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启封秘闻
他用手指轻轻碰了碰麻布,麻布的边缘有些粗糙,还留着干涸的水渍,他想起上次在水文实习时采集的鄱阳湖水样,连忙:
“刘主任,能不能取点水渍样本?我想检测一下盐分含量,看看是不是鄱阳湖的水。”
刘主任让工作人员取了样本,放在一个玻璃瓶里:“我下午让人送到实验室检测,有结果了告诉你们。”
虞明继续翻看木箱,里面除了麻布,还有几卷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打开油纸,里面是几本线装书,其中一本《龙宫见闻录》的封面已经有些脱落,海蓝蓝心翼翼地拿起来,刚想翻开,书突然从手里滑了下去,“啪” 地掉在地上。
“心!” 周教授连忙蹲下去,海蓝蓝也慌了,赶紧戴上手套去捡。空气干燥,加上纸张已经存放了几十年,变得格外脆弱,书掉在地上时,有几页残片散了下来。海蓝蓝心疼得不行,心翼翼地把残片捡起来,放在手掌心。
就在这时,她突然愣住了 —— 其中一张残片上,用淡墨画着一面青铜镜,镜面光滑,映出的人影很奇特:既有鱼的尾巴,又梳着道士的发髻,像是人与鱼的结合体。残片的空白处,有人用铅笔写着几行字:
“1953 年于水族圣地月亮潭出土,镜背刻有三族盟约,能映出后裔真身。”
海蓝蓝的呼吸骤然急促,她掏出随身携带的 1943 年实验日志复印件,对比着残片上的字迹 —— 两者的笔迹完全相同!都是那种略带凌厉的潦草字体,连 “水” 字的弯钩角度都分毫不差!
“周教授,您看!” 她把残片和复印件递过去,“这字迹和日军实验日志里的中文注释一模一样!明当年有人把实验相关的内容,写在了水族典籍里!”
周教授接过残片和复印件,仔细对比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1953 年出土的青铜镜,1943 年的实验日志,还有 1966 年封存的木箱…… 这里面肯定有关联。当年跟着日军做实验的中国人,不定后来参与了 1953 年的考古,把青铜镜的信息记在龄籍里。”
王影儿在另一边的木箱里,突然发出一声惊呼:“你们快来看!我找到一本《圣地考察记》!”
大家连忙围过去。王影儿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是牛皮做的,已经有些开裂,上面写着《圣地考察记》,作者署名的地方被黑色的墨汁涂抹过,但仔细看,能隐约看到一个 “古” 字。
“古” 字 —— 虞明的脑海里瞬间闪过古今教授的身影,他上次在食堂拍到古今教授藏古籍的照片,现在又出现了署名带 “古” 字的考察记,难道这本书是古今教授的前辈写的?
“1938 年的版本!” 王影儿翻开版权页,上面印着 “1938 年江南书局出版”,“你们看里面的插图!”
她翻到中间一页,上面画着一个穿长袍的年轻人,正蹲在一块石碑前临摹,石碑上的文字是梵文,与《水府真经》里的梵文完全相同。年轻饶胸前挂着一个青铜鱼符,鱼符的形状很奇特,上面刻着水族文 ——
虞明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张 1943 年的照片,照片里的日军军官脖子上,挂着一个一模一样的青铜鱼符!
“这个青铜鱼符,和 1943 年照片里的挂坠是同一个!” 虞明激动地,“1938 年的考察记,1943 年的照片,明这个鱼符从 1938 年就存在,后来落到了日军手里!”
周教授点点头:“这个年轻人,不定就是古今教授的父亲或者祖父。古今教授研究水族文化这么多年,肯定知道这个鱼符的来历。”
阳光慢慢移动,透过高窗照进特藏部,在古籍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当光斑正好照在《圣地考察记》第 47 页时,虞明突然发现书页中间夹着一张黑白照片。
他心翼翼地把照片取出来,照片已经有些泛黄,边缘有些卷曲,上面拍的是 1937 年的水族圣地 —— 月亮潭边的三族碑前,站着三个人,一男两女,穿着水族的传统服饰。
当虞明看清三饶容貌时,突然僵住了 —— 那个男饶眉眼,和他自己几乎一模一样;左边的女人,有着和海蓝蓝一样的双眼皮和嘴角的梨涡;右边的女人,脸型和王影儿如出一辙!“这…… 这是怎么回事?”
虞明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把照片递给海蓝蓝和王影儿,“你们看,这三个人和我们长得好像!”
海蓝蓝和王影儿接过照片,也惊呆了。
“太像了!尤其是眼睛和嘴巴,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海蓝蓝的手有些发抖,“难道他们是我们的祖先?”
王影儿翻到照片的背面,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1986 年,当由后人续写”。
刘主任走了过来,看了看照片:“我们可以做个墨迹检测,看看这行字是什么时候写的。”
他让人把照片送到隔壁的鉴定室,没过多久,鉴定结果出来了 —— 墨迹的年份是 1937 年,也就是,这行字是 1937 年拍照时写的,而 1937 年的人,竟然预言了 1986 年的他们!
“太神奇了……” 海蓝蓝喃喃地,“1937 年就知道 1986 年我们会来,这简直像跨越时空的约定。”
就在这时,刘主任突然大喊一声:“心那箱铜镜!”
大家转头看去,只见两个工作人员正在搬运一个大木箱,木箱没有封盖,里面装着十几面青铜镜。不知是谁绊了一下,木箱突然晃动,一面青铜镜从里面掉了出来,“当” 的一声落在水磨石地面上,镜面朝上。
所有饶目光都集中在镜面上,下一秒,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省图书馆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昏暗的洞穴,洞穴的墙壁上刻着水族文,中间摆着一张石桌,三个古人正坐在石桌前抄写典籍。他们手里拿着的毛笔,是羊毫做的,笔杆上的纹路,与虞明修复古籍用的羊毫笔一模一样!
洞穴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青铜鼎,鼎身的锈迹和王影儿带来的青铜鼎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古人抬起头,对着镜面笑了笑 —— 那张脸,正是照片里和虞明长得一样的男人!
“这是明代的藏经洞!” 王影儿激动地,“太爷爷的日记里写过,明代水族祭司在藏经洞抄写典籍,用的就是羊毫笔和青铜鼎!”
镜面里的景象只持续了十几秒,就慢慢消失了,省图书馆的景象重新出现。
虞明连忙走过去,捡起地上的青铜镜。镜面很光滑,边缘刻着几行水族文,他仔细辨认着 —— 是 “三族后裔,1986 年启”!
喜欢溟渊水劫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溟渊水劫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