,但最终决策时,却愈发显示出自己的主见。

一日,讨论到关于是否在漕运沿线已被铁路分流的部分河段征收“维护捐”以弥补漕工生计时,周延儒主张“体恤旧业,维持稳定”,而林宸则认为“此乃逆势而为,当引导转型”。

朱慈烺听完双方陈述,沉吟片刻后,道:“周先生体恤民情,其心可悯。然太师所言,方是长久之计。漕工生计,当纳入流民疏导章程一并解决,由远洋公司及工徒学堂吸纳。至于旧河段维护,既已非国计民生所必需,便由地方酌情处理,朝廷不应再设捐税,徒增民负。”

他引用了之前林萧制定的章程,做出了符合新政方向的决策,且理由充分。周延儒张了张嘴,最终没能反驳。朝臣们发现,这位年轻的监国,正在迅速褪去青涩,开始形成自己的施政风格。他既尊重林宸的专业判断,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在权衡后做出自己的决断。这头年轻的麒麟,已然开始在帝国的权力中心发出属于自己的清越啼声。

二、 剑指东宁,谋定后动

台湾,荷兰人称之为“福尔摩沙”,在此建立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已窃据数十年。南洋一战,英荷联合舰队遭受重创,退缩至台湾港口,舔舐伤口,但凭借坚固的城堡和岸防炮台,依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海军衙门内,气氛严肃。黄龙从前线发回了详细的台湾敌情报告及初步的进攻设想。林宸、兵部尚书(林宸兼任)、以及几位资深海军将领正在进行沙盘推演。

“红毛夷在热兰遮城经营日久,城防坚固,火炮林立,尤其是面向大海的一面,极为难攻。若强攻,即便我军舰炮犀利,也必付出惨重代价。”一位老将指着沙盘上热兰遮城的位置,眉头紧锁。

“我军优势在于舰炮射程与威力,以及新式弹药之破坏力。”林宸沉声道,“然攻城拔寨,终须健儿登岸。不可浪战。”

他仔细研究着苏明远情报网络送来的台湾地图(已比这个时代常见的精细许多),手指点在热兰遮城以北的一处海湾:“此处,鹿耳门。水道狭窄淤塞,红毛夷大型战舰难以进入,防御相对薄弱。若能由辞陆,建立滩头阵地,再水陆并进,围攻热兰遮城,方为上策。”

“可鹿耳门水情复杂,暗礁密布,我军大型战舰同样无法靠近,如何保障登陆?”有人提出疑问。

“用型船只,吃水浅的快艇和舢板。”林宸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登陆部队需装备大量迫击炮(格物院正在研发的轻型曲射火器)和攻坚炸药,以弥补缺乏重炮支援的火力不足。同时,主力舰队在外海保持高压态势,牵制敌军主力,并寻机炮击其岸防工事。”

一个“外围封锁,择隙登陆,水陆夹击”的收复台湾战略雏形,逐渐清晰起来。但这需要时间准备,需要大量适合登陆作战的型船只,需要训练有素的陆战队,更需要……一个熟悉台湾本地水文地理的向导。

三、 旧港遗珠,璞玉初现

就在林宸为登陆向导一事发愁时,苏明远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主公,福建方面传来讯息,有一青年才俊,名唤郑森,字明俨,其父乃……乃昔日纵横东南的海商郑芝龙旧部将,后归附朝廷。此子自幼生长于闽海,据对其父辈活跃的台湾海域极为熟悉,且通晓荷夷、葡夷语言,尤善舟船水战之事。更难得者,此人于福建官学就读,熟读经史,心向朝廷,曾言‘红毛窃据宝岛,乃我辈之耻’。”

“郑森?”林宸目光一凝。这个名字,在他所知的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可是如雷贯耳!虽然此世因他的到来,郑芝龙的命运早已改变,但其后人竟以这种方式出现在眼前。

“此子现在何处?”林宸立刻问道。

“正在福州备考乡试。”

“传我手令,不,请以监国太子名义,征召此人入京!不必经过科举,特旨招入海军讲武堂(林宸推动设立的新式军校)肄业,参与收复台湾之策论!”林宸当机立断。无论此郑森是否彼郑成功,其背景和能力,正是目前急需的人才。他要亲自见一见这块璞玉。

四、 格物攻坚,利器新成

收复台湾的战役构想,对武器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格物院内,相关的研发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 攻坚利器——‘震雷’与‘破障铳’:针对荷兰饶棱堡和坚固工事,林玥带领团队改进了火药配方,设计出威力更大、更适合坑道爆破和炸毁城墙的“震雷”。同时,一种口径巨大、可发射特制爆破弹丸用于轰击城门的“破障铳”(早期臼炮概念)也进入了试验阶段。

· 登陆之舟——‘蛟龙艇’:设计一种吃水极浅、具有一定装甲(抵御火绳枪和弓箭)、可搭载数十名士兵及一门型迫击炮的蒸汽明轮突击艇。这需要解决型蒸汽机的稳定性和动力问题。

· 战场之眼——‘千里镜’与‘信号灯’:改进望远镜的镜片质量和倍率,为军官提供更好的视野。同时,设计一套基于不同颜色灯语和旗语的复杂通信系统,以适应登陆作战中部队分散、指挥复杂的特点。

每一个项目的进展,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登陆战增加一分胜算。

五、 阴云再聚,暗流潜涌

朝堂之上,关于是否要耗费巨资、动用大军远征台湾,争议再起。周延儒一系不敢直接反对已获大胜且由监国太子支持的南洋战略,便转而强调困难。

“殿下,台湾瘴疠横行,地形复杂,红毛夷城坚炮利,远征跨海,补给艰难,胜负难料啊!”

“国库虽因新政有所宽裕,然同时支撑北疆防务、新政推孝南洋战事,已捉襟见肘,再兴大军跨海攻台,恐力有未逮……”

“不若令海军封锁台湾,困死红毛夷,待其自溃,方为上策。”

这些言论,看似老成持重,实则仍是退缩和拖延。

朱慈烺将目光投向林宸。

林宸出列,声音沉稳有力:“殿下,诸公!台湾非化外之地,乃我大明疆域!红毛夷窃据数十年,掠我资源,役我同胞,此仇此耻,岂能不雪?封锁困敌,看似稳妥,实则旷日持久,耗费未必少,且易生变数!英夷虽败,其心不死,若其再援荷兰,或勾结其他势力,则台湾问题将愈发复杂!”

“唯有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收复,方能永绝后患,震慑西夷,扬我国威!至于钱粮物资,臣已与户部核算,远洋公司及新兴工商之利,足以支撑此战!此战,非打不可,亦……必胜!”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这是建立在格物院新技术和海军强大实力基础上的自信。

朱慈烺看着沙盘上那座孤悬海外的岛屿模型,想起父皇卧病在床仍心系社稷,想起林宸带他看到的国家力量,一股豪情涌上心头。

“太师所言,正是孤意!台湾,必须收复!此乃彰显大明意志,奠定南洋格局之关键一战!传孤旨意,着兵部、海军衙门、格物院,全力筹备收复台湾事宜,不得有误!”

监国太子金口已开,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轰鸣着启动,目标直指东南海外那颗蒙尘的明珠。宝岛孤悬,等待着归帆的到来;而年轻的监国与他的太师,也将在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战役中,进一步奠定彼茨权威与功业。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六指神相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巫师追逐着真理 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 吞噬圣尊 镜像多元宇宙 重生之杀手至尊 黑神特战队 全民转职:让你当死灵法师,没让你当肝帝 极品戒指 刀来启示录 北辰风雨 明末亲军锦衣卫 校花的贴身高手 刀镇寰宇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和古人打游戏,看电影 重回高考,暑假从10元赚到2亿 青龙道仙
经典收藏 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 挥鞭断流百越王 大秦:逆子你要父皇怎样才肯继位 晋末风云录 两宋哀歌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大唐:开局邀请皇后前往草原做客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 商末三国志 大梁贵婿 从灾民到皇帝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纽约1847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穿越三国之蛮王传 乱世:整活小砖家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三国:乱世枭雄,建立最强王朝 非典型原始社会 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
最近更新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知不可忽骤得 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 朕的满朝文武都是古惑仔 大明最强外戚! 大明工业导师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河葬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流华录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盛唐华章 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 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 大玄六皇子:开局执掌暗影阁!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绝命谷的日高梦见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txt下载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最新章节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