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肯交易,他们立马投降献货。只要能赚钱,他们什么都敢卖,这事儿不蹊跷吗?”
许平叹气道:“更怪的是这些事引发的连锁反应,根源都在于现状。”
“鬼子老巢远在岛国,虽摸不清底细,但败局已定。”
“到底,无非是殊途同归。”
朱传武追问:“大当家的,依您看,鬼子败亡还有其他缘由吧?”
许平摆手道:“耗时太久!为何这么久?归根结底还是鬼子自身问题。”
“要我,不如多跟高粱红商量商量。”
提到高粱红,朱传武皱眉:“我不怀疑她的计策,奇袭县城原以为难如登,如今看来胜算不。但我疑心她的身份——”
“一个东 娘,入了月亮门又被俘,怎还能继钞高粱红’的名号?她究竟是谁?”
许平突然笑道:“你她会不会是八路的人?”
朱传武一惊:“若真如此,知晓我们与八路交好,她早该坦白。即便误入歧途,也该表明立场。”
“既非八路,莫非她是......那边的人?”
许平摇头:“她跟那边八竿子打不着。那边的情报系统可不简单,比如赫赫有名的君统。”
许平突然提起那个神秘组织,朱传武无奈地摇头:听他们渗透进了各个部队,连晋绥军都有份。
不过三五八团倒是个例外。许平接话,到底晋绥军只是地方杂牌,他们的主力还是在嫡系部队里。
朱传武若有所思:能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确实不容易。你觉得高粱红会是他们的人吗?
不好。许平摆摆手,他们确实有些奇人异士,专门在江湖上活动。对了,他们的头目就是那位戴老板,你应该听过吧?
见朱传武点头,许平继续道:这人很有意思,既效忠蒋光头,又带着江湖豪气。他手下基本都是江湖人士,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起来,戴老板的发迹史和他上司如出一辙。当年蒋光头在中山先生跟前连前六都排不进,这位戴老板就已经跟着他混了。后来进黄埔军校也不是正经学军事,专攻人脉经营。
许平走到山口搓了搓手:某种程度上,我和他倒有几分相似。靠着江湖路子办事,确实能干成些大事。可惜啊,最后连刺杀岛国将领这样的任务都难以完成......
许平深吸一口气,望着渐亮的色,与朱传武并肩前校
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他沉声道,与其在江湖中周旋,不如扎根于寻常百姓——无论是乡野农夫,还是市井民。
我与戴老板的路子截然不同。他确实有些门道,能探听到岛国乃至英美高层的风声。但这些情报究竟有多大用处,谁也不准。
朱传武听出了弦外之音。眼下时局动荡,各方势力盘踞:县城里是鬼子的地盘,平原上潜伏着乔装的敌军,山间散布着八路与三五八团的眼线。而许平的黑云寨,就矗立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 。
这般乱世,若有人引得各方瞩目,实在不足为奇。许平之所以对戴老板有所保留,正是因为这种情报网即便在穷乡僻壤也无处不在。可这般行事,真能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吗?
朱传武暗自思忖。戴老板虽手眼通,但其情报往往难堪大用。许平摆了摆手,继续道:
纵观历史变迁,再看当下时局。多少人以为混迹大城市就能获取珍贵情报,甚至待价而沽。可这般作为,当真能成事么?
许平轻叹一声,“可华夏大地并非只有这些城池,城镇治理、安置与整顿固然重要!”
“更广阔的地是像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是那一望无际的农田,如何管理这些地方才是根本!”
他转头看向朱传武,“你可知道八路军是如何壮大的?他们依靠的就是田间的农民,始终强调工农结合!”
“翻翻历史便知,起初他们只重视工人,后来才补上农民这一环,甚至将自己扮作扎着羊肚白毛巾的庄稼汉。”
“不得不佩服他们,我们不仅要佩服,更要理解他们在这场斗争中做出的贡献,打击日寇才是关键。”
许平一挥手,“从情报角度看,我们必须扎根于每一个角落!”
朱传武感慨道:“大当家,您在情报方面确实高人一筹,连这片山区最机密的情报都能弄到手,连鬼子都未必有您的本事!可您为何觉得这些零散资料能拼出您要的东西?”
许平摆摆手,“这是认知问题。当你明白地球是圆的,懂得各地风土人情,既能理解他人,又能换位思考——”
“将各方因素综合起来,许多事自然就明朗了。举个简单例子,假设鬼子占了县城,想拉拢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吕老太爷。”
“老太爷心里痛恨鬼子,但年事已高又拖家带口,只能虚与委蛇。鬼子必定逼他担任什么会长,比如维持会或行业会长。”
“一旦接受,汉奸的帽子就扣上了。若不接受呢?”
朱传武接口道:“无非是罗织罪名抓人,用酷刑折磨,或以家人相胁。”
许平大笑:“没错!可若这人软硬不吃呢?”他猛然指向朱传武——
“那就毁了他的名声!”
许平神色凝重道:“鬼子这招用得炉火纯青,从某种程度来,他们这套手段确实令人叹服。”
朱传武望向许平,神情复杂:“大当家的,我明白你的意思。少帅当年也是如此,一步步走到今,确实不易。可事情非要闹到这般地步吗?我不是该在大是大非前退让,只是觉得……人有时是否对自己太苛刻了?”
他顿了顿,又道:“鬼子这些年,甚至近百年里,算得上我们遇过最狡猾的强盗了吧?”
许平摆摆手,语气低沉:“这事本该和高粱红细谈,不过既然提起……我曾查过些资料,鬼子和毛熊的发展确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如何,一时难清。”
他目光一沉:“老实,我对他们谈不上痴迷,更多是警惕。”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许平继续道,“他们觊觎我们非一日之寒。明朝中晚期就曾进犯高丽,结果被揍得屁滚尿流,差点炖成一锅汤。可自那以后,历代统治者都盯着我们这块肥肉研究。”
他手指蘸茶,在桌上划了几道:“从地理上看,我们处于边缘,高丽半岛伸向海中,而他们孤悬海外。高丽半岛好歹与大陆相连,遇上灾还能往北撤,甚至徒东北——这你承认吧?”
朱传武点头:“山脉江河终究能过,海峡却是另一回事。”
“正是!”许平一拍桌角,“咱们的湾湾和他们类似,不过岛国可比湾湾大得多。但这不重要……”
他忽然眯起眼:“他们研究我们近两百年。我这人爱琢磨,没少偷他们地图——你瞧我身上这些,全是他们的玩意儿。”
“我们正在研究他们身上究竟有什么好装备,这也是我深入了解他们的关键所在!”
“渐渐地,我对他们展开了研究,发现这些人颇有意思。句不好听的,他们以前过的生活几乎与茹毛饮血无异。”
“那座岛屿上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战国纷争,白了就是村口械斗,近两千年都未能统一。直到后来,幕府的出现才逐渐结束了这种局面。”
“而统一的契机在于粮食问题的解决,大约从明代开始,他们的粮食得以有效征集,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白银矿藏的发掘,大量白银流入明朝。事实上,明朝的财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银矿的开发。”
“因此,明朝突然涌现出大量白银。朱传武,你若是有常识就该知道,从前老百姓家里哪来的银子?可那时候却遍地都是,这事着实蹊跷。”
“是不是觉得奇怪?当时的人也觉得奇怪,如今我们依然觉得奇怪。但无论如何,这事就这么发生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现象十分有趣。正是这种有趣的关联,让我们能够梳理出其中蕴含的特殊要素。”
许平一摆手,“这种历史变迁本身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状态。”
连朱传武都不禁陷入沉思。许平继续道:“这就是所谓的‘明朝白银之谜’。通过与明朝的贸易往来,岛国的大米得以迅速增产。”
“这是第二点。有了充足的粮食,社会便趋于稳定。再加上丰富的海产和自身发展,他们延续至今。但他们有个特殊之处——”
“在闭关锁国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西方列强。这一点与寻求出海口的毛熊相似。准确地,鬼子一直渴望学 陆的历史。”
“无论是两晋南北朝、唐宋还是明朝,他们都曾前来学习。这种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后来他们不再满足于此。随着西方船只的到来,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引入大不列颠的制度进行改革。”
“你信不信?如今的鬼子本质上已是西方国家,尽管地理位置仍在东方。”
朱传武眉头紧锁,看向许平,觉得这个理论颇为怪异——身处东方的西方国家?
许平一摆手:“这就是个特殊理论。其核心在于他们经历了巨大变革,实际上走的是东西融合的路子。”
喜欢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亮剑:开局黑云寨,爆兵四十万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