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上,暮色刚把鹭江的街道染成墨色,林鸿彬就提着几个沉甸甸的竹筒和布袋,站在了计划委戴主任家的单元楼前。
他理了理衣襟,抬手轻轻敲了敲防盗门,门刚开一条缝,就扬起手里的东西,笑着:“戴主任,这是自己家酿的果酒和自家晒的花生,尝尝?”
戴主任探出头,看见林鸿彬手里的竹筒,眼睛瞬间亮了,赶紧侧身让他进来:
“哎呀,你这可是送对东西了!你家有好酒的名声,我可是听学校的几位老师了,早就想尝尝了!”
关上门,戴主任把林鸿彬往书房引,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了几分。
书房里摆着一张老旧的木书桌,书架上摆满了政策文件和书籍,戴主任把桌面的文件收拾一下,林鸿彬也把竹筒和布袋放在书桌上。
戴主任拍了拍手,像是要把手上的灰尘拍干净,嘴里不停:“坐!我这书房平时就我一个人待着,清静。”
林鸿彬在书桌旁的椅子上坐下。
一位是地级市实职部门领导,一位是事业单位的部门领导,实际权力差太多了,但两人行政级别没差,倒也能平等对话,不用太拘谨。
而且在之前的合作中,两服装厂的管理人员安排可都是留给戴主任的。
“戴主任刚坐下,就忍不住抱怨:“你不知道啊,家里老太婆管得严,我血压高,早就不让我碰酒了,最近这嘴啊,淡得没味!” 他着,还故意咂了咂嘴,一脸委屈的样子。
林鸿彬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指着桌上的竹筒打趣:“那您可得失望了,这可不是烈酒,就是发酵的果汁,度数低得很。”
“哦?那我可得好好尝尝!”
戴主任眼睛更亮了,伸手拿起一个竹筒,又转身从壁柜的抽屉里翻出两个透明玻璃杯,放在桌上。
他拧开竹筒的盖子,一股清甜的果香混合着酒味立刻飘了出来,他凑过去闻了闻,脸上满是陶醉。
然后心翼翼地把酒液倒进玻璃杯,倒了半杯就停下,把杯子往林鸿彬面前推了推:“你也来一杯,咱们边喝边聊!”
你敢这装了半杯酒的杯子不叫一杯?
戴主任先是抿了一口,砸吧砸吧:“这果汁好,果香味足,不涩不冲,比外面买的葡萄果汁好多了。”
着,他把剩下的竹筒往自己这边拉了拉,笑着,“剩下的我可没收了,今你就这一杯,多了没有!”
林鸿彬看着他孩子气的样子,忍不住笑:“戴主任,您可别都收着,这果汁不耐放,放久了就变味了!”
“变味也没你的份!”
戴主任摆了摆手,又拿起布袋,掏出一把花生,指尖灵活地捏开花生壳,把花生粒扔进嘴里,又快又准,还嚼得咯吱响。
他连着吃了好几颗,才放慢速度,看着林鸿彬,声音这才想起:“这次想怎么搞?”
林鸿彬放下酒杯,身体往前倾了倾,语气认真起来:
“搞个早餐工程,拉上面粉厂、豆制品厂、粮站、供销社、自行车厂等单位一起干,把会做面点的知青召集起来,做包子、馒头、花卷之类的,再弄一些粥、豆浆、鸡蛋、咸菜之类的……”
林鸿彬把穿越前的早餐工程跟戴主任了一遍,特别是早餐车模式。
用集中化生产加早餐车销售的模式替代紧缺的门面房。把商业搞活,缺的可不仅仅是政策。
戴主任捏花生的手停了下来,眉头微微皱起:
“这样也好,都挂在单位名下,外人也不出什么闲话。只是…… 光卖早餐,是不是太浪费资源了?”
“您放心,这只是第一步。”林鸿彬赶紧接话,
“卖完早餐继续卖豆腐、卖蔬菜,夏卖冷饮、冬卖热饮。
蔬菜让知青自己去郊区农户家里收,新鲜又便宜。咱们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合法买卖的身份,让他们能正大光明地挣钱。”
戴主任点零头,又问:“这样顶多安排几百人,剩下的知青怎么办?”
“再搞一些技能培训班,什么电器维修、自行车维修;什么修盆、修伞、修鞋、补袜子;修脸、掏耳、理发、盘头发;还有炸油条、包扁食、春卷五香条都可以教。
课程是什么不重要,就是让知青们有的学。”
他喝了口果汁,继续:“再弄个批发商城,直接让厂家进驻,知青们去批发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肥皂、毛巾、针线之类的,走街串巷去卖。身份都可以挂靠在单位名下!
这些都不愿意去的,那就弄去修海田,种海蛎。
反正就是一句话,不能让知青们闲着,一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更不会乱来了!
等工厂盖好了,慢慢的招工!或者有沿街的门店了,再开店铺做生意。”
戴主任听完,忍不住拍了下桌子:“曾书记的没错,你还真敢想!这些点子,放在几年前,那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是被整怕了,在这方面有很多的顾忌。”
他顿了顿,看着林鸿彬,语气郑重起来:
“这事,那还就你来申请,就以经济研究的名义,我在后面给你搭把手。”
林鸿彬听了,立刻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戴主任,您放心,这事我肯定办妥!
现在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多干一件事,也没什么大不聊!”
戴主任看着他坦荡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又剥了几颗花生扔进嘴里。
第二,林鸿彬又跑去经济系,拉上老师,补充点理论依据,以经济研究的名义递上申请。
申请递上去后,没想到审批出奇顺利。
主意林鸿彬出了,那干活的基本用不上他了。
没几,在一所职业高中里办起了技能培训班。
消息一传开,知青们都涌了过来。
报名电器维修的最多,其次是是理发和自行车维修,连修鞋、补袜子的课程的人都不少,没想林鸿彬看好的吃培训受了冷落。
更让林鸿彬意外的是,培训班刚开没两,附近村民就动了起来。
有村民在家里支起煤炉,包起扁食,煎起海蛎煎、炸起了春卷,放在门口,还大声的叫卖起来:
“扁食,新出炉的扁食,皮薄馅大,好吃不贵!”
“春卷,春卷,萝卜丝馅、荠菜馅,甜口豆沙馅,老底子,好味道!”
“蚵仔煎,蚵仔煎,鲜又脆,现煎现卖热乎乎!”
香气飘出老远,吸引不少知青和路过的人购买。
老百姓都知道自发的售卖吃挣钱,而安排知青学做吃却受了冷遇......
喜欢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