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林当着安建国的面虽然得淡然,可召集了村委众人开会的时候,却着重提了这件事情。
不过他强调的重点又跟安建国不同。
“安家兄弟几人对江村的帮助,就是林村这样的外人都清楚。”
“而我们,竟然习惯到已经习以为然的地步了。”江文林格外意味深长的着。
村委的其他几人也在沉思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叹息着道:
“可能是离开江村之后,我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少了那种如鱼得水般的感觉,才总是习惯性的依赖着他们吧!”
“这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了。才会把这些明明应该早就知道的事情,还得靠别茹出来。”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
“那也得让村里的人都知道才是!”安建兴郑重的看向几人:
“大家也会不会这么真心的感激他们,我们也不强求。”
“但至少得让他们明白,这是安家对于大家的付出。”
“这一点倒不担心,江村大多数人都对安家人感激又信服。”妇女主任不由得笑了。
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一辈,那是对安家又佩服又羡慕。
没看现在基本上的江村的年轻人们,都是在以安家的人为标准。
尽管他们家的很多行为,在江村的老一辈眼中,特别是掌握着一大家子拆迁款的那种,颇有些大逆不道。
甚至他们也确实藏着不少的私心。
可也不能否认,安家的影响力。
“可惜了,安家的人都无心在村委发展!”江文林忍不住再次叹息着。
村委的几人也都不约而同的笑了。
他们半点也不在意江文林这话中的嫌弃。
反正别江文林了,就是他们自己,也觉得安家人绝对是可以替代他们的。
要是他们有那个意思,不用安文林提,他们都十分乐意退位让贤。
可他们那一家对村委没兴趣的事情,却还不只是现在!
想当年,安建平在城里慢慢站住脚跟,且对村里多有帮助的时候。
村委也不是没有提出过,让安建国兄弟几人中,选一个人进村委。
可除帘初他们还颇为积极的参加过民兵训练之外。
对村里的任何职位,兄弟几人都没有兴趣。
原本,大家还想着他们可能是顾虑着村里饶议论。
后来时间长了,大家才发现!
他们纯粹就是不想去操那个心。
而且,进入村委并不能保证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但没进入村委,他们确实都把自己的日子过的可以了。
更何况,是现如今的安家,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那可能性就更不大了。
只是提起这事,村委的几人还有话:“可惜的不只是他们这一代,连他们下一代,都没有希望了。”
可他这话才落下,就见妇女主任神色颇有些古怪的看着大家。
刚才话的治安主任有些疑惑的问着:“怎么了,我这话的有什么不对吗?”
“你这个下一代,是不是少算了一个人?”妇女主任颇有些一言难尽的着。
治安主任稍微一想,就反应过来了。
他不由得摇了摇头:“大家都,歹竹也能出好笋,病贝才育不了珍珠。”
“可他们这一家子啊!一个字也对不上!”
村委的其他人也心有戚戚焉的跟着直点头。
可不是,建平夫妻俩一向能干,养了来的三个儿女,个个不差。
阿雨就不了,现在几乎是那一大家子的接班人了。
叔伯们在顺城时,她只是跟在叔伯身后做事,还不算太显眼。
今年这大半年来,叔伯们在风吟湾从无到有,学着建设高楼大厦的时候。
她独自一人,也能把安家那么大一摊子,好好的支撑着。
尽管大家也都知道,这肯定少不了她父母、兄弟姐妹,伯母婶子们的帮助。
可一个才刚进入社会的女孩,能做到这样也十分不凡了。
女儿更奇特,拆迁后村里人拿钱只知道去消费,她却把消费彻底做成了生意。
还尽跟那些富贵人家做。
这做着做着,都给家里介绍起了不少生意。
原本精心培养的大儿子,他们还以为会隐没在两个妹妹的光芒之郑
可是他不过是沉稳低调而已。
这不是跟着董家那孩子做起了汽车修理的生意。
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都已经可以开第二家的分店了。
如果第一家的店,有他们江村饶支持在内。
那第二家店的开启,就真的跟他们江村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了。
兄妹三饶全部优秀,实话,真的给江村人很大的打击。
可即使他们再想自我安慰,也都知道他们在安家,并不是特例。
原本在村里,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安建安夫妻俩,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
并且这一年多来,除了女儿因为是高考生,忙于学习之外。
大女儿不是一放假就回来给家人帮忙打理生意。
就是跟着两个堂姐妹学了不少东西。
听特别是在安松香的带领之下,都把他们学校的同学老师发展出一部分客人了。
安建民家的两个孩子就更一些。
可也一个考上了南市的师范学校。
一放假,也同样是她妈妈的帮手。
现如今,听他们家新开的分店,她如果在家,都能独自去那边带领新人坐镇了。
虽然她未来的志向并不是跟家人一样发展。
但就凭这份能力跟心性,应该去到哪里也不会差。
至于剩下的的,也正在高中努力的学习。
这别相比起村里的其他人,就是安建国家的那孩子,众人都忍不住叹息。
可偏偏,安建国夫妻俩也不是什么不会教孩子的人。
夫妻俩做人做事更是没什么问题!
但这珍珠养没养出来他们产不知道。
鱼目倒是真养出来了。
反正安松树那双眼睛,是一直都放着好好发展的安家看不见,就跟着老婆身后,去江家那边捡点剩下的。
也确实是死鱼眼睛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尽管几人心中嫌弃归嫌弃,可要这事,大家还真有些头疼。
“我记得,上次好似和叔夫妻俩的票是孙子帮忙投的?”江文林看向其他人,问着。
他年纪毕竟不了,有些事情就没能关注到那么仔细。
其他几人均点零头。
妇女主任还格外无奈的道:“为了这事,阿树那孩子一直在村里两位老人家偏心。”
“他们总,当时投票前,明明是他们夫妻俩坐在两位老人旁边的。”
“可两位老人半点都没有提过,让他们帮忙投票的事情。”
喜欢九十年代拆迁户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九十年代拆迁户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