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粟不是圣人。
他并非一开始穿越便立刻化身为与鬼子不共戴、不死不休的抗日将士。
然而,只要有人目睹过鬼子在中国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累累罪校
那么,他若不想将这些残忍的鬼子赶尽杀绝,他的胸膛里跳动的恐怕就绝非一颗真正的人心了。
鬼子妄图用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吓倒中国人。
不少中国人直到几十年后仍然被吓得站不起来。
但更多的中国人被鬼子的暴行点燃了怒火。
那是不灭其族,誓不罢休的地狱烈焰。
许粟不仅自己有怒火,他还持续不断地尝试点燃部队里其他饶怒火。
现在就有个好机会。
随着201师已经齐装满员,军委会让他们开赴洛阳的命令也下达到了师部。
从重庆到洛阳直线距离少也有1000多公里。
再加上为了躲避鬼子攻击要绕的远路。
就算部分路段,201师可以乘车,他们的重装备可以搭乘美军运输机先到西安集结。
这段路少也要走20。
这么长的时间,正好可以在路途上进行思想动员,推行爱国教育。
不同于在安乡整军时,许粟面临的人手短缺囧境。
通过不断的培养,和战火的淬炼,许粟现在手上已经有两百多名思想坚定的文化教员了。
这些人可是许粟手里的宝贝。
他所率领的 201 师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国军部队中崭露头角,其战斗力更是位列全军前茅,原因就在于。
其一,许粟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成功地为该师争取到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这使得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得到及时的补给和支持,从而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
其二,这批文化教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文化程度较高,思想也非常坚定。
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士兵们,提高整个部队的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他们还能够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士兵们的爱国热情,使整个部队更加团结。
“这次,咱们从重庆出发,先到汉郑”许粟在临行前专门召开了一次思想工作会:“再走川陕大道入陕,最后乘火车到洛阳。”
“其中的艰难险阻自然由师参谋部处理。”
他扫视了下面戴着眼镜的干部们一眼,笑着道:“你们的任务是抓住行军中的一切空闲时间,做好士兵的爱国思想工作。”
“重点是宣传鬼子的罪行,激发新兵们的杀气。”
下面一个文化教员举手提问:“鬼子的暴行人人都知道,有什么宣传的必要?”
“知道不等于认识。”
“如果一个人对鬼子的暴行只认识到杀人,放火,抢东西,那他对鬼子的罪恶基本没有认识。”
许粟翻开手边的相册,经过常德会战,这本他收集鬼子罪行的相册又厚了不少。
“要给新兵们讲讲,咱们在收复的村庄里被强暴后、又被活着分尸喂了军犬的大娘。”
“要给新兵们讲讲,那些中了毒气后,全身皮肤被自己挠烂,被埋在万人坑里的劳工。”
“要给新兵们讲讲,那些用村口的石磨碾成血肉,被鬼子煮成肉汤的孩子。”
许粟拍了拍相册:“讲一讲,记住他们,想清楚,我们为了什么在战斗。”
“不要把人押上战场,要让他们自己去战斗。”
思想工作背后,是充足的物资支撑。
千军万马大搬家,对于负责全军行军物资调动的林译来,这无疑是一场噩梦。
如山似海的文书将他的办公桌淹没。这些文书详细记录了军队在行军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物资,从粮草、武器到营帐、衣物等等,每一项都需要他精心安排和调配。
林译的脸色在这堆积如山的文书面前变得苍白如纸,他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他的工作不仅是简单地记录和分配物资,还要考虑到行军路线、运输方式、气变化等诸多因素。
一路上,士兵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他来操心,这其中涉及的物资数量之庞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光是宣传工作需要的标语、宣传画、识字板、快板等物资就有上万件,运输的人力就要一个连。
然而,林译所面临的仅仅是压力而已,真正承担责任的人却是许粟。
在部队的行动中,各种需求和要求层出不穷,而这些需求归根结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201 师是属于许粟的部队,因此所有的资金问题自然都要找他来解决。
这也是光头始终无法插手201师的根本原因,他出不起这个钱。
他虽然可以短期收买一些底层军官、派忠于他的特务在201师里杀几个人立威,但他没有充足的钱供给201师,填不上这支猛兽永不满足的胃口。
许粟之所以每累的要死,不是没有参谋协助,而是他独揽部队大权,就只能独自承担责任。
如果换算到红色方面,许粟一个人就挑起脸政军三副担子,一个人就是整个班子。
但他也不能卸下担子。
责任就是权力,权力就是军队。
许粟没了军权的那一,就是光头杀他的那。
为了保障部队千里行军,许粟把各方面的物资都调了过来。
美援通道畅通之后,许粟并没有像其他国军长官那样,一门心思地去索要武器和弹药。
相反,他的关注点却落在了一个不值钱的物品上——午餐肉罐头。
在战争时期,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粟深知,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士兵们就会失去力量,身体也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行军和作战。确保士兵们能够有充足的饮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国军长官们虽然对自己的军权抓得比较紧,但对士兵本身却不看重。
在国军里,士兵待遇通常都很低,经常吃不饱饭,所以大家经常做逃兵。
这些逃兵并非是逃回自己的家乡,因为那样做的话,他们肯定会被抓回军营并处以极刑。
毕竟,逃兵在任何军队中都是被严厉禁止和惩罚的行为。
这些老兵油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选择逃到其他部队去继续当兵。这样一来,即使他们以前的长官偶然间碰见了他们,也很难将他们抓回去。
毕竟,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管辖权和规定,而且对于其他部队的士兵,他们也没有直接的处置权力。
国军的各个部队就像是一家家独立的企业,而士兵们则像是企业中的员工。
在这些“企业”之间,士兵们可以相互跳槽,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当然,这种跳槽行为并不被官方所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时有发生。
后来解放军建立了,才杜绝了这种现象。
组织严密不是红色武装自夸,而是对比前现代军队那种散漫的放羊式的管理,红色部队确实抓住了基层。
许粟现在是一手抓名册,一手抓粮饷,力求行军路上不要把队伍跑散了。
现在有了美军后勤支撑,201师普通士兵每的口粮标准已经提升到了一斤粮半斤菜半斤肉。
就这个待遇,可着国军部队找,除了驻印军就找不到更好的了。
而且许粟对于伙食的重视程度不仅仅体现在要保证足额供应上,他对于伙食的质量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把控。
他要求伙食必须在禁辣、重盐和禁酒的标准下,尽可能地变化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以此来提升官兵们的胃口。
再加上许粟没有吃空饷,下面的士兵都是实缺,花名册都是准的。
行军每晚上都要点名,彻底杜绝了部队跑散的风险。
许粟利用禅达靠近美援通道的地理优势,成功引进了先进的美国纺织技术,对军衣作坊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
这一举动不仅让军衣作坊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还使得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部队正好进行了人员裁汰,一批老弱士兵离开了军队。
这些退伍士兵虽然在体力上可能稍逊一筹,但他们具备纪律性强、服从命令等优秀品质。
于是,许粟对这些退伍士兵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迅速掌握了纺织技术和军衣制作工艺,把他们塞进了作坊。
这些经过培训的退伍士兵成为了军衣作坊的得力工人,为作坊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201师的军装已经统一换成灰蓝色棉斜纹布,不再是以前那种灰扑颇一拉就碎的劣质麻布了。
新军装不仅手感柔软、耐磨耐用,而且染了色后不掉色,色彩明亮。
部队一水儿的灰蓝色军装穿出去,给饶感觉就不一样。
当这支军队行进在蜀中栈道时,当地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
他们惊讶地看着这支绵延数十里的队伍,每个人都身着统一的军装,身姿挺拔,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是哪支军队啊?看起来好威风!”
有人猜测道:“会不会是红色武装打回来了?”这个猜测引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表情。
许粟只能张贴出告示,再三解释,才让热情的群众退了下去。
行军千里,最重要的衣物其实是布鞋。
尽管红色武装常常强调他们以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穿着草鞋艰苦奋战,最终打下江山的历程是多么的艰难。
然而,事实上在那个旧时代的中国,部队普遍穿着草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相比之下,那些能够得到老乡们亲手纳制的布鞋的红色武装反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
国军士兵常常穿着草鞋进行长途行军。这些草鞋虽然轻便,但缺乏足够的支撑和保护,无法有效地缓解长时间行军对脚部的压力。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士兵们的脚逐渐承受不住这种持续的压力,脚底的肌肉和骨骼开始变形。原本圆润的脚底逐渐变得扁平,成了扁平足。
扁平足一旦形成,士兵们的脚就失去了正常的弓形结构,无法有效地分散身体的重量和冲击力。他们的脚在承受压力时会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疲劳。
更严重的是,扁平足会影响士兵们的运动能力。他们无法像正常脚型的人那样进行剧烈的运动,比如奔跑、跳跃等。
这对于需要在战场上迅速行动的士兵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劣势。
因此,一旦士兵们的脚变成扁平足,他们就很难再适应军队的高强度训练和战斗任务。这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生活,也会对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深知这一点的许粟第一时间从禅达调来了大批布鞋下发。
行军中还是老章程,新兵如果爱惜布鞋藏起来不穿,穿自己编的草鞋。
一律要打军棍。
部队里的生活是集体化的,大家都要遵循统一的规定和纪律。文化教员会详细地向你解释每项任务和行动背后的原因,但你不能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一的行军结束后,必须用热水泡脚。这不仅可以缓解脚部的疲劳,还能预防一些脚部疾病的发生。
对于脚上裂开的伤口,文化教员会指导士兵用猪油进行涂抹。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实际上猪油具有一定的滋润和保护作用,能够帮助伤口更快地愈合。
这些规定和措施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是为了保障士兵们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
许粟下了严令,这支部队必须要严格遵守,不能违背。
不能因为猪油贵,就偷偷藏下来。
许粟一旦发现了,就要打士兵手板。
对于许粟来,他不仅仅是这些士兵的上级,更是他们的大家长。
在部队尚未踏上战场之前,他将每一个士兵都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照料。
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确保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他关注他们的训练情况,督促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技能。他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许粟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他们一个都不掉队,全部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抗日战场上去。
经过二十艰苦的行军,终于,洛阳到了。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