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夏夜,蛙声如鼓。创新中心后院的荷塘边,沈砚舟轻轻摇着蒲扇,星澜靠在他膝头,眼皮已经开始打架,却还强撑着要听故事。
“爷爷,再讲一个嘛...”姑娘软软地哀求,手紧紧抓着他的衣角。
沈砚舟慈爱地抚摸着孙女的头发:“好,就最后一个。讲完就要睡觉了。”
他讲起年轻时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不是以往那种严肃的工作总结,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如何帮村民调解纠纷,如何在洪水中组织救援,又如何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建起第一所学。
“那个村子现在怎么样了?”星澜迷迷糊糊地问。
“去年我回去看过,村里出了十几个大学生,有个孩子还成了建筑师。”沈砚舟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温柔,“就像种树,你永远不知道哪颗种子会长成参大树。”
星澜终于睡着了,嘴还微微张着。沈砚舟轻轻抱起她,动作熟练得完全不像个新手爷爷。映真从屋里出来,看到这一幕,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
“爸,让我来吧。”她轻声。
沈砚舟摇摇头:“我再抱一会儿。”
月光下,他抱着孙女在荷塘边慢慢踱步,仿佛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这个曾经在主席台上发号施令的人,此刻只是一个普通的祖父,享受着伦之简单的快乐。
与此同时,在昆明老宅,沈玥却失眠了。她独自坐在院中的秋千上,看着同一轮明月。陆远航今晚在军校值班,双胞胎难得地一觉睡到亮,她却莫名地想念起父亲在时的热闹。
手机震动,是星宇发来的照片——父亲抱着星澜在荷塘边的背影。附言:“爸今特别开心,给星澜讲了整整三个故事。”
沈玥微笑着回复:“思源今第一次完整地叫了‘爷爷’,可惜爸没听到。”
兄弟妹俩隔着屏幕分享着父亲的变化,都感到一种温暖的欣慰。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父亲,如今真正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成了孙辈们最依恋的人。
第二清晨,沈砚舟起了个大早。他悄悄出门,买了刚出炉的鲜花饼和豆浆。回来时,星澜已经醒了,正满屋子找爷爷。
“爷爷!”姑娘扑进他怀里,“我以为你回昆明了。”
沈砚舟蹲下身,与孙女平视:“爷爷答应过要陪你到月底,记得吗?承诺是很重要的事。”
这句话让刚好下楼的星宇听见了。他想起童年时父亲因工作缺席的无数个承诺,心中最后一点芥蒂也烟消云散。
早餐后,沈砚舟真的开始履行志愿者的承诺。他坐在创新中心的资料室里,帮忙整理历年项目的档案。那双批阅过无数文件的手,现在仔细地为每一份资料分类、编号。
“这份‘乡村教育创新’的项目,其实可以补充一些政策背景。”他一边整理一边对助理,“国家在2015年出台过相关扶持政策。”
这个建议让项目档案更加完整。更令人惊喜的是,沈砚舟还联系了几位退休的老同事,为联盟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他,“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站在前饶肩膀上。”
午休时分,星澜拉着爷爷去中心的花园。姑娘最近迷上了观察昆虫,总是追着蝴蝶和蜻蜓跑。沈砚舟不仅耐心陪着她,还找来相关绘本,一老一头碰头地学习昆虫知识。
“爷爷,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星澜崇拜地问。
沈砚舟笑着摇头:“爷爷不知道的比知道的要多得多。活到老,学到老。”
这一幕被中心的摄影师捕捉下来,成为联盟宣传册上最温暖的画面——隔代之间的知识传承,本身就是最美的创新。
而在昆明,沈玥的艺术治疗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沈砚舟的老朋友,着名心理学家苏教授。得知沈玥的工作后,他主动前来参观指导。
“你父亲特意给我打羚话。”苏教授对沈玥,“他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希望我能提供一些专业支持。”
沈玥这才知道,父亲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她的工作,甚至动用自己的资源为她铺路。
当晚视频通话时,她忍不住问父亲:“爸,您为什么从来没跟我过请苏教授的事?”
屏幕那赌沈砚舟正在陪星澜拼图,闻言抬头笑了笑:“父母为孩子做点事,不是应该的吗?”
这句简单的话,让沈玥泪如雨下。原来父爱从来都在,只是以前她没能读懂那些沉默背后的深情。
日子一过去,沈砚舟在丽江的任期即将结束。离回昆明还有一周时,他开始微妙地帮星澜做心理建设。
“思源思泉一定很想爷爷了,对不对?”他抱着孙女看地图,指着昆明的位置,“爷爷去看看他们,很快就回来。”
星澜嘴一瘪:“可是我也会想爷爷啊。”
“这样好不好?”沈砚舟想了个办法,“爷爷每给你寄一张明信片,你可以跟着明信片学汉字。”
这个主意让姑娘破涕为笑。接下来的日子,她开始认真地跟爷爷学写简单的汉字,要给昆明的弟弟们“写信”。
离别的早晨,星澜没有哭闹。她把一个精心包装的盒子塞进爷爷的行李:“给弟弟们的礼物,我和爷爷一起做的。”
盒子里是三个手工的布艺玩偶——代表思源的军人,代表思泉的画家,还有代表她自己的导游。
沈砚舟抱着这份珍贵的礼物,在去机场的路上一直沉默着。开车的星宇从后视镜里看到父亲微红的眼眶,轻声:“爸,下个月我们就可以去看您。”
“我知道。”沈砚舟望着窗外飞驰的风景,“只是突然觉得,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往往是最平凡的日常。”
飞机降落昆明,沈玥一家在接机口等候。思源一看到爷爷就挣脱妈妈的手飞奔过去,思泉也难得地大声喊着“爷爷”。
那一刻,沈砚舟觉得自己的心被幸福填得满满的。他一手抱起一个孙子,在他们红扑颇脸上各亲了一口。
“爷爷想死你们了。”
回到老宅,思源迫不及待地展示新学的本领——他已经能独立走很长一段路了。思泉则安静地拉着爷爷去看他画的“全家福”——虽然笔触稚嫩,但每个人物的特征都抓得很准。
“这是爷爷,”手指着画中最高的人,“这是星星。”指的是远在丽江的姐姐。
沈玥惊讶地看着儿子:“你怎么知道姐姐叫星澜?”
思泉眨着大眼睛:“爷爷的。”
原来在视频通话中,沈砚舟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三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他让星澜知道有两个可爱的弟弟,也让双胞胎知道有个疼爱他们的姐姐。
这种用心良苦的安排,让沈玥深深感动。当晚,她在日记中写道:
“爱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分离的亲人。而父亲,就是这条纽带的编织者,用他的耐心与智慧,让我们即使相隔两地,心也紧紧相连。”
夜深了,沈砚舟在客房里整理行李。他心地取出星澜送的玩偶,摆在床头;又把在丽江拍的照片仔细贴进相册;最后拿出给双胞胎准备的礼物——丽江特产的手工铃铛,轻轻一摇,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月光如水。沈砚舟拿起手机,给星宇发了条信息:“平安抵达,澜澜睡了吗?”
很快收到回复:“刚睡,抱着您留下的外套。她有爷爷的味道。”
看着这句话,沈砚舟微笑着闭上眼睛。这一刻,他仿佛同时拥抱着三个孙辈,感受着他们均匀的呼吸,温暖的心跳。
爱如月光,无声洒落,温柔照亮每一个角落。而家人,就是这清辉中最美的风景,是生命长河中最动饶浪花。
长河不息,爱亦不息。在这永恒的流动中,每一个灵魂都被温柔以待,每一份深情都被心珍藏。
喜欢他的指尖江山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他的指尖江山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