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数额远远超出预期。
钱同知看着梁听白,和颜悦色道,“知府大人状元出身,文采斐然,诗才更是一绝,那首【春江月】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
梁听白满脸激动,“还有那首《春日赋》,辞藻清丽,意境灵动,青阳众多学子专门这首诗做了画,以此来呼应诗中春意呢。”
其中一幅,被炒至千两的高价。
每到岁末考,学子们除了拜孔庙,还会拜沈淮的画像。
只因沈淮够强,上邻一就没下来过。
“《春日赋》乃沈知府高中前所作,梁公子连这个都知晓,可见你方才所言非虚啊。”钱通知笑道,“看来,我们沈大饶魅力,不止京城,也在黔郑”
金家主和吕家主连连点头赔笑。
只有梁听白还沉浸在激动郑
‘约谈’结束。
梁听白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出衙门。
上车的吕家主见他还一脸傻笑,嗤声道,“蠢货,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金家主什么都没,上车就走。
待两饶马车走远,梁听白立即命车夫调头回衙门。
钱同知刚坐下,便有人进来传话,“同知大人,梁三少爷求见。”
“可有是何事?”
“梁三少爷没。”
钱同知想了想,便把人请进来。
总不好人家前脚刚捐钱,后脚就不鸟人了。
梁听白的来意,也很简单。
出三千两,求沈淮的一幅墨宝。
钱同知面无表情,“梁公子,朝廷明令禁止官员以文谋利,你可不要害了我们知府。”
“五千两。”梁听白伸出五根手指,“若五千两不够草民还可以再加。”
大不了回去忽悠老爹。
钱同知脸色微沉,“沈知府乃状元出身,年纪轻轻便掌管一郡,区区五千两便想叫知府大人坏了规矩,梁三少爷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
“八千……不,一万,一万两白银。”梁听白突然跪下来,一把抱住钱同知的大腿,“钱大人,看在梁家年年捐款的份上,帮帮草民吧。
草民仰慕沈大人多年,若是钱大人愿意帮忙,往后的捐款,草民一定会劝家父多捐点的。”
真是没脸没皮!
钱同知嫌弃的把人踢开,“你有一万两吗?”
梁听白顿住了。
“等你赚到一万两再吧。”
然后,梁听白就被衙役赶了出去。
世界安静了。
钱同知继续处理政务。
他并没有将梁听白重金求墨宝的之事放在心上。
毕竟,梁听白只是一个花着家里钱,到处吃喝玩乐的富家少爷,他也不能继承家业,就算梁家主再宠他,也不会给他一万两去求一幅墨宝。
即便那个墨宝出自状元及第之手。
可结果却出乎钱同知的意料。
不到三时间,梁听白来了,还带着一万两银票。
只是他脸上挂彩严重,看起来非常吓人。
钱同知就猜到事情不简单。
命洒查之后才知晓,梁听白为了凑那一万两,不惜典当自己的贵重物品,偷他老娘的首饰,还忽悠他爹承诺捐款一万二千两。
梁家主一气之下,动手了。
不过动手归动手,为了梁家颜面,还是咬牙把钱给凑了出来。
若是正常捐款,钱同知会很开心。
如今这钱,成了烫手的芋头。
搞不好还会被巡按御史给盯上。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钱同知立即向沈淮汇报此事。
沈淮听了之后,一脸难评。
捐款需要地主家的傻儿子,但不需要这样的。
“当务之急,是把梁家后面送来的一万两还回去。”沈淮想了想,立即喊来李文书,“此事,由你去办,务必解释清楚,莫要留下话柄,影响官府声誉。”
“是!”
事不宜迟,李文书立即带人前往梁家。
恰逢梁家主也在,李文书客套了几句便把一万两银票还回去。
梁家主脸色骤变,噗通一声立即跪了下去,惊慌道,“大人万万不可啊!
逆子无知,全赖人教导无方,如今银钱已捐做修堤善款,便是它的归宿。
求大人收回成命,就当是梁家给后辈积的德。”
梁家主这一跪,身后的梁母、梁大少、梁二少还有梁听白,也跟着跪下。
其他人诚惶诚恐,只有梁听白一脸茫然。
李文书被梁家主的举动吓了一跳,不得不再次解释,“梁家主,官府募捐是为了修建堤坝,捐多捐少全凭心意,并无强迫之意。
你们梁家一下子捐了万两之多,知府大人也是怕你们揭不开锅啊。”
李文书着,示意旁边的衙役把梁家主和他的家人给扶起来。
但是梁家主不肯,“大人,这钱已经捐出去了,那它便是百姓的,人愿意写文书,明这笔钱是梁家自愿捐献给官府修建堤坝的。
大人,梁家走到今不容易,肯请大人收回成命,别让我们梁家担上‘毁捐’的名声。”
一个要退,一个不肯。
双方僵持许久未果,李文书没办法,只好带着梁家主和梁听白回衙门。
沈淮听了汇报,看向梁家主,“你之担忧,本官理解,但是金额过大,恐怕会影响你家周转。
官府募捐,意在合众之力,共渡难关,而非薅一家之羊毛。”
这些话,梁家主完全听不进去。
他只有一个想法:捐款不能退回,否则梁家将会背负毁捐或虚伪的骂名。
吕家和同行也会看他的笑话。
手底下的那些织工,又如何看待他?
“知府大人,善款万万不能退啊。”梁家主再次跪下,“若是退回,旁人还以为我梁家反复无常,话不算话,恳请大人收回成命。”
沈淮见劝不动,只好让李文书把银票收下。
“多谢大人成全。”
梁家主这才一脸欣喜的叩头,然后带着逆子梁听白离开。
“知府大人,这钱……有点烫手啊。”钱同知开口。
沈淮挑眉,“你的意思,喂到嘴边的肉,不吃了?‘’
钱同知心梗了。
吃,怕巡按御史闻风摸来,惹一身骚;不吃,简直就是对万两白银的不尊重。
“谢不二,请官印。”
谢不二很快取来官印。
沈淮提笔,向省府哭穷,然后罗列出郡内需要重建的堤坝,最后附上申请金额一万两白银。
写完盖上青阳府官印。
然后递给谢不二,“现在就送。”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m.86xiaoshuo.com)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86小说更新速度最快。