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首页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 我们是文官集团 大乾杀猪匠 大明抄家王 商末三国志 人在洪武,每天一个现代盲盒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圣者之遗 纽约1847 朕,崇祯挽救大明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3章 杜文秀:洱海之滨起义兵,一夕城破付劫灰!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点苍山前起战尘,洱海之滨聚义民。

誓扫胡尘安社稷,愿扶危局救生灵。

十年治滇成乐土,一夕城破付劫灰。

莫道英雄终陨落,丹心千载照南云。

杜文秀的童年,走的是标准“学霸路线”。他爹杜恩波是个商人,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能供杜文秀读书。杜文秀打就聪明,四岁能背唐诗,七岁能写短文,私塾先生常对着杜恩波夸:“你家这孩子,将来定是科举栋梁!”杜文秀也没辜负期望,十五岁就考中秀才,成了永昌府有名气的“少年才俊”。

按正常剧本,杜文秀本该继续考举人、考进士,走仕途当官,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回汉冲突”,彻底打碎了他的科举梦。清朝末年,民族矛盾本就尖锐,加上地方官员偏袒汉族豪强,回族百姓常受欺负。公元1845年,永昌府的汉族地主与回族村民因为土地纠纷起了冲突,地主勾结官府,诬告回族百姓“谋反”,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就派兵镇压回族村民,打死打伤数百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永昌惨案”。

杜文秀的家人也在这场惨案中受了牵连——他的叔叔被官兵误杀,家产被查封。刚满22岁的杜文秀又气又急,他不信官府会如此不分青红皂白,便带着几个回族乡亲,背着状纸,徒步去昆明告“御状”。他以为“子脚下”总有公道,可没想到,云南巡抚舒兴阿早就被地方官员买通,不仅不受理他的状纸,还把他打了一顿,赶了出去。

从昆明回来的路上,杜文秀看着路边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回族百姓,心里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这清朝官府,根本不把我们回族缺人看!既然告官无门,那就只能自己找公道!”从那起,那个一心想考科举的书生杜文秀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里藏着怒火的“复仇者”。他开始秘密联络永昌府一带受压迫的回族、彝族、白族百姓,准备反抗清朝的统治。

杜文秀知道,单凭一腔热血不行,得有计划、有组织。他先是在永昌府的回族村寨里宣传反清思想,告诉大家:“清朝官府偏袒豪强,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活下去!”很快,就有几百人愿意跟着他干。但杜文秀也清楚,永昌府靠近边境,清军兵力集中,不宜过早暴露实力,便决定率领队伍向云南中部转移,那里清军兵力薄弱,还有很多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百姓可以争取。

公元1856年,杜文秀率领数千人,在云南蒙化(今巍山)举起了反清大旗。他不像其他反清势力那样只顾着打仗,而是一早就定下了“民族团结”的策略——他提出“联回、保汉、扶彝、助白”的口号,明确表示反清不是针对汉族百姓,而是针对腐朽的清朝官府。他还下令:“不许伤害无辜百姓,不许抢老百姓的东西,不管是回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一视同仁!”

这个策略一下子就见效了。很多汉族、彝族、白族百姓见杜文秀的队伍纪律严明,不欺负老百姓,纷纷加入进来,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几万人。杜文秀率领队伍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了楚雄、姚安等重镇,直逼大理。

大理是云南西部的重镇,清军在这里布下了重兵防守。杜文秀知道硬攻肯定不行,便想出了一个“里应外合”的计策。他派人偷偷潜入大理城,联络城里不满清军统治的百姓和士兵,让他们在夜里打开城门。公元1856年九月,杜文秀率领大军兵临大理城下,城里的内应准时打开城门,清军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打败,杜文秀顺利占领了大理。

占领大理后,杜文秀没有像其他反清领袖那样急于称帝,而是先整顿秩序、安抚百姓。他下令释放监狱里的无辜百姓,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还开仓放粮,救济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大理百姓见杜文秀的队伍这么好,都高胸:“杜将军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公元1856年十月,在大理百姓和各路反清势力的拥戴下,杜文秀在大理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平南”,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他还仿照清朝的官制,设置了文武官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官员队伍里,既有回族人,也有汉族人、彝族人和白族人,真正做到了“民族团结”。《滇西变乱史》里记载:“文秀在大理,设官分职,汉回彝白各民族皆有任职,政令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杜文秀知道,光靠打仗不行,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长久地守住大理。他在大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大理治理成了清末西南地区难得的“乐土”。

首先是农业。云南多山地,耕地少,杜文秀就下令组织百姓开垦荒地,还派人修建水利工程,灌溉农田。他还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比如玉米、土豆,这些作物耐旱、产量高,很适合云南的气候。很快,大理一带的粮食产量就提高了,老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其次是商业。大理地处云南西部,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重要商道。杜文秀就下令整顿商道,打击土匪强盗,还降低商业税,鼓励商人来大理做生意。一时间,大理的集市变得非常热闹,不仅有中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还有东南亚的香料、珠宝,商人络绎不绝,大理成了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

再次是教育。杜文秀特别重视教育,他下令在大理城里建立学校,不仅招收回族子弟,也招收汉族、彝族、白族子弟,学费全免。他还请了很多有学问的人来当老师,教学生们读儒家经典、学算术。当时有人劝他:“我们是反清的,教儒家经典不合适吧?”杜文秀却笑着:“儒家讲‘仁政’‘爱民’,这跟我们的理念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教?”

在杜文秀的治理下,大理一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大理县志》记载,当时的大理“商旅云集,农田丰收,学校林立,百姓安居乐业”,很多外地百姓都纷纷搬到大理来居住。而与此同时,清朝统治下的其他地区,要么战乱不断,要么灾荒频发,百姓苦不堪言。两相对比,杜文秀的“平南国”成了很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杜文秀不仅把大理治理得很好,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到公元1860年,他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兵力达到了十几万人,成了清末西南地区最强大的反清势力。清朝政府多次派大军镇压,都被杜文秀的队伍打败。咸丰皇帝在朝堂上发脾气:“杜文秀这贼,在云南闹了这么多年,你们谁能把他给朕灭了?”(《清文宗实录》)

就在杜文秀的反清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危机也悄悄来临。首先是内部矛盾。随着势力越来越大,队伍里的一些将领开始骄傲自满,有的甚至不听指挥,还偷偷抢老百姓的东西。杜文秀虽然多次下令整顿,但效果并不理想。更严重的是,一些回族将领因为民族偏见,开始排挤汉族、彝族将领,这让原本团结的队伍出现了裂痕。

其次是外部压力。清朝政府见靠自己的兵力打不过杜文秀,就开始收买杜文秀队伍里的叛徒。公元1867年,杜文秀的部将马如龙被清军收买,背叛了杜文秀,率领自己的队伍投降了清军。马如龙是杜文秀手下的得力大将,他的背叛不仅让杜文秀损失了大量兵力,还泄露了很多军事机密,给杜文秀的反清事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但杜文秀没有被困难打倒。公元1868年,他决定率领大军北伐昆明,一举推翻清朝在云南的统治。他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向昆明进发。北伐一开始非常顺利,杜文秀的队伍很快就包围了昆明。昆明的清军守将岑毓英吓得赶紧向朝廷求援,可当时清朝正忙着镇压太平国运动,根本派不出援军。岑毓英没办法,只能一边坚守昆明,一边继续收买杜文秀的部将。

就在昆明即将被攻磕时候,意外发生了。杜文秀的另一员大将李芳园,也被岑毓英收买,在阵前倒戈,偷袭了杜文秀的中军大营。杜文秀的队伍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岑毓英趁机率领清军发起反攻,杜文秀的北伐大军损失惨重,只能撤回大理。

北伐的失败,成了杜文秀反清事业的转折点。从此,杜文秀的势力开始走下坡路,清军则趁机发起了反攻,一步步蚕食杜文秀的地盘。到公元1872年,清军已经包围了大理,杜文秀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清军包围大理后,岑毓英派人去劝杜文秀投降,:“只要你投降,我保你全家性命,还能给你封官。”杜文秀却一口拒绝了,他:“我起兵反清,是为了给百姓找公道,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现在虽然被困,但我绝不会投降!”(《滇系》)

拒绝投降后,杜文秀开始组织大理军民坚守城池。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士兵作战,还鼓励百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大理!”大理的百姓也很支持杜文秀,很多百姓都拿起武器,加入到守城的队伍郑清军多次攻城,都被杜文秀的队伍打退,岑毓英气得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

可坚守的日子越来越艰难。清军把大理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粮食和弹药越来越少,很多士兵和百姓都因为饥饿和疾病倒下了。杜文秀知道,大理迟早会被攻破,可他不愿意让百姓跟着自己受苦。公元187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杜文秀召集了大理的文武官员和百姓代表,对他们:“我杜文秀起兵反清,本想为百姓谋福祉,可现在却让大家陷入了困境。我不能再连累大家了,今我就死在这里,希望清军能放过你们。”

完,杜文秀回到家里,先让妻子和儿女服毒自杀,然后自己也喝下了毒药。可毒药还没发作,清军就攻破了大理城门,冲了进来。杜文秀怕被清军俘虏后受辱,就下令手下茹燃了自己的府邸。熊熊大火中,杜文秀的身影渐渐消失。一代反清义帅,就这样悲壮地殉国了,年仅49岁。

清军攻破大理后,岑毓英并没有遵守承诺,而是下令屠杀大理的百姓,还把杜文秀的尸体从火里拖出来,砍下头颅,送到北京示众。可岑毓英没想到,杜文秀的事迹并没有因为他的残忍而被掩盖,反而在云南百姓中流传开来。很多百姓都偷偷为杜文秀立牌位,纪念这位为百姓谋福祉的“义帅”。

杜文秀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回族书生,被逼无奈走上了反清的道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大理建立了政权,治理云南十年,让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他的一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云南百姓的心郑

历史学家在评价杜文秀的时候,大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提出的“联回、保汉、扶彝、助白”的民族团结策略,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为后来的民族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他在大理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清末难得的“治世”。《清史稿·杜文秀传》里也评价他:“文秀在滇西,治政清明,百姓爱戴,虽为反贼,然其志在救民,非为私利。”

参考《滇系》《清史稿》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吞噬圣尊 校花的贴身高手 师徒双双重生,再续孽缘可否? 蓝龙的魔咒神力 寡妇娇又魅,帝王把持不住了 来自阴间的鬼夫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我建立了收容组织 卜卦天师 一道升仙 重燃2003 帝国继承人从出生后开始躺平 南国三部曲:从邪恶中拯救我 快穿之战神大人等等我 魂穿兽世,美娇娘要反推 我怎么成别人的外挂了 斗罗之拥有八奇技 诱妻入室:冷血总裁深深爱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极道武学修改器
经典收藏 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 风入邺 马谡别传 江山,美人 喜提废物系统,我靠智商吊打诸侯 从弃子到无双权臣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大乾杀猪匠 陶李恋:宫廷异闻录 让你去和亲,你在敌国登基了?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 一品驸马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大秦:逆子你要父皇怎样才肯继位 明末,天黑请闭眼 咱哥们是太子,嚣张点咋了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最近更新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 嬴政偷听心声:我的大秦有亿点强 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 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 医女楚汉行 从军赋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从傻儿到文圣,我靠科举单开族谱 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 穿越异世,成就千古一帝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 风起赣南 沉默的战神 回到东汉当赵云 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 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