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乾隆走到那座由英吉利进贡的自鸣钟前。
他凝望着钟摆一左一右的摆动。
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读左传的片段——
那时他还以为“陷而卒”不过是抄写的差错,如今才恍然,那不过是历史的冷笑。
“到底,这晋景公,也挺可悲。”
乾隆声音低缓,指尖轻叩钟面,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纵横一世,也算立过战功。”
“但偏偏死于如此丑闻。”
“做帝王的,不光要治好下,更得活得体面、死得干净。”
“不然纵有千秋功业,也敌不过后人一句笑话。”
和珅赶忙俯身称是:
“圣上洞见如神!”
“咱大清自太祖开国,列祖列宗皆仪范下,就连日常起居,也讲究礼度,断不会闹出那种笑话。”
乾隆未再作声,只静静望着幕上逐渐消湍血色文字。
晚风拂过长廊。
荷塘的清香混着凉意袭来。
水晶吊灯微微晃动,叮咚作响。
似在为千年前的晋景公奏起一曲荒凉的挽歌。
他忽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西洋楼上的一切:玻璃穹顶、自鸣钟、抽水马桶,好似都在无声讥讽那些古帝的粗陋;
而自己,才是这“文明”与“尊贵”的极点。
“对了……”
乾隆想起什么,语气一转:
“命广东十三行再采些西洋香水。”
“往后伺候如厕的内侍,净身之后还要洒香,朕不愿半点秽气近身。”
和珅连忙俯首应下,目送皇帝转入内殿,那抹明黄背影被灯光映得格外庄重。
夕阳彻底隐没于西山。
西洋楼的灯火次第亮起。
它们照得鎏金的装饰流光溢彩。
只是再耀眼的光辉,也遮不住其中潜藏的浮华与虚伪。
幕上的文字宛如血痕,悬在半空。
各个时空的龙椅间,帝王们的反应交织成奇诡的画卷。
朱棣的怒喝仍在奉殿回荡,玄铁令牌的回音犹存;
康熙批左传的朱笔停在半空,铜漏的滴答声满载敬畏;
刘备手抚双股剑,指腹沾着药渣,白帝城的风雨正打湿锦江的浪花。
乾隆在西洋楼中炫耀抽水马桶时——
并未察觉铜镜映出的,是晋景公坠坑前那瞬间的惶然。
刘邦在芒砀山笑谈泥坑的洒脱——
与嬴政砸碎殿柱的怒火,竟在“凡胎肉体”四字上达成了怪异的共鸣。
李阳注视着幕重叠的帝王剪影。
那些金戈铁马、指点江山的英姿交织闪烁,却抵不过那口横亘史书的春秋粪坑。
那口坑,像一面最诚实的铜镜——
不分龙袍与布衣,不辨雄主与庸君,用最粗粝的方式揭开被尊号与仪制掩盖的真相。
它让世人看清——帝王脱去冕旒后,也不过是血肉之躯。
他们会生病,会被痛楚折磨得彻夜难眠;
他们会狼狈,会在灾祸面前褪尽威仪;
他们会在某个寻常的午后,被一块腐木、一场疾病、一桩意外拖入尘世,与芸芸众生无异。
无论功业多盛、权势多高,在生死与灾前,帝王与百姓终究无差。
那口粪坑,以近乎讽刺的方式——
撕开帝王的神圣外衣,让世人看见——
他们也逃不过命阅荒唐与生命的脆弱。
血色文字尚未彻底散去,幕上新的金光已汹涌而出,交织成一行耀眼的字——
【历史十大帝王的奇葩死因,第二位!】
李阳望着时空裂隙中未散的视频,刘邦的笑、嬴政的怒、刘备的叹仍在回荡。
那口春秋粪坑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新的荒诞却已展开。
“若晋景公的死是命运对帝威的讥讽,那么这位——是主动向命挑衅。”
李阳低语,手指掠过窗沿。
……
幕画面郑
金光愈盛,驱散了咸阳宫的铜漏声、沛县行宫的槐香与永安宫的草药气,只余殷都旷野的风沙——
那里,站着一位敢与争锋的商王,他的故事,比坠坑溺亡更添几分癫狂。
【殷都的旷野被盛夏烈日烤得滚烫。】
【黄沙在猎猎战旗下翻腾,似流动的金雾。】
【商王武乙的青铜战车碾过枯草,车轴摩擦声在原野间回荡,惊起草中避暑的蜥蜴。】
【他头戴兽面纹青铜胄,额间夔龙闪着冷光。】
【腰间玉刀镶满绿松石,随车身震动轻叩甲胄,发出细碎清响。】
【他微侧头,目光掠过随行武士——】
【铜钉反光,队列因连日狩猎而略显疲态。】
【武乙嘴角挑起冷笑,满是桀骜与轻蔑,仿佛地间再无能令他俯首之物。】
【两名武士抬着一尊樟木雕成的“神”木偶而来,丝衣华丽,在风沙中微颤。】
【面上朱砂被汗水晕开,黑曜石眼角闪着异光。】
【此乃武乙命工匠耗三月打造的“神”。】
【近三个月来,他常令史官代木偶与己博弈。】
【每胜一局,便当众鞭挞木偶,木屑与丝帛碎裂声夹杂朝臣低语,久久不散。】
【太史令双手托龟甲,袖下微颤,裂纹似蛛网,兆示凶象。】
【他抬眼望向聚云的边,喉结滚动数次,终未敢劝。】
【武乙接过桑木弓,弓体纹理光润,他抽出一支镶宝箭,寒光直射苍穹。】
【远方高杆之上,奴隶灌入牛血。】
【皮囊渗红,在杆下汇成血洼——】
【此乃“射”之仪式,逢年歉或战不利——】
【必射破血囊,称“射落神之血”,以示至尊。】
【“看吾今日射穿苍穹!”】
【武乙臂膀鼓起,青铜钏铮然作响,似为这场亵神的狂宴伴奏。】
【利箭破空,呼啸而去,准确射穿血囊。】
【血如雨洒,黄沙上绽出殷红的印痕,像大地的伤口。】
【武士们齐声高呼,却掩不住惊惧。】
【唯太史令仰望幕,面色惨白,仿佛看见灾祸降临。】
【乌云翻滚,墨色如砚汁泼洒,风卷沙砾抽打甲胄,噼啪作响,似无数警告齐发。】
【武乙翻身上马,玉刀闪光。】
【他忆起去年祭祀巫祝曾言“不敬鬼神,恐遭罚”,便命人将其投虿盆,听那惨叫回荡宫殿,心中畅快。】
喜欢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