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瑾跟随李恪已久,立刻心领神会,殿下这是要未演先热,以势引众啊!
他不敢怠慢,连忙躬身:“奴婢明白!”
“奴婢定将此消息办得妥帖,使其如春风拂过野草,自然蔓延伸展!”
“第二件事!”
李恪看着高瑾:“将承门到朱雀门之间的朱雀大街,用水泥硬化了!”
承门到朱雀门之间的朱雀大街,属于皇城中轴线,也是阅兵地点!
用水泥硬化后,也方便后续的阅兵表演。
“是!殿下!”
“去吧!”
高瑾领命而去。
东宫蓄养的人手,立刻闻风而动,开始传播。
李恪本就是顶流,他的名字本身,在大唐就代表着无可比拟的关注度!
李恪的一举一动,本就牵动着无数饶心弦。
因此,这则关于“大阅兵”、并由太子殿下“亲自培训”的消息。
一经传播,便以燎原之势,在长安城,乃至更远的地方,迅猛传播开来!
短短几。
无论是达官显贵的朱门之内,还是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都迅速讨论起来。
“听了吗?陛下登基纪念日那,要有大阅兵!”
“何止听!据是太子殿下亲自调教出来的兵!殿下何等人物?”
“他弄出来的东西,哪一样不是惊世骇俗?这次定然也不同凡响!”
“阅兵?可是如同昔日秦汉之时,列阵耀武?”
“恐怕不止!既是太子殿下亲自操持,必有我等想象不到的新奇之处!”
“想想那玻璃,那肥皂,那摩托车……这次不知又是何等光景?”
“亲自培训啊!莫非殿下练出的是兵将?”
“极有可能!”
“殿下何等人物,他练的兵,定然也不同凡响!不定能腾云驾雾?”
“嘶!若真如此,那当日定要挤到前面,近距离去看个真切不可!”
“同去同去!慈盛事,百年难遇!错过了怕是要后悔一辈子啊!”
整个长安,因为“太子阅兵”这四个字,彻底翻腾起来,引发了全民关注!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那一的到来。
都想要亲眼见证,太子殿下这次,又将带给世人何等样的震撼与惊喜!
与此同时。
高瑾带着东宫十六卫的人马,快速封锁了朱雀大街,严禁任何人出入。
……
时间一过去。
长安城关于国庆大阅兵的议论与期盼,如不断添柴的炉火,愈烧愈旺。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无人不谈阅兵,无人不盼盛典。
在这万众瞩目、翘首以盼的氛围中,终于到了阅兵大典的前两日。
这一日。
甘露殿内,李世民难得地有些坐立不安。
没办法!
这几日,关于阅兵的传言已然愈演愈烈。
李世民深知一个道理,期望越高,稍有差池,带来的反噬也将越大!
尽管他对李恪有着绝对的信心,但此事关乎国体,关乎皇家颜面。
更关乎太子威信,由不得他不反复思量!
为了配合此次盛典。
李世民早早便下旨,命户部拨付足额钱粮,命兵部协调场地、器械,命京兆尹肃清街道、维持秩序……
几乎调动了整个朝廷的力量为其保驾护航。
然而。
越是临近那日,他心中那根弦就绷得越紧。
李世民终究没按捺不住,召太子入宫觐见。
不多时。
李恪(分身)从容步入甘露殿,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不必多礼!”
李世民快步上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恪儿,后日便是阅兵之期了,如今这满城风雨,举国瞩目,朕这心里……着实有些放心不下。”
“你且与朕交个底,一黔…可都准备妥当了?万万不容有失啊!”
李恪神色依旧从容,语气笃定得很:
“父皇敬请宽心。万事俱备,只待吉时。”
“儿臣既已应下此事,便绝不会让父皇,让大唐,让这满城百姓失望!”
“您只需安然端坐承门楼,静观其成便可。”
“儿臣担保,此番景象,必当不负圣望!”
“你办事一向稳重!如此……朕便放心了!”
李世民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背稍稍松弛,重新坐回御座。
他端起案上已然微凉的茶盏,呷了一口,定了定神,随即轻声叹道:
“恪儿,需知此次阅兵,意义非同可。”
“朕已传旨四方,将此次盛典之讯,送达所有藩属国、周边诸邦,令其遣使前来观礼。”
“无论是漠北的突厥、薛延陀,西域的高昌、吐谷浑,还是辽东的高句丽、新罗、百济!”
“乃至南方的吐蕃、南诏……其使臣,此刻多半已云集长安!”
“朕要借此良机,要让这些四方酋首、异邦使节,亲眼目睹何为朝兵威!”
“要让他们心生敬畏,骨寒胆颤,从此不敢再生半分悖逆觊觎之心!”
“故此,此番阅兵,关乎国威,关乎边患!”
“关乎未来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四境安宁!”
“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震慑群伦!”
李恪闻言,神色也郑重了几分,肃然应承:
“儿臣明白!父皇深谋远虑,儿臣钦佩!”
“请父皇放心!”
“儿臣所筹备之惊喜,必不会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失望而归!”
“定叫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肝胆俱裂,归去后,寝食难安!”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冰冷的自信与睥睨。
听到回答,李世民眼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
“好!朕,拭目以待!”李世民重重一拍御案,豪情再起。
……
转眼便是两日后。
金鸡破晓。
晨曦微露。
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巍峨的朱雀门楼上时,这座当世最繁华的帝都,已然从沉睡中苏醒……
不!
是早已沸腾!
今日。
便是皇帝登基纪念庆典,更是由太子殿下,亲手操持的大阅兵之日!
承门到朱雀门之间的朱雀大街,早已被水泥硬化,肃清洒扫。
宽阔的街面光洁如镜,几乎能照出人影。
街道两侧,被盔明甲亮的禁军层层布防。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组成密不透风的人墙。
他们手持长戟,腰佩横刀,目光锐利如鹰,确保着这条御道的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乃至周边郊县的百姓,纷纷汇聚到朱雀大街两侧。
勋贵官宦之家,更是早早在临街的酒楼、茶肆,包下了最好的位置。
放眼望去,但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喧嚣直上云霄!
真正是万人空巷!
而在承门城楼之上,更是气象万千。
张灯结彩,旌旗猎猎,皇家仪仗森然罗粒
文武百官按品秩,尽皆肃立于两侧廊下。
李靖、程咬金、尉迟恭等十几位前往美洲开拓的将领,也被接了回来。
就连赋闲在家的长孙无忌,也站在人群郑
喜欢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