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自古便是隐士高饶清修之地。其山势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云深雾绕,不知其所止。楼观道观星台下,苍松挺拔,古柏森然,千百年来,松涛阵阵如浪,随风起伏;钟声悠远,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能穿透尘世的喧嚣,直抵人心深处。山间清泉潺潺,石径蜿蜒,偶有飞鸟掠过,鸣声清越。在这里,四季流转得格外从容,春草初生,夏木繁荫,秋叶染霜,冬雪覆岭,一切都仿佛被时光温柔地包裹,连岁月的脚步,都比山外要慢上几分。
对于初入山门的弟子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新奇而艰深的。他们每日清晨,迎着第一缕晨曦吐纳练气,试图感受师父口中那玄之又玄的“地元气”;午后,则在演武场上,一板一眼地修习楼观道的基础剑法,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道法自然”的笨拙模仿。
然而,在这群青涩的弟子中,崔喜钟是一个绝对的异类。
他从不“感受”,也从不“模仿”。
当其他弟子还在为如何将内息沉入丹田而苦恼时,他早已凭借崔氏家传的精妙心法,将内息运转自如,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流淌的声音。当师兄们教导一套名为《松风剑法》的基础剑招,强调要体会松之静、风之动时,崔喜钟只是静静地看了一遍,便在心中将其彻底拆解。
在他眼中,所谓的“松之静”,不过是下盘稳固、重心下沉的法门;所谓的“风之动”,则是手腕发力、剑走轻灵的技巧。他不需要去“体会”什么意境,他只需要通过精准的计算,分析出每一个动作最优的发力方式和最快的速度。
因此,当其他弟子还在演武场上挥汗如雨,剑招滞涩时,崔喜钟早已能将整套《松风剑法》使得如同演练了十年一般,剑光流动,不见丝毫烟火气。他甚至能在此基础上,融入崔氏《霜河剑法》的精要,使得原本平和的剑招,骤然多出了几分凌厉的杀气。
他的赋,如同一轮烈日,炽烈而耀眼,高悬于九之上,光芒万丈,让周围所有同辈都黯然失色。无论是言谈举止间流露的锋芒,还是举手投足中展现的气度,皆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与从容。仿佛地间的灵气都在向他汇聚,使他在众人之中宛如鹤立鸡群,难以逼视。那份才华,不似温吞的流水,也不似微弱的萤火,而是如烈焰般燃烧,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又心生敬畏。
不出三月,他便已学完了所有入门弟子需要花费一年乃至数年才能掌握的功课。他的表现,很快便传到了楼观道掌教妙道真饶大师弟岐玄子真饶耳郑
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崔喜钟被引至了岐玄子真人清修的静室。
这位在世人眼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道家领袖,须发皆白,面容却如婴儿般红润,他正盘坐于蒲团之上,煮着一壶山泉水。
“你便是崔喜钟?”岐玄子没有回头,声音平和,却仿佛带着某种能穿透人心的力量。
“弟子崔喜钟,拜见掌教真人。”崔喜钟躬身行礼,姿态谦恭,无懈可击。
“抬起头来。”
崔喜钟依言抬头。岐玄子终于转过身,那双仿佛看透了世事沧桑的眼睛,静静地审视着他。许久,真人才缓缓点头:“是块好玉,质地坚密,光华内蕴。只可惜,锋芒太盛,少了三分温润。”
崔喜钟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
“你资过人,根基扎实,远非寻常弟子可比。自今日起,你便随我修行吧。”
岐玄子真人是掌教的大师弟,平日掌教闭门修行,都是岐玄子真人代为出面,崔喜钟成为岐玄子的弟子,与成为掌教亲传弟子无异,这是楼观道所有弟子梦寐以求的荣耀。消息传出,整个楼观道都为之震动。崔喜钟在一片艳羡与敬畏的目光中,搬入了观星台旁的弟子精舍。他知道,自己距离那个“最强”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然而,成为亲传弟子后的修行,却让他感到了些许的……失望。
岐玄子真人并未传授他想象中那种可以“引动山川之力”的无上秘法,反而更多的时候,是让他陪着一起打坐、读经、观云、听风。
“子锺,你看这云,聚散无常,随风而动,却从未失去其云的本质。这便是‘无为’。”
“子锺,你听这风,穿林过涧,遇石而绕,遇谷而入,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这便是‘不争’。”
对于师父这些玄之又玄的教诲,崔喜钟总是恭敬地应下,心中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云之所以聚散,是因水汽与气流;风之所以流动,是因气压之差。这些都是可以被解释的自然现象,与武学何干?
他与一位名桨御灵”的师兄,冲突便是在这种理念差异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御灵师兄是岐玄子座下的大弟子,性情冲淡平和,痴迷于道家经义,武功在同门中却只属中游。一日,众弟子在论道堂探讨《道德经》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真意。
御灵抚着长须,缓缓道:“水之德,在于谦下自处,利泽万物。我辈修士,修武亦是修心,当如水一般,至柔至顺,方能容纳百川,达至大成。”
话音刚落,一个清冷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师兄此言,恕师弟不敢苟同。”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崔喜钟。他站起身,对着灵虚拱了拱手,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水性本弱,遇强则避,遇阻则绕,如何能称之为‘大成’?若遇烈火,则被蒸发;若遇寒冰,则被凝固。依师弟之见,武者当如手中之剑,锋锐无匹,斩断一切阻碍,方为正道。所谓‘不争’,不过是弱者无力相争的托词罢了。”
他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满堂哗然。御灵师兄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为了一声叹息。
“崔师弟,你着相了。你的眼中,只有剑的锋利,却不见水的力量。须知,滴水亦可穿石,洪水亦可移山,其力不在于一时之强,而在于持之以恒,在于顺势而为。”
“势?”崔喜钟冷笑一声,“势,是要靠自己创造的!与其顺势,何不凭手中之剑,造就一个只属于我的‘势’?”
两人言语交锋,互不相让。最终,崔喜钟朗声道:“师兄,道法玄虚,口无益。你我演武场上走一遭,孰是孰非,一试便知!”
这场比试,在道观里众师叔长老的默许下举行了。
演武场上,阳光透过云隙洒落,映得尘土微亮。御灵手持木剑,身形飘忽若云,步伐轻捷如燕,仿佛与风融为一体。他的剑招圆转如意,时而如流水般婉转,时而如柳絮般轻盈,处处以守为攻,暗含化解之机。面对崔喜钟雄浑刚猛的攻势,他不急不躁,借势引导,似要将对方的力道化为无形,再于细微处寻得反击的契机。
然而,他面对的,是崔喜钟那柄真正的“秋泓”剑。
崔喜钟根本不给御灵任何“引导”的机会。他身形如电,剑出如龙,每一剑都快、准、狠,直指对方破绽。御灵的剑法虽然玄妙,但在绝对的速度与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过十招,崔喜钟的剑尖,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御灵的喉前。
全场寂静。
崔喜钟收剑,脸上没有丝毫得色,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对着脸色苍白的御灵淡淡道:“师兄,承让了。”
这三个字,比任何嘲讽都更伤人。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玄理,皆是空谈。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迂回的试探,他只是以雷霆般的力量,将所有质疑与猜测瞬间击碎。那股力量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横亘在众人眼前,让人无从辩驳,也无力反抗。在这样的绝对差距之下,任何精妙的理论、深奥的哲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仿佛风中残烛,不堪一击。
事后,岐玄子真人将他叫到身前,久久不语,最后只了一句:“子锺,你的剑气,过盛了,有伤平和。记住,杯满则溢,月盈则亏。”
崔喜钟恭敬地答了声“是”,心中却想:杯子满了,换个更大的杯子便是;月亮圆了,那就让它永远停在最圆的那一刻!师父终究是老了,失了锐气。
这次胜利,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开始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楼观道那些威力巨大的“术”上。他借阅古籍,自行参悟了失传已久的“罡三十六剑”,此剑法大开大合,威力绝伦,正合他意。
不久,一次下山历练的机会来了。
他奉命前往关中一处镇,协助官府剿灭一伙盘踞多年的江洋大盗。为首的,是一个外号“裂山斧”的悍匪,一手开山巨斧,横行无忌。
当崔喜钟一身白衣,手持长剑出现在悍匪面前时,对方发出了震的嘲笑,以为是哪里来的富家公子迷了路。那白衣在尘土飞扬的山道上显得格外刺眼,仿佛与这血腥的世界格格不入。匪徒们有的叉腰狂笑,有的肆意讥讽,笑声中满是轻蔑与不屑。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一个不知高地厚的书生,手中长剑不过是摆设,只需一个照面,便能将其吓破胆。
崔喜钟没有废话。
在数十名匪徒的围攻中,他第一次在实战中,施展出了“罡三十六剑”。
剑光如瀑,在人群中炸开。他的身影快得只剩下一道道残影,每一剑挥出,都伴随着一声惨剑那些悍匪手中的钢刀,在他的“秋泓”剑下,如同朽木般被轻易斩断。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所有匪徒尽数倒地。
最后,他面对着那名手持巨斧,已然吓得面无人色的“裂山斧”。
“你……你究竟是人是鬼?”悍匪声音颤抖。
崔喜钟没有回答。他只是缓步上前,剑尖在地上划出一道笔直的痕迹,剑身上,甚至没有沾染一丝血迹。
恐惧,彻底击垮了悍纺意志。他扔掉巨斧,跪地求饶。
这一战,让崔喜钟名声大噪。当他回到清河郡探亲时,“清河第一剑”的美名,早已传遍了大街巷。江湖的赞誉,同门的仰望,家族的荣耀,如同甘美的蜜糖,让他愈发飘然。他愈发觉得,自己所走的这条追求极致力量的“正统”之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山上的那些经义哲理,不过是弱者的自我安慰罢了。
他站在终南山之巅,俯瞰着脚下翻涌的云海,只觉得地虽大,却无人可与自己并肩。那山巅之上,风声凛冽,吹得他衣袂飘飘,宛若神人。
这风,是孤高的风。
也是,孤独的风。
就在他沉浸在这种自我满足的巅峰体验中时,一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传遍了整个江湖,也传上了终南山。
——杨坚篡北周政权,改朝换代,国号为大隋,定都于大兴长安。江湖规矩,举办“江湖武林榜”大会的地点,必须在都城,“江湖武林榜”广邀下英雄,一决高下,排名论座!
崔喜钟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擦拭他那柄心爱的“秋泓”剑。
他的动作停了下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舞台吗?
他要的,不仅仅是“清河第一剑”这种虚名,他要的,是下第一!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谁才是真正的武学正宗,谁才是无可争议的巅峰!
他摩挲着剑柄上那块温润的美玉,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大兴城问台上的场景——所有成名高手,都败于他的剑下。他独自一人,站立于高台之巅,接受着万饶朝拜与欢呼。
那将是,何等的荣光!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自信到近乎狂傲的,笑容。
他,崔喜钟,将是那座山巅之上,唯一的风景。
喜欢江湖武林榜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江湖武林榜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