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的伙计端来三份抄手。
李多九看着上面厚厚的一层红油食指大动,埋头吃了起来。
吕一问道:“二哥,锦城附近可有什么游玩的好去处?”
这话像是侮辱陵伙计一样,“客人,在我们这,你要是想游玩随便出门走个三五里都是好去处。下四绝,雄奇秀险……”
正好没有客人,二哥的话像开了闸的水坝,滔滔不绝。
“稍远一点的?”
“往西百二十里,有名山,传有仙人修炼,乃是道源之地。”
“呵呵,二哥,我们对修仙之事并不在意,最好是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有个差不多的庙宇道观能供顿斋饭足矣。”
“那就去我的这里咯,不去大道场,那附近有个伏龙观就很不错。别看规模不大,可不要瞧了,历史悠久,更有高人主持。”
“伏龙寺?!”李多九正在努力,忽然听见伏龙寺三个字,着急咽了抄手。
“东家,你不是伏龙寺就是金光寺,有宝贝么?咱们去看看!”
吕一有些忘了自己什么时候过了。
见吕一不应承,李多九翻出他的笔记。
“多九公好记性,咱们用过早点就去伏龙寺。”
“吃完了,”李多九抹了抹嘴,揣起一个锅盔起身。
岷山,如巨兽卧在边。云雾也只遮挡了半山,衬托出山的雄伟,也显得那山更蓝。
吕一眼前是一片平原,金黄的稻田阡陌纵横。
这里真可谓物阜民丰。
李多九回头招呼望向远方的吕一,“东家,前面就是伏龙寺了。”
伏龙寺的山门很高,大概有百来石阶。
从下往上观看,真有种古韵。
“多九公,你听错了,这里是伏龙观,而非伏龙寺。”
“东家,来了都来了。且进去看看吧!”
几冉了这里已是午时将近,“那就前去过斋!”
他们拾阶而上,早有道童瞧见,迎了上来。
唐超问道:“请问知客道长在么?”
道童引着众人从侧门进了伏龙观,来见知客道长。
众人见礼,得知众人远道慕名而来,知客道长很是热情,当即安排斋饭。
又引着众冉了主殿,一幅匾额上写‘泽润西川’。
进了主殿却和其他道观不同,供奉的并不是“三清尊”,而是位手持图卷的官员石像。
这石像神态从容,一副成竹于胸的自信。
石像基座刻着“故蜀郡李府君讳冰”的文字。
吕一心中好奇,却也不敢乱问,上香礼拜。
唐超一旁随喜功德。
吃过斋饭,知客道长示意众人稍息。
随后便有道童奉上清茶。
“林先生,一路远行,可何见闻?”
这种场合是不适合李多九发挥的。吕一点点头,把瓮城的事选择性地讲与那道人。最后讲道:“庄子云:唯道集虚。吾丧我而坐忘。瓮城人非道而道。”
那道长听了吕一的叙述,若有所思。
吕一问道:“这里主殿倒是别于其他,并不是三清四御,这也算是一桩见闻。”
道长听闻面露得色,“林道友慧眼,我们这主殿供奉的乃是秦时李郡守,李冰。”
关于李冰,吕一倒也在典籍中看到过,李冰父子治水修建都江堰。却没想到还有伏龙观享受香火供奉,再怎么也不过是一凡人。
那知客见吕一吃惊,又道:“这中殿还供奉着二郎神像。”
这个也不多见,但比一凡人正常多了。
“后殿供奉的乃是道德尊。”
吕一点头,总算遇见熟人了。
知客笑而不语,起身,命人撤去茶水。
“林道友若无事可随我去中殿、后殿上炷香。”
及至中殿,吕一发现自己又错了,这里是李二郎,而非杨二郎。
到了后殿,这次倒真的是道德尊。
知客道长道:“林道友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但还是难以理解这里为何供奉凡人是么?”
这正是吕一心中所想。
那知客道长又道:“这里是离堆之上的至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都江堰。林道友,来来来。”
道长请吕一来到一处平台。
“您看,这里是宝瓶口这里是飞沙堰。”又指着远处的河海间道:“那里是鱼嘴。”
吕一听得一头雾水,不知这道士要什么。
知客道长示意吕一不要急。
“锦城地势低,而岷江高。在此之前,十年九涝,而到了枯水期却又无法引河水灌溉。”
吕一点头,这也是沿江流域的普遍问题。
“这鱼嘴是修建出来的金刚堤的前端,把岷江分流为内江和外江。”
李多九忍不住插言道:“这就让一部分水流入内陆来灌溉之用!”
知客道“施主答对了一半,这里内江窄而外江宽;内江深而外江浅。施主只了丰水期泄洪的功能,到了枯水期,河面水位下降,由于内江深它可以分到六成水,外江分四成。倘若水位进一步下降,有可能所有水流都经过内江,从而保证了灌溉所需。”
这时吕一也不得不赞叹:“妙啊!”
“丰水期外江宽内江窄,内江外江四六分水,等到枯水期反过来,内江外江六四分水。”
知客继续道:“不错!正是如此。从此锦城沃野千里,旱涝保收。”
唐超道:“可是如果在丰水期,内江分得的四成水还是太多又当如何?”
“呵呵呵,是这样,看我们下方这个河道。”知客指着离堆下方的一条窄道,“若是江水过大,多余的水会从这里流回外江。”
“这,不会从外江倒灌内江么?”
“这条河道的河床很高,丰水期帮忙泄洪,枯水期内江水也不会流向外江。此处取名飞沙堰。”
“妙啊!”吕一再次赞叹。
李多九的水上经验丰富,但也被都江堰的巧妙折服,“妙是妙,就是这河道堆积泥沙清理起来却是难了。”
知客摆手,“这都江堰的高明之处远不是分水这么简单,还自动分沙。”
李多九不禁皱眉,难以置信。
“看得出,施主很懂水运之事,那你该知道,这里外江比内江更易堆积泥沙。”
李多九点头。
知客继续道:“这外江泥沙占了八成,而内江只占两成,这就是二八分沙。”
“我们的目的就是外江水浅,而内江水深。而这些泥沙加固了外江河床。至于分入内江的二成泥沙在撞到离堆时会产生回流会把大部分泥沙甩入飞沙堰,只有少部留在分凤栖窝,定期清理就好了。”
知客道长讲完,四下无声,唯有江流冲击着离堆隆隆作响。
喜欢史上最差筑基修士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史上最差筑基修士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