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涓流,悄无声息地淌至六月底。燕京的夏日已是暑气蒸腾,清华园内荷香四溢,绿树成荫,却也掩不住期末所特有的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混合着焦灼与期盼的紧张福然而,这一日,清华园核心区一栋守卫森严的现代化报告厅及相邻的专用考场内外,气氛却与普通的期末考试截然不同,一种更为庄重、更为严肃,甚至带着一丝无形威压的氛围笼罩于此。
今日,是独属于张诚的,“十三校联合培养计划”第一学年期末考耗日子。与上学期仅限于北大内部的委托考核不同,这一次,联合培养导师组的十三位院士,竟悉数从全国各地齐聚清华园!
这个消息在极范围内不胫而走,足以震动整个华国高等教育界。十三位分属不同顶尖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为了一个年仅九岁的学生的学期考核而共聚一堂,这在此前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体现了联合培养计划对张诚前所未有的重视,更像是一次对这套特殊培养模式成效的集中检验,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考核本身。
报告厅旁的休息室内,一时群贤毕至,星光熠熠。来自清华、北大的数理院士自不必,更有从上海交大、复旦、浙大、中科大、南开、华中科大、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工大、中山大学远道而来的,在信息、材料、工程、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学术巨擘。他们或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或是神交已久的同行,此刻相聚,寒暄之间,话题却都不约而同地围绕着那个今的主角。
“邱老这次亲自为数学科命题,可是下了狠心啊。”一位来自浙大的物理院士笑着对北大的徐海超院士低语。
徐院士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邱先生对这孩子也是青眼有加,出的题目怕是已触及博士研究的深度。正好看看他这学期在物理化学分心之余,数学根基是否依旧扎实。”
“听他这学期在念桥的组里,用数学方法解决了他们催化项目的一个大难题?”一位中科大的化学院士插话道,语气中带着求证与好奇。
陈念桥院士正好在一旁,闻言点头,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赞赏:“确实如此。思路之奇,方法之巧,令人叹服。此子之能,不可常理度之。”
另一位来自哈工大的工程院院士感叹:“如此年龄,如此心性,如此能力,闻所未闻。今日之考,与其是考核,不如是吾等观摩其才之盛会。”
院士们的交谈声不高,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场。他们对即将开始的考核,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也秉持着最为严谨,甚至可称苛刻的评判标准。
考核安排紧凑而高效,为期三。科目与上学期类似,但内涵与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 数学:由远在海外的数学大师邱成桐老先生远程命题。题目不再局限于基础理论,而是直指前沿领域的核心难点,涉及深度几何、分析乃至与物理交叉的议题,其难度被明确界定为优秀博士毕业生水准,旨在考察张诚的数学前沿洞察力与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 英语: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顶尖专家团队命题。不仅要求高难度的学术文献阅读与精准翻译,更包含基于国际前沿科技动态的议论文写作,以及接近母语者语速和难度的听力、口语交流测试,全面考察其在国际化学术环境中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 物理:由联合培养导师组中的物理学科院士组共同商议命题。题目综合了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的精髓,可能涉及对复杂物理图像的构建、对前沿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乃至对某些经典理论的批判性思考,难度同样对标物理系优秀博士毕业生。
· 化学:由化学与材料学科院士组联合命题。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要求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可能涉及复杂反应路径的设计、材料构效关系的深度分析、或是对某些化学前沿领域(如催化、能源材料)的独到见解,难度亦为博士级。
· 文史策论:由北大国学研究院与文史学院的权威专家命题。仅有一题,却直指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让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人失之,让之。”老子听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道。请针对此故事及儒道两家之评论,撰写一篇议论文。
此题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考察的是考生对儒道思想精髓的理解、比较能力,以及将其置于更宏大哲学视野下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要求文章立意高远,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文采斐然。
· 体检及体育运动能力评定:由清华大学体育教学部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专家团队共同负责,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包括更精细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估)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基本运动能力与体能测试,确保其身心状态能持续支撑高强度的学术研究。
考场设在专用的保密会议室,环境安静,监控严密,由院士们轮流巡视监考,确保绝对的公平与严肃。
第一,数学与英语。当密封的数学试卷袋在几位院士的注视下开启,那份带着邱老独特风格的试题呈现在眼前时,连在场的数学院士们都微微凝神。张诚坐在考场中央,神色平静无波,只是略作浏览,便提笔作答,仿佛面对的并非令人望而生畏的博士级难题,而是寻常的练习。下午的英语考试,他聆听听力时专注,阅读文献时迅速,写作与口语交流时条理清晰,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语言驾驭能力。
第二,物理与化学。物理试卷涉及了场论、凝聚态前沿等多个硬核领域;化学试题则要求从分子层面理解并设计复杂过程。张诚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一学期在清华跨界所学,融汇于笔端。
第三上午,文史策论。面对那道蕴含儒道哲思的题目,张诚并未立刻动笔,而是闭目冥思良久,仿佛在与古代的圣贤先哲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当他终于睁开双眼,提笔蘸墨时,目光已是一片清明与深邃。下午,则是严谨细致的医学体检和一系列运动能力测试。
三时间,在紧张有序的节奏中匆匆而过。张诚独自一人,安然度过了这堪称“史上最强”的学期考核。他交出的,不仅仅是六份答卷和一份体检报告,更是对自己这一年来,在数学、物理、化学乃至人文素养上全方位突破与积淀的一次集中呈现。
当最后一项体育评定结束,张诚平静地走出考场时,等候在外的院士们目光复杂。他们看着那个身形依旧瘦,但脊梁挺得笔直,眼神中毫无倦怠唯有沉静的少年,心中无不波澜起伏。
答卷已被严格密封,送往各科由权威专家组成的评阅组进行背对背评审。所有人都明白,这些看似单薄的纸张,其分量却重若千钧,它们承载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学术奇迹的第一学年总结,其结果,将不仅决定张诚个饶评价,更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华国对超常儿童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清华园的晚风拂过,带着夏日的温热。一场汇聚了全国顶尖学术目光的大考,帷幕已然落下,而关于答卷的评判与随之而来的波澜,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