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擦亮,刘二婶的竹扫帚“唰啦”一声扫过井台边的积雪,突然僵在半空。
“金绣儿!快来瞧!”她踮着脚扒着井沿,呼出的白气里,主瓮边缘那缕暗红冰丝正泛着冷光,像谁用红绳在青瓷上勒晾印子。
金绣儿提着铜盆跑过来,水溅湿了棉裤脚:“婶子又瞧见啥邪乎?”话没完,手就往冰丝上伸。
“别动!”
井守婆的声音像块冻硬的老树根,从墙根转出来。
她裹着灰布棉袄,怀里还抱着个粗陶水罐,“这是引路的引子。”
金绣儿缩回手,后颈泛起凉意。
她记得井守婆守了三十年井台,从前总“井里住着看水的神仙”,自打林队长带大家挖了新井,老人话更少了,可今儿这眼神,像在看什么金贵物件。
“添水。”井守婆把水罐往金绣儿怀里一塞,自己颤巍巍蹲下去。
她枯瘦的手指蘸了蘸罐里的水,沿着冰丝纹路轻轻一推,暗红的冰丝“咔”地裂开道缝,顺着水流缓缓化开。
主瓮里的青焰“呼”地窜高半寸,火苗边缘竟裹了层金边。
刘二婶的扫帚“啪”地掉在雪地上:“这、这灯焰比昨儿还稳当!”
消息比雪粒子传得还快。
林英正蹲在灶前给娘煎药,听见院外碎嘴子们的议论声,药铲“当啷”掉进砂锅。
“昨儿后半夜我起夜,瞅见井台那边有红光。”
“可不是!我家柱子,他给灯添松油时,闻见血腥气!”
“你们,林队长每夜子时都在流血点灯?”
药汁溅在她手背上,烫得她猛缩手。
这半月她总觉玉坠发烫,晨起时袖管里常沾着血点子,原以为是空间裂缝渗的,可井台那冰丝...
她扯了块布裹住手,刚要出门,门框被炔住。
陈默的蓝布衫还沾着墨汁,手里攥着半本破书:“英姐,你要去井台?”
“他们在传我流血点灯的事。”林英喉结动了动,“我得去清楚,那冰丝不是我的血。”
“是。”陈默打断她,推了推眼镜,镜片上蒙着层白雾,“但不全是。”他翻开书,泛黄的纸页上有行字被红笔圈了:“愿心汇流,血桥自轻。”
林英凑近看,那字迹是陈默的,墨迹还没干透:“这是你在老槐树砖窑翻出的《山志》?”
“井守婆,守灯人祖训里写着:引光人需以血饲灯,但灯不灭,是因为有人悄悄补血、添水、护瓮。”陈默的手指抚过纸页,“你总自己是孤身燃灯,可张婆每晚往灯里添的野蜂蜜,血灯童藏在怀里焐热的温水,井守婆半夜起来换的新水——这些都是血。”
林英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想起前晚在井台看见的黑气,想起空间北坡那道裂缝,原来不是她的血在填缝,是全村饶愿心在替她扛。
“英姐,你不是在牺牲。”陈默的声音轻得像落在雪上,“你是在教会我们怎么活。”
当夜子时,林英没去井台。
她缩在屋檐下,裹着娘给织的灰毛线围巾,望着雪地里那点青焰。
张婆来了。
她拄着枣木拐,走一步喘三喘,到井台边时,拐棍在雪地上戳出三个深洞。
老人撩起左袖,腕子上有道新划的血痕,血珠子“啪嗒”掉进瓮里,青焰“噌”地窜到半人高。
血灯童摸索着过来了。
他怀里抱着个粗瓷碗,碗沿还沾着饭粒,定是从自家饭锅里舀的温水。
盲眼少年踮着脚,把碗里的水倒进副瓮,脸上挂着笑:“姐姐累了,我替你喝一口冷风。”
井守婆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捧着把松针。
她把松针撒在灯周围,火星子“噼啪”炸响,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泛着光。
林英的鼻尖酸得发疼。
她退回屋,关上门,借着月光卷起左袖,臂上的血痕纵横交错,最深的那道还在渗血。
玉坠贴着心口,烫得她脊梁骨发暖。
她闭目沉入空间。
寒潭水不再是从前的幽蓝,泛着淡淡金光;北坡的裂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紫叶草的根系,像张金色的网,从地底下钻出来,缠上寒潭的石壁。
“脉承者,非血嗣,乃心契。”她想起叶片上的古字,忽然懂了,地脉在吸收“愿心之血”,又反哺回空间。
她不是在枯竭,是在被滋养,只要...
只要有人愿为这光流血。
第三日,县里工作组的绿吉普“突突”开进靠山屯。
王干事搓着冻红的手,往井台凑:“林队长,这百灯仪式是个好样板!咱们可以定为集体信仰活动,由公社干部轮值主持。”
“不用。”林英抱臂站在井边,“灯不是谁主持的,是每户人家自己点的。”
王干事的笑容僵在脸上:“可这......”
“今晚我召集守灯人。”林英转身往队部走,“把九瓮寒潭水分装百瓷盏,挨家挨户送过去。”
当晚,队部的油灯下,林英把最后一盏寒潭水塞进金绣儿手里:“灯芯自己扎,松油自己备,点灯时辰自己定。我只负责挖井、引水、种草,点灯的人,是你们。”
子时三刻,靠山屯的雪地上,百盏青瓷灯同时亮起。
青焰像星星落进人间,井口不再喷着光柱,而是升起一团光雾,乳白里透着青,像朵云浮在村上空,温柔地裹住每间草房的烟囱。
林英站在院中央,抬头望着光雾,抬手,指尖又渗出血珠。
可血珠没掉进井里,悬在半空,被光雾轻轻托住,化作一点星火,“咻”地钻进云里。
玉坠在她心口轻鸣,像在笑,她忽然明白,那些光不是她引来的,是村民心里本来就有光。
她不过是个引路人,现在,光学会自己走了。
光雾在夜空中缓缓流转,偶尔有星子般的亮点落下来,沾在房檐的冰溜子上,沾在柴堆的草叶上,沾在血灯童仰起的脸上。
后半夜起了风,光雾被吹得散了些,却又很快聚成一片。
林英裹紧围巾回屋,透过窗纸看见,光雾边缘泛着淡金,像被谁悄悄染了色。
她躺下时,玉坠贴肤的温度比往日更暖。
迷迷糊糊要睡时,听见窗外有细碎的响动,像是什么东西在冰面上裂开。
那是光在生长的声音。
第二日清晨,光雾还悬在上,只是颜色更亮了些。
孩子们追着光跑,老人们搬个马扎坐在墙根下,仰着头笑。
林英端着早饭往井台走,路过张婆家时,看见她家窗台上的灯盏,青焰比往日多了团金芯。
“英姐!”金绣儿从井台那边跑过来,脸红得像个冻柿子,“你快瞧!光雾底下的雪,化出条溪!水是青的,跟灯焰一个颜色!”
林英跟着她跑过去。
井台边的雪地上,真有道细流,泛着青玉般的光,顺着地势往村外淌。
水流过的地方,残雪“簌簌”融化,露出底下的黑土,竟有几点绿芽从土里钻出来,嫩得能掐出水。
她蹲下身,指尖沾零溪水。
凉丝丝的,带着股清甜,像寒潭水,又比寒潭水多零温度——是饶体温。
“这溪......要流到哪儿去?”金绣儿踮着脚望,“听老人们,山那头有片烂泥塘,往年这时候还结着冰呢。”
林英望着溪水流去的方向,眯了眯眼。
她想起空间里紫叶草的根系,想起光雾里的星火,想起昨晚光雾边缘那抹淡金。
有些光,才刚学会走路;有些路,却已经在光脚下铺开了。
喜欢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