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开门让人进来。
王力是京城长大的,自然的是官话。
邢家主事人那是一个人精,笑呵呵的问:“这位王管家,口音不似是咱们金陵人。”
王力笑:“确实,我在京城长大的。”
邢家主事人双眼一亮,京城长大的,那就是王大人府上的人了。
他也不试探了直接问:“那管家是王大人府上的?”
王力笑了笑没有回答。
邢家主事人立马就明了了,估计这还真的是王大饶身边人。
他心头火热,没想到这次他还真的能搭上王家人。
这金陵城谁不知道王家人谨慎,从来不鱼肉乡民,也不作威作福,族里举人进士无数。
看看王大人身边的人就明白了,人家大人身居高位,可是依然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边人都和善好话,没有一丝丝居高临下的感觉。
他边走边在心中思索,这次来人会是谁?让王大人身边人亲自来开门迎接,这里面的人绝对身份不低。
走进门,王伏正在和王信禀报这次的行程安排。
王家的几个族人有站在门外的,有在屋内警戒的,反正都非常到位也有分寸福
王信轻轻颔首,王伏做事非常妥当,他并没有什么不赞成的地方。
王力带着人进来,躬身:“大爷,邢家来人求见。”
王信点头:“让人进来吧。”
邢家的主事人,以后都称邢家主,不由心中大震,这王管家叫的是大爷,这个称呼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应的。
据他所知,只有王大人才能被他身边人这么称呼一声,其他人也许会被称爷,可是绝对不是大爷这个称呼。
他心中有些模糊的猜测,不过他没有见过王大人,不敢肯定心头所想。
进得厅堂,邢家主事人就看到厅内坐着两个人,都是二十多岁的样子,一人面貌普通,但一身气势非常人能及。
另一人面貌俊朗,但是可以看出出身不高,并非什么高门大户培养出的子弟。
他看着坐在主位上的人,心中暗暗和京城邢家传来的信件上的人物描写进行对比。
他们邢家在京城的人曾经参加过王大人举办的拍卖会,事后写了很长的一封信来描述这位王大人。
总结起来就是这位大人文采斐然,平易近人。只是没有对于他外貌的描写。
他们都猜测,因为王大人是探花郎,肯定是长相英俊,世人所不及。
这么世所公认的事情,京城邢家定是觉得没有必要写上一笔,这才隐去不写,只专注夸赞王大饶其它优点。
可是今日为何他见到这位举人老爷,总觉得他身上的气势比自己见过的县令大人还要盛上几分。
他有些怀疑,这长相和传中的探花郎实在是对不上。难道真的是王大饶族弟?
他试探的行礼:“见过这位老爷,某乃是邢家主事人,这次专程来送羽毛扇三十把,请这位老爷验一验货。”
王信只是扭头看了一眼王伏,王伏就起身,笑着道:“我去看一看。哥哥和这位邢家主聊一聊。”
王信轻轻颔首,笑着对邢家主示意:“请坐。劳烦邢家主跑一趟。”
邢家主很是忐忑的落座,心中总觉得这人实在有些不像是一个普通的举人。
他心一横道:“王大人如今在家守孝,不知道他老人家身体可好?我们都很是敬重他,他带回的土豆救人无数,实在是农神在世。”
王信...这人真是聪明,从他爹开始问候,让他怎么回答。
他笑道:“他老人家很好,身体强壮,每日都和族中叔伯兄弟们一起种田。他不爱听我他是老人家,自己一点都不老。”
邢家主,这貌似探出来一点,又貌似一点点收获都没樱
这举饶语气实在是表明他和王大人关系亲近,可是却不一定就是父子,这实在是难猜。
王信却直接问他:“邢家主,我有件事想要问一问你,还请直言。”
邢家主便道:“老爷您请讲。”
王信笑:“这高淳城外的长江堤坝这两年可曾修筑过?”
邢家主心中一震,这一来就问这样的大事,他该如何回答。一个普通的举人关心这些作甚,难不成是王探花让他来勘探的。
他想了想道:“前任大人曾经修过,我们邢家还捐助了钱财。似乎也是四年前的事。”
王信面色不变,心中却已经有了计较,四年前修筑过,这堤坝便是在坚固,如今也该重新修了。
可是为何这高淳毫无动静。这修筑堤坝此时应当正是时候。
他又问:“我观高淳民风淳朴,看来县令大人治理有方。”
邢家主想了想这位新来的县令,这才来了两年多,就加收了好几次赋税,那收税的名目各异,简直是民怨载道。
即便是他们家,也被这位县令大人明里暗里的要走不少钱财。若不是他们家有王大人拍卖会上拍来的皇家用品,恐怕他们家的生意早就易主。
只是这话却不能够由他口中出,他还要在高淳混下去。可是王大人是有这个权利管一管的,他也可以暗戳戳的告状。
他想好之后,就笑着:“好叫老爷知晓,前任大人在时,高淳更是繁华,人们也安居乐业。那时候,我们高淳几乎是家家欢声笑语,可要比此时还要兴盛几分。只是可惜,大人年岁大了,致仕了。我等民众还为他送了万民伞,以敬他在高淳的功绩。”
王信听明白了,也就是,这一任的县令比不上上一任,估计还干了什么怒人怨的事情。
高淳这一任县令姓贾,倒是和金陵的贾家没有什么关系。
他回家以来,这个贾县令也随大流的送过祭品和贺礼,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所以他也没有很在意,如今看来,莫不是这个县令大人有什么隐情,难道是那种表面清廉,实则恶贯满盈的贪官?
看来得好好的打听一番,也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王信笑呵呵的听完邢家主的话,貌似不经意的问道:“邢家乃是皇商,想必在这高淳定是交税大户?”
邢家主点头也抱怨道:“可不是,按皇帝老爷开恩,许可我们只交商品税便好,可是今年我家便交了四次税。”
王信便问:“四次?朝廷也没有规定这么多的税收次数啊。”
“我们这的县令大人,为了高淳发展,只有多交税才成。除去正宗的税收,大人还要求缴纳人头税和打门捐。”
邢家主也没有刻意隐瞒,出来两个王信很陌生的苛捐杂税。
喜欢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红楼之王狗儿科举记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